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捐助“低调”为妙
2017-12-16秦鹏
江西教育A 2017年11期
秦鹏
每年秋季开学,各县区关工委、教育局、民政局等单位都会为贫困学生举办一些大型捐资助学活动,学期内也会举办几次类似活动。
这些捐助活动场面都比较“宏大”,捐助单位也十分注重“宣传”和“造势”。领导讲话、嘉宾颁奖、学生代表发言、受助学生签字、主持人总结讲话等环节必不可少,有时还要求受资助的学生家长必须到场,其他师生共同参加活动。
捐资助困可谓雪中送炭,但是牺牲学生上课时间,耗费一定人力、物力,场面“热闹”的捐助仪式也值得冷静反思。儀式中,作为必要角色而存在的“贫困学生”,“贫困”标签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或许太过沉重,而领导讲话中诸如“希望同学们能心怀感恩,立志成才,早日报效社会”一类的勉励话语,也或许会让他们背上不小的心理压力和道德负担。
政府部门捐资助困的行动确实值得大家点赞,在努力扩大影响、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初衷下,捐助仪式办得热闹、场面,或许是无奈之举。但还是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从孩子的内心出发,换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尽量避免给孩子带来“隐形”伤害。
比如在捐助形式上可以变大规模的集中发放为小批次的分散捐助,对一些贫困学生相对集中的学校,可以考虑选择合适的时间入校单独发放,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家庭可以来一次温馨的上门走访。在捐助地点上可以从礼堂、会议室等大型公共场所转为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家庭等温馨的私人场合,尽量让孩子愉快“体面”地接受,避免外界一些不良的“刺激”。在捐助时间上可以由工作日调整为周末,这样一是不耽误受捐助学生的正常上课,不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也可以减少其他师生的“围观”。◆(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回民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