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豆收割机使用问题和设计思路的完善
2017-12-16陈海涛张继红
陈海涛+张继红
摘 要:2016年,我国大豆产量继续保持了超1000万t的产量。十三五期间,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930多万公顷。在国家农业部2016年发布的粮食种植调整计划目标中,将大豆在粮食生产中的所占比重由原来的30%提高至60%,增收目标是125%。落实这一目标,要求我国机械化设计制造水平必须不断提升。针对大豆收割机械关键部件,阐述了使用调整和机械技术方面的问题,并对今后一定时期大豆收割机械设计制造方式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豆收割机;使用调整;技术问题;设计制造;建议
中图分类号:S22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12.005
1 大豆收割机使用调整的基本要求
大豆不同于其它农作物,前提条件是必须使用专用的大豆收割台,要及时调整拖板参数;拔禾轮转速是减少抛掉枝损失的关键控制手段,其喂入量与车速要尽量保持协调;成熟大豆,较脆易干裂炸荚。因此,割刀要尽可能保持锋利,以避免漏割或者掉荚迸豆;脱粒滚筒转速调至二速,合理控制好喂入量和脱粒间隙。另外,调整收割滚筒间隙和转速,调整喂入链耙、籽粒升运器等链条松紧,是关键环节。
2 大豆收割机关键部件故障的解决办法
(1)大豆收割破碎率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滚筒转速太高,另一个是凹板筛的间隙太小。解决的办法主要是通过调整传动比降低转速,适度放大凹板筛的间隙调整参数。
(2)排草不畅。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导流板角度太小,另一个是脱粒用的钉齿安装顺序错误。解决的办法依然是重新调整好导流板角度,并按照钉齿安装顺序重新理顺安装。
(3)大豆脱粒不彻底,脱粒过的豆荚包衣完整不张开。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滚筒转速低或凹板筛间隙大。此外还可能是大豆采收前水分含量偏高,干燥程度不够,青豆荚比较多湿度大,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通过合理确定采收时机,合理调整关键机件的配合比参数来解决。与滚筒转速和凹板筛间隙直接关联的还有大豆一次喂入量问题,通常18~20 kg/s,一次可收3条垄不算慢,但控制水平较粗略。
(4)大豆脱粒外溅。这个故障涉及到的关键部件是拨禾,原因是转速太高,增加了敲打豆荚的次数,可以通过降低转速来解决。
(5)输送槽阻塞或割台搅龙位置不适。一般情况下,只有每次喂入量过大才会造成阻塞,此时要调整输送带的松紧度,以既不跑偏、打滑,也不因剧烈摩擦生热为宜。同时提高割茬位置,放慢速度。
3 积极完善大豆收割机设计思路的建议
3.1 向智能化要完善设计的对策
从上述关键部件反映的问题来看,在大豆收割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就是滚筒、拨禾、输送槽和割台搅龙。目前的大豆收割机的收获损失率依然达到2%以上,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能围绕这四个关键部件完善设计制造思路,大豆收割机的功能性和效率就能够提高。为此要以提高自动化水平为目标,更多在智能化的要求上做文章。
3.2 向标准化要强化质量的措施
多年的使用,市场反馈了很多问题,最大问题就是制造质量,当然也涉及到设计方面的因素,主要反应在部件的配合与公差达不到标准要求,例如,连杆机构的配合質量差,几乎成了行业通病;设计上,链传动部分扭矩不合理,极易造成主轴的提前损坏。为此,设计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关注使用中这些频发的问题,切实提高机械质量。
3.3 向优质低成本的需求要新设计制造理念
机械售价偏高,现在农村的局部困难地区,人均收入提高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不在少数,必须坚持小型收割机的重点设计制造方向,综合考虑技术功能和制造成本两个因素,要做到实用好用,又能让百姓买得起。一个广泛的市场并非价格昂贵才会赚钱,质优价廉依然是竞争的核心。
3.4 向消除技术封闭要产业化规模
多年以来,我国的小型农机制造(包括最近几年大豆收获机械改变方向向小型化转移)多半都是独立企业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表面看“百花齐放春满园”,实际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壁垒,对于技术研发,行业内存在着严重的“你的是我的更好,我的必须就是我的”的本位主义意识。设计制造单位之间缺少技术交流,“关起大门自己玩儿”现象很普遍,制约了技术创新。要提高机械设计制造档次,缩小与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就必须积极消除封锁,自觉走出去,融入大环境,主动强强联合,整合资源,扩大产业化规模和研发制造实力。
3.5 向精细化设计要品牌效应
有人认为,小型大豆收割机多功能是理想目标和趋势。其实不然,在国内收割机设计制造尚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突破的当下,不要面面俱到的求全设计,应突出精细化原则,集中精力突破设计瓶颈,而后再考虑向多功能的设计方向发展。在精细化设计制造方面,我们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虚心向德国工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理念学习。制造出“研发一款、成熟一款、热卖一款”的市场认可、百姓欢迎的收割机械,这样也利于市场推广应用和品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志军.高纬高寒地区大豆收获注意事项[J].大豆科技,2011,30(5):67.
[2] 宫云涛.大豆收割机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2):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