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7-12-16陈国忠
陈国忠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老师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52-01
一、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意蕴
所谓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在不借助外界支持的情况下,凭借个体独立的探索,解决事情或问题的思维能力。这是评判个体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说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如何对小学生开展训练数学独立性、自主性地去研究问题、思考问题构成了一项核心的数学教学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能力自然是当前小学生素质教育构成中重要指标。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让小学生在学会数学基础知识前提下,要特别注意针对学生开展能力训练教育,其中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学生的核心能力,在整个能力素质的结构中有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路径
(一)创设环境,勤于思考
小学生处于好玩好动的年龄,老师如果没有为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因此,老师应当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举个例子,老师在教学《比的化简》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这个讲台的高为100cm,长为50cm,宽为45cm,那么你们谁能告诉我这个讲台的长宽高比是多少呢?”这时,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学生说:“它们的比是100∶50∶45”,其他学生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老师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跟学生说:“这样的话,数字看起来有点繁杂,谁能简化一下这个结果呢?”学生便陷入了沉思,还有学生开始拿笔出来算,最后有学生说出“它们的最简比是20∶10∶9”,老师便可以让学生起来讲解一下为什么是这个答案。通过这种有效提问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考环境,老师不再是直接和学生讲述答案、解释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通过自我的学习和探究来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引导质疑,学会思考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提问,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摆脱教材的束缚、思维的禁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本质地展开思考,展开富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结论。我看到许多学生似乎有话说,此时我并没有无视学生异样的眼光,而是微笑着鼓励学生有什么不同看法表达出来,将教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此时,就有学生提出不用尺子量同样可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如,图形对折或者直接对各边进行比较等等。在这样自由而愉悦的教学之中,学生并没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能够真正地体现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实现了对知识与经验的重新加工与整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与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三)给足时间,完善自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实践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质疑,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甚至语言表达进行加以证实,或对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本质。实践证明,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驗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无疑需要充足的时间。因此,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实验、去验证。比如,可以采取"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不少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但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稍放即收,生怕学生思维跑题,怕浪费了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往往是刚让学生自主探索,就又赶紧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来,舍不得花时间孩子去自己探索。这样的教学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上的自主探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所以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去自主探索,进而完善独立思考能力。
(四)及时鼓励,爱上思考
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孩子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被称赞、嘉许和鼓励,而禁止、惩罚、抑阻等却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评价,要善于运用科学有效的正面肯定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思考热情,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思考,享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是单纯地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或者看学生对公式定理的熟记程度,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方向等纳入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让评价成为学生漫漫途中的加油站。
总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来的,而是需要落实于每一节课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与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使学生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才智,2011(24):10-11.
[2]陈凤霞.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5(11):63-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