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重在對焦
2017-12-15李洪生
李洪生
11月下旬,2018年度施政報告出台,這份題為“務實、進取、共享、發展”的年度施政報告如坊間所期望——繼續派糖,最吸睛之處乃重磅抛出近130億元,旨在延續過往數年行經有效的一系列惠民措施,當中包括:現金分享維持永久居民9000元,非永久居民5400元;部份社會福利更出乎意料地得到大幅加碼:敬老金增至9000元,出生津貼更大幅增至5000元,且每名嬰兒父母合共領取10000元;此外,調升明年各項教育津貼,以及繼續實施稅費減免措施,退稅上限調升至14,000元;繼續水電費補貼等等。政府預計全年經濟補貼和成果分享約支出128.9億元。
綜觀整體施政報告,在社文司範疇的“不斷完善五大民生長效機制”部分的確佔了大的篇幅。社會各界的的評價也是中矩中規。筆者留意到不少言論指責施政報告涉及政治的深化公共行政改革部分,篇幅大幅精減;在加快各項城市建設的章節輕輕帶過;在經濟篇的持續推動經濟穏健發展篇章,只是停留在過去重復論調上,找不到一絲新意,本人并非認同一味地唱好政府工作,但平心而言,這份報告是達到了“務實、共享”的目的,當然在“發展、進取”方面,筆者要有所保留,相信正如坊間言論,仍有改進的空間,尤以當下社會普遍關注的防災救災機制等,這份報告顯然欠缺足够的關注,這是否反映政府應給予的擔當不够?這點可由近期坊間輿論發現到最佳的明證。不過,總體而言,大概一致可以認同的是,在財政儲備總額逾5千億元的好景之下,政府沿續過往開倉派錢的一系列社會福利政策,是完全有心有力的,這恰恰就體現了政府“務實、共享”的施政思維。
觀察本月社情民意動向,政府派錢仍然成為施政之亮點,從內容到層面,到金額有增冇減,几近向市民交出了一份切合民意的試卷,逗得普羅大眾開顏,街頭巷尾、公園、巴士,所見所聞,都是關乎派了多少錢的閒談。可見,施政報告是成功地令廣大社會關切且滿意收貨的,亦可證明派錢措施是民心所向。另外,頗吸人眼球的還有醫療券的調整,如延長使用期至2年,未來會實施電子化,等等這些便民的措施, 當然也是深受市民歡迎的。
誠然,一份施政報告,不僅只停留在討好民心的層面,更重要的還是,如何勾劃未來的發展及管治藍圖,大方向對了的基礎上,還要把焦點對上,才可算得上一份得民心的施政藍圖,而施政報告之所以把焦點對上了民心希望派糖的意願,歸根究底,還在於施政者看到民心所在,付諸實際行動,就不難成為一個大多數市民满意的政府,當一個社會普遍歡迎的政府,即使偶有政策離地或背離民意,可能市民反對聲音不會激烈;反之,當一個不受社會歡迎的政府,其推出的政策不論好與壞,都會招惹批評的雜音,尤以澳門回歸十八年經濟發展成果驚人,政府財政儲備高逹5千億,但其實無限風光的背後,存在著各種社會問題、民生問題、經濟問題、發展問題,還有政府治理問題,全都是燙手山芋,誰接上手都未必能有效解決,而當政策不能適時更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屆政府的施政包袱。
是故,一個有前瞻性的政府,既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更要在制定民生政策時對正焦點,爭取做一個受市民歡迎的政府,且在這當中,切不可因小小成績而沾沾自喜,畢竟,社會在發展,民心在思變,任何政府再開明,仍有改進的空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