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床边心电监护仪使用正确率中的效果

2017-12-15蔡丽芬吴林静李丽圆施婧闫微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正确率品管圈

蔡丽芬 吴林静 李丽圆 施婧 闫微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床边心电监护仪使用正确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心内科CCU患者心电监护正确使用率低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6个月后,心电监护正确使用率明显高于活动前,心电监护误报警发生率明显改善(P<0.05),同时护士的心电监护较活动前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心电监护的正确使用率有良好的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减轻护理工作量。

【关键词】 品管圈; 心电监护; 正确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0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0-0155-03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人员自动自发组织的活动小组,通过全体人员的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的统计学工具及品质管理技术,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床旁心电监护仪是重症监护室中每个患者必不可少的监护设备,它能长期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方面进行准确的测量和监护,为患者病情观察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护士对心电监护的不正确使用,影响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判断,延误治疗,同时增加护士工作量。基于这些,笔者所在科于2016年6-11月利用品管圈提高床边心电监护仪使用正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CCU共开放监护病房床位12张,现有护理人员共20名,其中女18名,男2名,年龄20~38岁,职称:副主任护士1名,主管护士6名,护师7名,护士6名。

1.2 成立品管圈小组及主题选定

2013年,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了品管圈,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确定圈名为品心圈,自此笔者分别进行了提高晨间护理的执行率、提高住院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知识知晓率等两项QCC活动,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笔者继续组圈,沿用原来的圈名,经所有人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选定本次改善的主题活动。此次共有8名护士报名参加,其中铺导员为护士长,负责监督及技术指导,圈长负责组织改善小组活动及培训圈员,领导完成各步骤,余下的圈员负责数据收集、原因及对策分析、图表制作等。

1.3 活动计划拟定

根据品管圈的十大步骤内容,确定各步骤完成的时间长度,各步骤的负责人员及所使用的品管工具,拟定活动计划并制作甘特图。本次活动的时间为2016年6月1日-11月30日。

1.4 现况调查

通过福建省心电监护的标准操作规程,于2016年6月

1日-30日日在班的圈员进行现场调查,心电监护的正确使用率=正确执行操作标准的心电监护台数/调查总台数,共调查159台次,其中正确48台次,心电监护正确使用率仅为30.2%,此外通过自行设计的查检表,共收集数据553人次,根据二八定律,此次改善的重点为报警未处置、电极片位置错误、未设报警上下限三项内容。

1.5 制定目标

因为是笔者第三次进行品管圈活动,此次设定圈能力为80%。根据公式得出: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30.2%+(1-30.2%)×80%×86.3%=78.4%。

1.6 解析

通过圈员的头脑风暴,根据笔者对报警未处置、电极片位置错误、未设报警上下限等问题从人、机、料、法、环境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末端原因,见图1。根据分析的原因,再次制作查检表,组织圈员进行现场验证,找出心电监护正确率低的真因是:(1)培训不到位,(2)报警参数设置不合理,(3)交接班制度不完善,(4)无完善的质控措施。

图1 品管圈活动各因素分析

1.7 对策拟定

全体圈员针对查找到的真因进行头脑风暴分别提出解决对策,根据可行性、效益性、圈能力3个维度进行评判:优:5分,可:3分,差:1分,全体圈员共8名,总分120分,分别对每项对策进行打分,根据80/20原则,总分大于96分为本次活动实施对策。

1.8 对策实施

1.8.1 制定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提高护士心电监护操作执行能力 由科室操作能手集中授课,对CCU全体护士根据福建省心电监护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心电监护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重点强调:电极片粘贴正确的位置,例如五导联:右上(RA),右锁骨下第一肋间;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左上(LA),左锁骨下第一肋间;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中间(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粘贴前要做好皮肤的预处理,可以使用温水擦洗皮肤或用电极的背衬砂纸清洁皮肤,电极片粘贴平整,电极片要每天更换一次[2],有损坏、脱落及时更换。当患者有植入起搏器时,应将起搏信号打开,否则监护会将脉冲信号识别为QRS波来计数导致心率过快报警。ST段分析应选择“诊断模式”,如果选择了其他模式,会导致ST段数据严重失真,同时心电监护属于模拟监护,对ST段的分析临床意义也不大。SpO2监测时,确保指甲正对血氧探头光源射出的光线,有涂抹指甲油等应及时去除。血压监测时,应根据患者的臂围大小选择袖带,宽度一般为上臂臂围的40%。培训结束后分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直至成绩合格。

