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心理学在中职学前专业幼儿手工课中的应用

2017-12-15李波

职业·中旬 2017年11期

李波

摘 要:就中职学前专业的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手工这两门课程而言,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即使都学得很好,但因为他们对于幼儿心理的把握只处于书本知识层面,所以在没有真正接触幼儿的情况下也很难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基于此,本文对中职学前专业学生怎样利用幼儿心理学知识给幼儿上好一节手工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 幼儿手工课 中职学前专业

现在中职学前专业基本都开设了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手工这两门课程。但是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学生的书本知识学得很好,考试成绩不错,一到实习实训的时候就出现控制不好课堂、拿违纪的幼儿们没有办法等教学问题。

所以中职教师在平时中职手工教学中就不能光教学生手工,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课程联系起来,达到不同科目的相互促进。将幼儿心理学应用于幼儿手工课的课程设计,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本文重点列出以下几点幼儿心理学在幼儿手工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要让中职学生知道,根据幼儿专注时间短和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特点,在手工活动前,首先要在教室内创设好手工活动的环境

幼儿接触社会的时间及生活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生活周遭的事物的感受也是有限的。但是这些不足又促使幼儿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追问一个个问题,喜欢想象。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行手工活动。为了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利用主题图片、实物、视频、声音等营造一个恰当的环境,丰富幼儿对于手工活动目标表象的感知。调动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依据对手工目标的认识。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让他们萌发出制作手工的愿望。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在手工活动真正开始前将手工材料和工具发给幼儿,他们对认识这些“新事物”的好奇心可能远远超过了教师课前准备工作。

二、要让中职学生知道,让事物认知较少的幼儿有目的地欣赏优美的手工作品是必需的,也是让他们成功完成这节手工课的必由之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也不例外。幼儿喜欢欣赏色彩鲜亮、形状优美的物品,并且爱不释手,对此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通过在幼儿面前展示优美的手工作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欣赏,从优美的手工作品中感受美、发现美,启迪幼儿表现美的想法,也让他们有了好的学习动机和形象的学习目标。

三、要让中职学生明白,3~6岁的学龄前儿童,处于社会规范敏感期、空间的敏感期、色彩敏感期、逻辑思维敏感期、动手敏感期、藏或占有敏感期、执拗的敏感期、绘画和音乐敏感期、身份确认敏感期、诅咒的敏感期等

要知道幼兒因为处于空间、色彩、逻辑思维、剪贴涂等动手敏感期和绘画敏感期而对手工课是有着极度的需求和喜欢的。因为处于剪贴涂等动手敏感期,而对于社会规范虽敏感而不全懂,就会出现不等教师说就自己动手了的情况;因为处于藏或占有敏感期就会出现不会分享做手工的工具,霸占自己喜欢的手工材料的“恶行”;因为处于诅咒敏感期,在争夺和霸占手工材料和工具的时候就会出现“臭屁股蛋” “打死你”的“恶语”。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把注意力放在手工上,而不是去责备霸占工具的“小霸王”或者说脏话的“小不点”。因为责备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不能阻止那些因敏感期带来的不良行为,甚至会强化“恶行”“恶语”。

四、要让中职学生知道,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多指出孩子的优点,尽量少指出或不指出缺点,少给对错的评价,多给出改进的建议

在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拓展幼儿的思路,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创作能力。多做好的评价是对幼儿的鼓励,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地走好艺术第一步。

总之,在中职学前专业的手工教学中,不只要教会学生手工,更要教会学生怎样给幼儿上好一节手工课。在中职学前专业学生的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要多加入案例的分析,布置实际操作的作业,让学生多到幼儿中间,多去了解幼儿,以后才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作者单位: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