浅议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16张红
张红
摘要:体态律动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把握随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和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勇于突破,使其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在阐述说音小学音乐教学法的领域内引入了体态律动这一概念,旨在给小学音乐教学法的后拓展和突破上为广大工作在音乐教学一线的了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音乐教师提供一些思路上的指引。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探讨;指引
引言:
在音乐教学范畴中的律动概念是借助游戏的手段来使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得以提升。因为小学生的心智成熟程度还有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其领会知识的能力还不高,因此引入律动这种具有较高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的。另外,在倡导合作探究课堂的现代教学领域,体态律动的教学法还有利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交流,促进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对体态律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实施做一下初步的探讨。
一、体态律动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
众多教育名家都提到了兴趣之于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音乐教学这个领域中。使用适当的体态律动手段,能够起到集中学生听讲注意力、提升学生听课效率的作用。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中知识灌输,体态律动方法就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度 相比传统音乐教学中“跟唱”的方式,体态律动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音乐的情境之中,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增强知识的形象性
小学生对外界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都是非常强烈的,这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在感性层面的优势,但是小学生对理性层面的知识却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去把握,这是根源于其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力的局限,这在音乐知识的感知上尤其明显。音乐曲目中的单调众多而且彼此区分度不是特别大,因而单纯凭借听觉不能完全领会,必须經过一定的逻辑概括过程。而体态律动方法的使用就使这一问题等到较好的解决。教师可以将区分各级的单调,将dou、rui等用特定的肢体语言来表示,接下来就可以到同学们面前去演示。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提升了音乐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同时降低了音乐教学的难度,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态律动表现节奏
音乐不能离开节奏而存在。在具体的曲目中,作曲家往往通过或快或慢的节奏来表达或欢快或忧伤的心情、或热烈或庄重的氛围。所以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要能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从这个角度来看,进行体态律动是一条适合的路径。有一个老师指导鉴赏《瑶族舞曲》的曲调,就采用了体态律动的方法。她让随着音乐的节奏来信步地走,学生能够感受到曲目中的从容流畅;而鉴赏《伏尔加纤夫曲》这样的乐曲,学生的步态就会显得比较学生,这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纤夫身上沉重的负担。此外老师也可以亲自实践体态律动,如在乐曲的指挥过程中,在轻柔、平静的节奏下可以使用幅度较小的动作;而在激昂、愤激的节奏中则相反。前者如《向新世纪诉说》,而后者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二)体态律动体现音调
音乐丰富的变化创除了在于多变的节奏,还在于高低起伏的音调。在表现音调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运用体态律动。就像面对一首节拍为3/3的乐曲中,在表现弱拍时,老师可以拍一只手,在表现强拍时,可以拍两只手;面对节拍为3/4的乐曲中,表现强拍时,老师可以向上拍手,反之就向下拍手。以上这些肢体表现都能够使音乐单调的高低区分鲜明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直面的印象,更容易通过理解而记住这样的曲调甚至乐曲。
(三)体态律动引领欣赏
音乐欣赏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一种精神愉悦的享受,但学生由于鉴赏水平的局限,不能够真正领悟音乐中所蕴含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采用体态律动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活动加以引领。老师可以结合单调的高低来调整身体姿势,如用身上伸展在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高音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稍微上倾;感觉到中音阶段,再将身体回正,并将手平放在胸前;低音在耳畔响起时,学生再在听到低音的时候,学生可以将身体向前下方倾斜,身体随着单调的高低而律动。如欣赏《梁祝》这个曲子的时候,老师可作如下指导:让学生分别代表这则乐曲中的音调,跟随乐曲中单调高低的变化,适当地变换节奏。老师这样指导学生感受体会音乐,更有助于欣赏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体态律动这种模式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因为它借助对自身身体的特点和其与音乐表现的契合点,表现了个人对音乐不同的理解,故而这种方法也进学值得我们去在更深的层次上去探讨。音乐的节奏对人的感官形成刺激,唤起人对音乐节拍的感受,继而带动人体节奏的变化,而体态律动就是要借助这种音乐对身体音乐本能的召唤,使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切实利用好利用扑自身的感官,增进对音乐的理解,最终促进音乐素质的提高和身体协调性的增强。音乐的影响已经渗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可以说体态律动和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有着联系,这个联系甚至有时是十分紧密。
参考文献:
[1] 余小俊. 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反思——由音乐心理学课引发的思索[J]. 中华少年. 2016(25)
[2] 丁飞艳. 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探析[J]. 中华少年. 2016(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