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2017-12-16王锡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渗透心理健康小学数学

王锡娟

【摘要】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数学教学,要在其中不断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是当前时期,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适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要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这是保持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下文中,小编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详细的讲解。希望通过一定的讲解,一定程度上建立健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为进一步的提升小学数学学习的效率性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94-01

数学学习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是对抽象逻辑能力的一种培养。在进行小学数学中,很多学生面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烦躁心理,对学习没有兴趣可言,这就给予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进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保持一定的良好状态,在真情流露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数学教学,不断的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发散锻炼养,同时,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状况的培养,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创建优质教学环境

教师子啊进行小学数学的讲解中,要不断的饿进行知识的转化。保持良好的教学热情,用充满愉快和欢乐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的内心,从而,拉进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对于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充分的将课堂氛围进行调动,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出发,不断的调整教学氛围,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性的创建;另外,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讲解,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设置,对教学進行精心的组织,在一定科学性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能够释放,在身心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会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课堂,就会充满一定的生机和活力,对于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一定的刺激,不断的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尝试和创新,对课堂的效率进行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相互学习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社会中,很多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对于团体活动参与度不高,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学生组别区分,不断的进行学习目标的优化设定,在教师的交流中,进行小组合作,这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培养,同时,也是进行思维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无形中,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的增强。作为小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激烈的问题讨论,“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题时因为自己的马虎,总是得不料高分怎么办”“凭借哪些小技巧可以让数学学习再上一个新台阶呢”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畅所欲言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以来,学生就会自己思路上遇到的问题,或者内心的话语和盘托出,在和同学的互相交流中,获得互相影响和进步的可能性,这也是一种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的有效方法,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的心理素质。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一定的交流平台设置,让学生从心理和情感上,进行彼此的交流很沟通,在彼此的相互学习张,逐步的建立起一定的相互学习和进步的习惯养成。比如,在进行圆的周长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小组成员进行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组员生各有分工,通过实践的动手能力,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加深刻的掌握,继而对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有了直观的理解。在和同伴还有教师的沟通中,消除一定的心理障碍,在彼此建立起良好沟通关系中,对学生的实际行为能力和语言能力也是一种锻炼,从而确立了学生学习中的愉悦学习心理,对于促进学习兴趣有一定的积极帮助。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内心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不断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刺激,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维的锻炼和交流,从而,可以规避学生的死读书和读死书的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断的对学生的课堂进行优化,从而,确保学生内心的丰富化。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参与,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进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时,引领学生对室内的实际物品给予测量,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毫米和厘米等的认识更加直观性,也培养了其合理利用测量工具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物品,要进行测量时,其也可以在测量中更加准确性。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探索问题的动手能力,在动手和动口中,让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联系,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在学习中获得了满足和被表扬,学生的心理也会充满朝气和快乐,这些都是良好的心理健康建设的举措。

(四)针对性进行因材施教、消除学生厌学心理

数学学习是对抽样问题的理解的过程,作为小学生来说,其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技巧性还不强,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能够对教学方式有所转变,对学生的学习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不断的从情感和认知等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学习的好胜心和进取心,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区别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消除,从而,保证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爱和喜欢。

(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创建健康心理

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评价机制的制定,在进行学生学习的评价中,运用温和且亲切的言语,让学生能够保持心境的放松,不能用粗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攻击,避免因此而造成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害怕,从心理上胆怯去学习数学。作为小学教师要懂得运用合适的评价语言,努力创建学生的健康心理。

二、总结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团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的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不再恐慌和害怕,从心理上热爱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断的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数学教学充满趣味性,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努力创建和谐、欢乐的课堂氛围,从而,确保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状况的建设,从而,确保小学数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占申.在小学数学阶段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7,(08):191-192.

[2]苏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6,(15):99-100.

[3]陈晓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4,(08):196+206.

[4]刘亚丽.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探究[J].学周刊,2014,(04):84.endprint

猜你喜欢

渗透心理健康小学数学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