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回顾及反思

2017-12-16方守纯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

方守纯

【摘要】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开设和管理小学英语课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时代,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政府有责任提高公民的英语能力,让人们适应社会的竞争,提高自身的能力。当下的小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身处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必学英语的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的重要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回顾及反思。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60-01

一、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现状

1.英语教材使用不合理

现阶段国家、学校、家庭都开始重视英语教育,市场上的各种教材也良莠不齐。有的教师不注意分析教材的利弊,有什么教材就教授什么,很多情况下,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的養成。

2.教学模式单一,内容不全面

人人都明白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运用。小学英语课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使学生熟练地把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沟通。教师在备课时,应当从整体出发,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学习方法等,在学习之余介绍相关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传授单词、语法等乏味单调的课本知识,无疑这堂课是失败的。教师在运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相关课外活动拓展知识。

二、小学英语课程的发展进程

1.小学英语课程在1978年以前的发展情况

通过相关文献和调查得知,在1912、1915、1916、1962年小学英语课程曾被官方提过,但都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因为当时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在1962年,曾有一份教育部颁发的文件,文中明确提议在四或五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习英语,而且英语教师必须有专业的语言能力,强调在小学后学习外语的延续性,但并未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2.小学英语课程在1978年~2001年的发展情况

1978年,我国的教学方面有了许多新的改变,比如在小学课程中,要求英语科目的开设。1980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中要求设立两个英语课程体系,其中包含小学三年级至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课程体系和中学一年级至中学三年级的英语课程体系,并强调要进行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语音的教学。在1982年,教育部开展了全国性的外语教学工作会议,在颁布的文件中,强调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师资条件的中学可以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没有小学英语的课程,大多数的学校都是在高一才开设英语课程,而且也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课时。在1982年~2001年这个时期,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的发达地区需要更多的英语人才,所以推动了小学英语的发展,一些地区的小学也开设了英语课程。

3.2001年后的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新世纪后,教育课程又有了新的改革,在小学课程中明确设立英语科目。2001年,小学英语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县市学校都已经逐步开设。2002年小学英语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村镇学校都已经逐步开设。而且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的教学情况,小学英语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目标。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对于英语教学设定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王小玲,2008)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等。《课程标准》把语言能力划分成9个等级,第一级和第二级是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标准。但是《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等级的划分仍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而定。

三、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和讨论

1.结合学生特点,做到张弛有度的游戏教学

显然,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认为课堂是一个严肃的场合,一板一眼的讲课与听课是最为正常的课堂模式,但这样的课堂模式不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阶段特征,压制学生的性格成长与人格的完善。我们设计的游戏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但是这样的课堂不免会陷入混乱之中,教师应该统筹全局的核心人物,在不影响课堂进度的前提下让学生尽情的发挥。

2.重视英语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死记硬背大量的理论知识无疑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应十分注重实用性,在平时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课程中加入生活式的语言并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潜移默化中理解了这些句型和短语。

3.教学中合理进行活动设计

首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不能只执着于教学活动本身而忽略语言实践的重要性。其次,如果设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熟知的教学内容一样,教师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没什么挑战性,这样的活动往往使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学生自然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最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要运用到生活中,如果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轨的话,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就会加大,不利于知识的吸收。

4.实事求是,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

小学阶段,学生活泼爱动,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师在策划教学活动时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徜徉在广阔的英语知识的海洋中。也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各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发现各自身上学习英语的缺陷并加以改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的新课程中,自从2001年开始,小学英语就已经成为一项必学科目。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大概有60%~70%的小学已经进行英语教学,而在大中城市,几乎是所有小学都实施了英语教学。但是,关于小学英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却一直争论不停。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报告、政府文件、实际调查等资料对小学英语课程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研究[J/OL].电子测试,:(2016-10-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
区域发展篇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