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与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7-12-16牛伟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

牛伟忠

【摘要】随着户外运动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对从事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培养户外运动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对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迫在眉睫。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14-01

一、实践教学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经查阅文献户外运动的定义,是一项在自然场地举行的一组集体项目群。其中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在野外露营、野炊、定向运动、溪流、探险等项目,户外休闲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从中可以看出户外运动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综合学科,实践教学既是培养户外运动专业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高素质户外运动应用型专门人才和提高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

户外运动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普遍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目标,培养目标定位偏高,普遍重视理论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全面要求与严格训练;教学内容看,各院校普遍沿用传统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模式,拘泥于对专业技能简单机械的模仿和学科理论再现重复式的验证,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与结合,难以完成实践教学帮助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和掌握户外运动工作规律的教学任务。

2.教学条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由于受经费所限,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各院校实训基地功能单一,现有技术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的实践需求,学生技能理解力、社会适应力因此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实践性过于形式化

目前各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追求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实践能力较弱,有的教师只是在理论上讲得有理有据,但实际操作较差,或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解决。

4.实践教学考核力度不够

从实践教学考核来看,考核目标不够明确,考核措施不够规范,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考核力度。很多院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实习鉴定制度,往往是凭实习鉴定表鉴定实习成绩,专业教师对学生实习动员、指导工作也不充分,致使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考核困难。

5.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存在矛盾

与快速发展的户外行业相比,高校的户外运动专业教学计划有着明显的滞后性特点,开设的专业课程很难跟上市场的变化和要求。需要较长周期才能调整的教学计划不能反映出当前行業运行的特点,也不能体现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特色。

总之,目前户外运动学科的特点和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开展积极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造成了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脱节,因此,急需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构建适合户外运动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适应新时期发展趋势,改革教学实践模式,构建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加大投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和政策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实训基地必须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2.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高校户外运动专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实习基地。通过广泛选择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在各自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学校固定的专业实习基地。有选择地根据实习内容安排实习地点,可以使学生在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同时,接触到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强化“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要求,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教学骨干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或通过各种户外运动项目的培训及各种户外运动比赛等,直接参与户外实践活动,参与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和科研攻关等工作,以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使他们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管理制度和薪酬政策上进行倾斜扶植,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聘请一批来自生中登协户外运动专家、高级户外指导员担任顾问,并参与实训指导。

4.改革对实习学生的考核方式

要使户外运动专业学生培养方案有序进行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学校对实践环节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学生实习实践管理条例》。实行校企联合管理,带队教师和基地技术指导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交换意见,鉴定实习实训效果。实习实训阶段制,使每个阶段都要达到实习实训的预期效果。建立实习实训档案制度,使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得到理论上的升华。实行座谈会、实习报告、技能展示交流赛等形式进行总结,使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学用结合过程。

5.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与学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各自的利益最优化,达到转型的目的。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将户外运动企业公司等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利用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优势、实际操作经验优势,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进入社会的实训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企业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可以做好新项目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等,使协议单位从合作中受益,使产学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和巩固。

6.适应社会需求,改革教学计划

在户外运动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过程中,可以走出去,到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考察学习,聘请户外方面的专家学者、处于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专业设置小组,根据小组的建议及整改措施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进行修正,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教育的社会化,保证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从改革实践教学入手,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有效地实践教学体系,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曼.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突出高职办学特色[J].现代企业教育,2006,(11):1.

[2]于凌云.实践性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6,(32):38-39.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实践教学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