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研究

2017-12-16王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高职教育

【摘要】“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需求,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最关键性因素。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办学机制,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师资队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高职教育;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72-02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多个场合多次指出,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一定是通过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现代化实现。每年约有500万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到城镇就业,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

高质量的城镇化需要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紧密贴近新型城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而言,高职教育应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智力支撑和培养适应城镇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国外经验

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经验表明,依托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现代化,是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德国高等职业教育采用“双元制”和“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为中高端制造业输送人才,既满足了德国产业结构的现实需求,又保证了德国城市化建设的人才供给。瑞典职业教育被视为普通教育的等值体系,其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瑞典制造”提供了大量的实用人才。美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赠地学院到社区学院的发展过程,始终为美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人才,满足了社会发展各阶段的需求。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1.提高人口素质。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技能水平上比中等职业教育高,在培养时间上比应用型本科短。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承担起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提高人口素质,培养现代服务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新型农民的历史使命。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要求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由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农民的市民化要求农民在城镇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帮助他们找到稳定的工作从而增加其留在城市的可能性。

3.适应产业结构发展。城镇化导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新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承担“人”的教育職责的重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并促进就业结构调整。

二、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好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高职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大有可为。在具体实践中,应该牢牢把握新城镇化发展蕴含的巨大机遇,不断在办学规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调整、教育观念、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专业设置必须主动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走特色发展之路。本文将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为例,解读高职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可以在以下5个方面有所努力:

(一)高职院校实现战略转型,提升服务新型城镇化水平

①人才培养向高层次转型。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鉴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速相关政策的出台,逐步引导优秀高职院校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型,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②人才培养向服务地方转型。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分析,大多数高职面向服务地方,地市高职院校无论是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面向,还是毕业生的就业教育,都应有服务地方的鲜明定位。③办学类型向多元化转型。高等职业教育要拓宽职业教育面向,多元化办学,多教统筹发展,诸如中高职衔接办学、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市民素质提升培训等应是高职院校转型的主要方向,也是服务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中南航空学院是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借助红安校区新建的二级学院,该学院位于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占地面积252亩,项目以职业教育培养民航人才为龙头,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支撑,以世界文化传承和民族文化弘扬为核心目标,兼具教育服务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航空职业教育学院。

学院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天然。学校怀抱大金山,晗吞大金水库。项目地形盘龙踞虎,山水相彰。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中南航空学院立足红安,辐射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的民航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二)结合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产业结构,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重点发展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对与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要进行优化调整。各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考虑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保证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相适应,防止少数专业重复设置而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中南航空学院专业建设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底完成航空服务管理、机场运行等航空服务管理专业的审批及2017年招生计划的确定。第二阶段,2017年底完成民航计财、民航特车、机务维修等6个航空类专业的设计和审批及计划确定工作,2018年航空类招生专业达到10个以上。第三阶段,2018年开始主要发展飞机驾驶、飞行员培训,航空公司职员复训等培训类业务,全面对接航空公司,完成民航服务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endprint

当前我国的通航产业平均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并且已经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飞行器数量、飞行时间和通航运营企业数量也呈现大幅增长的势头。如此迅猛的发展,无不预示着我国通航产业的巨大。随着低空的逐步开放,全国都在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各地筹建通航机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要摆脱重学术轻应用的思想影响,培养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加拿大高职院校在两年在校学习中间安排两次为期各一个月的岗位实训,让学生通过短期岗位实训了解自己对专业技能掌握的不足,回到学校后进行反思和修正,再在实践中去检验。从课堂到岗位,从岗位回到课堂的过程对于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至关重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训时间,保证学生有机会从实训岗位回到课堂,在总结与反思后提升技术技能,这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湖北作为教育大省,高校数量,人才培养数量均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民航人才培养不足,院校设置少,高职院校没有任何一家专门的航空职业院校,民航人才培养仅停留在个别院校的系部,完全不能满足未来民航发展的人才需求。作为唯一一所湖北省高职高专航空类专业学院,立足红安,抢抓机遇为引领湖北民航发展打造航空产业链条提供了先天条件。配合红安经济开发的战略发展,航职必将为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

(四)文明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

职业技能培训教授的是谋生技能,帮助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们掌握谋职就业的一技之长;城市文明文化教育教授的是城市生活的观念,帮助城市新移民了解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摒弃农村生活的陋习,适应城市生活。文明文化教育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日本的短期大学都有教养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功能。我国高职院校要在课程设置上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文明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广泛汲取国际先进办学理念,首创了“进化教育论”,提出要要构建一个优化的教育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为人类社会培养国际公民。

(五)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国家的重视与扶持下,抓住机遇,全面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在教科研项目分配、教师职称晋升、教学成果推广等方面给予高职院校相对平等的机会,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增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使高职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硬件配备、教师进修培训上保障有力;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和法律支持,构建行业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从而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中南航空学院作为支持国家战略和湖北经济民航发展的一项形象工程,要求航职以湖北省航空类示范学院进行建设和办学,提升政府支持国家战略发展的整体形象。

在促进政府服务国家民航战略发展整体形象的同时,带动红安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革命老区航空机场,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协同发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以红安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与县政府深度合作,采取高校混合所有制方式,走合作办学之路,打造属于红安县自己的航空职院;坚持以就业和升学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积极为我省、我县及武汉地区培养和输送适用、高效的人才。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教育及培训,通过“因材施教”达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目标,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氛围。加强城乡联姻,校企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产学研一条龙的办学机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化。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之所在,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在我国,高职院校在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就业质量提高,提升城镇化建设的品位、层次和承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与新型城鎮化同向同行,充分利用各类职教资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来永宝.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3(30):42.

[2]孙娜.浙江省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12):16.

[3]屈仁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68-70.

[4]孟凡华.新型城镇化战略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求解——农村职教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学术论坛的观点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3(33):59.

作者简介:王梅,1978年9月,副教授,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技术改革、管理技能开发等。本项目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GB340。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高职教育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