1.8.2 制定个性化的报警套餐 指导正确设置各项监测功能的报警限,做到报警限个体化。顾月群等[3]提出生命体征稳定在正常患者自身心率、呼吸、血压的±(20%~30%),血氧飽和度设置在95%以上,其他特殊患者,如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率的低值报警设定为起搏频率的次数减1次,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等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设置心率的报警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压报警值设定以尿量、肾功能为指标,降至能够维持灌注的最低水平,血压控制范围为收缩压100~120 mm Hgendprint

(1 mm Hg=0.133 kPa),舒张压60~70 mm Hg;高血压脑病、高血压急症患者,血压控制范围为收缩压160~180 mm Hg,舒张压100~110 mm Hg,报警范围的设置以确保患者安全为前提,并确认报警已开启,报警音量合适,约10%[4]。可以关闭保证患者比较不会受到干扰,影响休息。同时护士应明确报警类别,监护仪报警分为生理报警、技术报警、提示信息,护士必须熟悉监护仪使用说明书,掌握报警关闭、报警暂停、报警声音关闭等功能以及在什么时机下使用更合适等内容,提高心电监护仪器的正确使用率[5]。

1.8.3 加强交接班制度及制定质控监督机制 在原有的标准操作规程中加入交接班内容及质控标准:(1)明确护士在交接班及巡视患者时应定时查看心电监护的情况,包括电极片的位置及电极片的紧密性,上下限设置的合理性等,提高风险意识,加强护士的责任心。(2)将监护仪报警及时处理及报警设置纳入质量监管[6]。修订监护病区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标准,将监护仪报警设置相关内容列入。在质量动态监管中,把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及报警处理、按时记录监测数据、记录数据与实际监控一致性作为质量监控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相关护理质量监控,做到长效管理。

1.9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效果

2.1 有形成果

改善后共调查151台次,其中正确120台次,改善后的正确使用率为79.5%。有形成果为: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79.5%-30.2%)/(78.4%-30.2%)×100%=102.3%,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79.5%-30.2%)/30.2%×100%=163.2%。

QCC实施后误报警发生率38.04%,QCC实施前误报警发生率75.16%,实施后明显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无形成果

每个成员分别在活动前后进行自我评分,绘制雷达图(图2),圈员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和方法可以提高床旁心电监护的正确使用率,科室将持续性追踪床旁心电监护的正确使用率,以维持效果的有效性及持续性,同时将心电监护的标准更加完善及标准化,使之更符合临床应用[7-9]。此外品管圈活动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及参与性,由被动变为主动[10-12],通过此次活动,圈员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协助能力及凝聚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护理。

本次结果可以证实,实施品管圈活动6个月后,心电监护正确使用率明显高于活动前,心电监护误报警发生率明显改善(P<0.05),同时护士的心电监护理论活动前明显提高。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心电监护的正确使用率有良好的效果,保障患者安全,减轻护理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 Cvach M M,Biggs M,Rothwell K J,et al.Dally electrode change and effect on cardiac monitor alarms:aJl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pproach[J].J Nurs Care Qual,2012,28(3):265-271.

[3]顧月群,杨敏,殷雅琴.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的调查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4,13(4):326-327.

[4]王菲玲,韦美皓,高卿卿,等.提升监护室床边监护仪报警有效性[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C3.

[5]谭瑛.品管圈活动用于临床护理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3):111.

[6]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生出版社,2010:5-8.

[7]戴学英,顾明,袁建兰,等.系统化干预对提高护士识别心电监护预警能力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2):4096-4098.

[8]施姬,黄桂芳,柯菲菲.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理体温单书写缺陷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3):90-92.

[9]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37-39.

[10]赵应兰,邓开琴,邹昌兰,等.品管圈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3,37(7):646-647.

[11]周微微.“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对改善“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96-97.

[12]肖琼芳,黄英,蒋海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西部医学,2009,21(12):2189-2190.

(收稿日期:2017-06-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确率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生意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