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治疗痰瘀痹阻型眩晕80例临床观察

2017-12-16茹韶辉

关键词:阻型麦角天麻

茹韶辉,王 凌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陕西 西安 710000)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尼麦角林片治疗痰瘀痹阻型眩晕80例临床观察

茹韶辉1,王 凌2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陕西 西安 710000)

目的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尼麦角林片对于医治痰瘀痹阻型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80例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尼麦角林片口服;对照组40例,以尼麦角林片口服;1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胜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尼麦角林片医治痰瘀痹阻型眩晕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尼麦角林片;眩晕;临床疗效

眩晕是一种位置性或动性错觉,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病症;其是由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发生的。中医理论认为其是一种病证,亦为一种症状,临床常见;以头晕、头昏为主要不适,同时可伴有视物回旋,病况轻者合眼休息症状可有所缓解,重者则如坐车船,甚则不可站稳,休息不易缓解。或兼具吐逆、眼震、脑鸣、出汗、脸色发白等表现。自2015年来跟随导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尼麦角林片医治痰瘀痹阻型眩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病人均为2015年9月~2017年3月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医的病员,均以眩晕为主诉。将80例就医病员按随机分组方法,划分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女性15例,男性25例,年纪26~80岁,病程1~2年。对照组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纪30~83岁,病程1~2年。病员在性别、年纪、病程上无明显的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眩晕而头重昏蒙,可有目眩、脑鸣、视物旋转、出汗、脸色发白等症状;伴胸闷恶心,手麻、嘴唇、指甲紫绀,皮肤甲错,或头疼,舌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滑或涩。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与尼麦角林片(乐喜林,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82,10 mg/片)口服,10 mg,3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之上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12 g、法半夏9 g、葛根12 g、陈皮12 g、炒白术15 g、银杏叶9 g、茯苓15 g、当归9 g、川芎10 g、生姜6 g、甘草6 g。1付/d,早晚分次温服。两周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

主要从症状及体征进行判定,各指标依靠《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部分进行判定。具体如下:痊愈:临床症候、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候、体征均好转;无效:临床症候、体征均无显著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医治后疗效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3 讨 论

眩晕属中医常见病证,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多因体虚久病、失血劳倦、情志、饮食内伤及创伤、手术等原因,引发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头昏、眼眩为主要病象的一类病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该病以痰瘀痹阻证为多,因此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尼麦角林片医治此类眩晕,取得了良好的诊疗效果。半夏白术天麻汤方中以半夏为君药,功可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天麻共为君药,可平肝熄风止眩晕;半夏、天麻共用,此为治疗风痰眩晕之要药。炒白术、茯苓、陈皮均有健脾祛湿之功,中医理论认为“脾气顺则痰清”,三药合用为治生痰之源;葛根可通筋活络,燥湿化痰,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增加脑血流,扩张冠脉血管的作用;银杏叶具活血化瘀通络之功,可改善脑细胞代谢,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当归可活血止痛,具有扩充血脉,使血管阻力减低之效用;川芎功可活血开郁,行气止痛,可抑制血管收缩;生姜可制半夏之毒,调和脾胃;甘草调和诸药。现代研究表明,全方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降低血粘度,调节血脂,扩张血管的作用。尼麦角林片为半合成双氢麦角碱衍生物,具有α受体阻滞作用。可以扩充血管,加大儿茶酚氨等神经递质的功能,抗血小板凝聚,可增加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含抗氧化等作用,可缓解眩晕症状。本文研究结论展示,两组病员病情均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对照组不如治疗组改善明显。由此可见,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尼麦角林医治痰瘀痹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运用。

[1] 周 辉,林 海.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1):32-33.

[2] 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18,828,1289,1665,1126,1481.

[3] 孙进华.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5):89-91.

R243

B

ISSN.2095-6681.2017.28.180.02

李 豆

猜你喜欢

阻型麦角天麻
神奇的天麻
麦角硫因治疗认知衰弱的研究进展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尼麦角林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