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汽中的端午节

2017-12-15韩欣妤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赛龙舟人情味龙舟

韩欣妤

端午节,都是要在水汽中划一划龙舟的。

身在高阁中,虽有一览无遗之优,至夜,却只见大道车灯路灯渐乱迷人眼。虽是端午,却也无划龙舟声,河道上也无半片水汽,便莫名生出一种凄凉之感。

父辈口中所说的划龙舟虽是隐约,但远比这空旷来得应景,那样才有端午味。适闻近日,在母亲的老家有着保留了其儿时的划龙舟之法,便一时兴起,兴致勃勃去见其独特之处。

河边的村庄往往有着一套传统的划龙舟的路线。村庄是依水而建的,而一条河自上而下流经的村庄,少说也有十余个。每至端午,便有着几支相邻村子的龙舟队顺流而下,一处一处划过,经过时定有鞭炮助威,也有备下点心的传统。到了饭点,自有村庄布下酒席,据说这样的龙舟看得最为尽兴,不急迫,反正有的是工夫。

龙港镇巴曹社区芦头村位于河下游,观龙舟之时偏晚,河面上的水汽也渐渐增多。出门时,已见晚霞携微光透过山边的空隙缓缓下沉,河道上是粼粼的微波,一面一面折射着残余的光线。水雾自是罩住了河岸,东边泛蓝的天和西边的余晖隔着中间的天空遥遥相对。立在河边,望着对岸的河道,始终未见龙舟的踪迹。

龙舟未来,天空已现出一种略带紫意的深蓝色。人群密密麻麻地挤在河堤上,就连几步一座、离岸甚远的长椅,也站满了小孩。一家一家各占了一块地,大人拖着十岁上下、正是顽皮的大孩子,而小的便上了肩,双手搭篷,头立得极高,向远处望去。村中的人多是相熟,再不济也是有数面之缘,便几个围成一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眼见等得甚是急躁,又思起晚饭的着落不由便欲回去。幸而旁人传来一个粽子,一抬头正是本家同姓一位略比我年长的人。粽子不大,但味道不同于平日所买,没那么精致却不油腻,想来应是自家所制。正吃着,身后一阵喧闹,回头望不是几人上了树,就是树上落下了人。远方飘来了一阵蒸汽以及砧板与刀碰撞的声音,一个大篷在河旁摇摇晃晃地立起,应是村中布下的酒席开始了。如此算来,龙舟也应到了。

终于在远山成了一片虚影时,龙舟来了。未见其舟,先闻其声。

鼓聲敲得像惊雷,一声声砸进河面。几十支桨一齐以同样的频率向前,龙舟并驾齐驱,拖下了几道长长的水痕,水花在最后的光亮下拉出了“尾羽”。

而到了眼前时,天已黑,河道旁和堤外路灯把浓浓的水汽渲染成了一片片柠黄的屏障,一层层地立在河面上,像是上了色的毛玻璃。龙舟在不断向前,一击便碎成了一块块,顺着水流逝去。河水仿佛成了一张鼓皮,其上洒了满满一层的水,一击便四周飞溅。喊声,鼓声,喝彩声,在江上击起,混合着层层水雾,在已黑的天空下,给予人一种强大的冲击。

龙舟就这样往返数次,众人的喝彩声也渐渐弱了。在来来往往之时,夜已至,水汽凝成了一堵墙,橙黄的灯光被一阵阵地扩大。龙舟到岸了,众人却未散,你家我家互相谈着去了一处宴席。不时因人影移动而闪烁的柔和灯光,在一家家的欢笑中染上了一阵暖意。

而现在从书房向外望去,城市中的灯虽多为橙黄,却直刺人眼,无半点柔和之感,更勿提那喧闹与熙攘。雨后水汽也攀上了窗,折射出的光却凌厉而冷漠,正像城市中人的行事和高楼的隔阂。而龙舟,早已和河道一同隐在了高楼后。

凉意已入现代之骨,反而是小城中,人情味与水汽一样,甚浓。

‖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指教老师:黄忠

当城市的喧嚣淹没了乡村的宁静的同时,也淹没了那些旧日的风俗传统,但有一样却淹没不了,那就是人们心底里对古老节日仪式的热爱,比如文中南方村庄那弥漫在水汽当中的端午节。赛龙舟、端午席这些个宏大的场面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地描述,而是把笔墨放在观龙舟的那些人群中,正是这些熙攘等待、喜悦攀谈的乡民们,呈现出端午节热闹、和乐的节日景象。作者是位善于营造气氛的高手,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上,对赛龙舟的水岸河道的描述,营造出水汽中的端午节气氛;在社会环境的描写上,更是大书特书,把乡民对端午节的热爱与和乐生活中散发出来的人情味,抒发得淋漓尽致。而结尾处与城市的冷漠进行对比,更加衬出了乡村人情味的可贵。

【适用文题】不会逝去的节日;留在心中的美好记忆;不该丢失的传统……(平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赛龙舟人情味龙舟
赛龙舟
丘树宏的诗
端午赛龙舟
龙舟
人情味
观云
不讲“人情味”的荷兰人
华住酒店集团:有“人情味”的IT微创新
端午节,看龙舟
端午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