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师爱与生爱
2017-12-15黄露
黄露
摘要:师爱表现在爱教育,爱学生。教师把爱和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并传递爱,从而让师生在爱与被爱之间收获幸福和快乐。
关键词:师爱;生爱;尊重;平等
爱是相互的,生爱与师爱交融,才能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关爱学生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实这就是的师爱,師爱的表现力让学生具有了学生道德情感、学习能力,还有学会做人。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他们也会进行爱的专递。学生的一生声问候,也能够让老师感受到了尊重。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爱被扭曲到提升学生成绩。为此,这种理解和做法是不对。为此,我们要但要厘清师爱的本质,遵循正确的路径,让师生在爱与被爱之间收获幸福和快乐。
一、正确给予让幸福与成长和谐共生
师爱不是要牺牲自己,而是一种“给予”。而这种给予就是将自己内心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奉献给学生,让学生丰富知识,提升技能,让自己的和学生的生命感提升。为此作为教师就要理性的表达爱,传递爱,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各个学校都在打造“一起为了学生”的口号,其最终目的搞成了为了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这样就多剥夺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重复训练,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压力。但是作为老师,就要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平等的、尊重的爱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违纪了,我们不能立即严厉批评他们。因为小学生有自尊,可以点一下这位同学,提示其把注意力转移的课堂上,到下课再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同时还能学生自尊。我们时刻要对学生的感情和人格保持尊重,他们在尊重和平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了,就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去理解爱和传递爱。师爱是博爱,是大爱。老师面对的是不同学生,对待任何学生都会把正确的思想和学识无私奉献给学生,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真爱。在对待学生中,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去偏爱和冷落学生。因为,在偏爱中成长的成绩好的孩子,学生就会自满,觉得高人一等,这样就不能与同伴相处;冷落学生差的学习,这些孩子就会性格变得会变得孤僻、自卑。为此,只有平等对待孩子,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锻炼孩子的意志,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二、心灵相通让师爱与生爱和谐相融
教学的本质是情感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与沟通,是思维的互动。只有当师生心灵相约,师爱与生爱才能和谐共鸣.师爱的前提是教师对爱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了解与理解。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懂得学生。“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会使我们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更好地帮助他们进步。走进学生心灵,所需要的方式去爱学生,心怀尊重和平等,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因此,教师要给是,教师不能想当然的的用自己的想法来“推导”学生需要的爱。教师应该进人到学生的角色中去,“以已之“型造人”。正如陶行知所才配做小孩子的先体验。从了解到理解,把对方的情感转化为自身的心灵懂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所做所为。从理解到引领到提升。在教有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关注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们的心灵,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成为孩子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和引路人。走近学生身旁的教师是 合格的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才是真正优秀的教师,当学生感到被老师欣赏、被老师关爱、被老师尊重的温暖与幸福,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治时,师爱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接受并在学生成长中产生积极影响的情感。
三、智慧传递让师生共享爱的幸福和快乐
爱的传递,也能升华。爱是无私的,而且需要智慧。师爱的智慧在如何去爱学生,把握好分寸。教师在有了一点定的教育经验智慧,我们对学生爱,要转化成一种智慧的爱,是一种爱的艺术。我们也通常称作为师爱的能力,我们要表现出对爱的理解,表达、对爱的接受,对爱的提升。师爱的落脚点应该是在让学生在教育的关爱中幸福成长。教师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都能感染学生,同时并以爱为杠杆,把人类社会生活、交往的基本规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融入这个社会,学会做人。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人人类生活,“学会做人”。作为教师还有激活学生的自身的成长,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在复杂的世界中学会主动选择和放弃;老师的在师范和引导,让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事”。对于教师来讲,幸福感就是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的一种心理体验和热爱。爱教育,爱学生追求教育的真谛,把平凡的事业转化成快乐。教育的过程看起来比较艰辛,而热情教育的人认为是一种幸福。这种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有些人看来是那么的艰辛,但真正爱教育的人品尝的不是艰辛,而是幸福。
总之,爱的教育和在爱中的教育,让师爱与生爱融为一体,教师通过教育成就了学生的自身的最高价值,同时也激发了老师自己的潜力和智慧,让教育者的生命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卫华.师爱在爱中得到回报[J].教师发展研究,2018,2(02):56-60.
[2]张晓燕. 论师爱的有效性——追求师爱与生爱的和谐共鸣[J]. 中小学德育, 2016(1):33-36.
[3]徐红梅. 让爱与学生一起飞扬[J]. 江西教育, 2008(25):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