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2017-12-15王一雯杨姗姍谭志海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安康市耕地面积土地利用

王一雯 杨姗姍 谭志海 廖 冰

(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8)

安康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王一雯 杨姗姍 谭志海 廖 冰

(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8)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安康市2005—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模型,对于安康市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康市耕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非农用耕地面积增多。其中2010年林木覆盖率比2005年上升2.69%。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安康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安康市;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一、引言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揭示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GBP)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 (IHDP)的重要内容[1-2],已成为当前各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研究内容从全球气候变化效应,扩展到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变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生态环境效应等[3],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人地关系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人口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

二、研究方法

地的4.01%。

相较于2005年安康市土地利用分布情况,2010年并未在结构上发生大的变化,如图2.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总面积23529.共占全省土地的11.4%,辖9县1区,土地承载力124人/km2。

根据安康市国土资源局2005-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以及国家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标准并且结合安康市自身的特点,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及水利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面积九大类。

土地利用动态度是用来衡量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的主要标准,它对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之间的比较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分析预测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表达式为:

图2 安康市2010年土地分布利用图

其中:K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Ua、Ub分别是研究时段始末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当T的单位为年时,K就为某一研究时段的年变化率。

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可以定量的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综合水平,表达式为:

农用地由2005年的3327.34×104亩,2010年调整到3355.85×104亩。建设用地由2005年的60.67×104亩,2010年调整到77.02×104亩。未利用地由2005年的141.38×104亩,2010年调整到96.52×104亩。

(二)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

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量变化是土地利用数量的变化主要体现,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态势和利用结构的变化。通过对安康市2005-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的处理得到 (图3)。

其中:Lj——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数;Ai——研究区域内第i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Ci——研究区域内第i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面积百分比;n——土地利用程度的分级数。

三、安康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一)安康市土地利用数量时空变化

从安康市国土资源局所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 (图1,图2)

图3 安康市200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幅度

图1 安康市2005年土地利用分布图

从图3的变化幅度可得出耕地和林地以及园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幅度明显。耕地面积由585.68万亩减少到500.68万亩,林地由2545万亩增加至2638万亩。

表1 安康市200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率

农用地占地全市土地的94.27%。建设用地60.67×104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2%。未利用地141.38×104亩。面积共占全市土

表2 安康市耕地动态平衡表 (亩)

由表1中数据可知,年变化率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用地,高达8.5%,水利设施用地次之,且牧草地变化率最小。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均出现负增长。其中耕地面积比2005年减少了3%,耕地锐减明显。

(三)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根据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程度按照土地自然综合体在社会各个因素影响下的平衡状态分为4级,其中未利用土地为1级指数;林地、草地水域为2级指数;耕地、园林地、其他农用地为3级指数;居民、交通和水利等为4级指数如 (表3)。从而得出了土地综合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定量化表达式。综合指数的大小即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安康市土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林、草、水域地级,其次为农业用地级,两者总和数以超过94%说明安康市有待开发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

表3 安康市土地利用程度分级赋值表

图4

由图4,得出安康市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处于一个缓慢增长的状态,从2005年的218.47增长到2010年的218.68,可以看出安康市是一个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人类的生产生活在区域内对于土地利用状况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水平加剧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康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正由林地、农用地、未利用土地等方式向农园主导型转变,总体来看,安康市土地利用正处于缓慢期。

四、结论

2005~201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的基本特征是耕地面积、积牧草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而林地、园林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尤以耕地面积的减少和林地及交通运输用地规模的扩大最为显著。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年变化率达到了30.87%,是所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中变化最快的。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安康市 (1)土地垂直差异明显,全市山地多,平地少。(2)土地适宜性广,类型多,土地利用率高,但生产水平低已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5.99%。但生产水平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难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链。(3)耕地面积相对较大,但质量差,后备资源不足耕地面积共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59%,人均耕地面积1.99亩,虽然耕地面积总数大,但土地质量差,坡度陡、面积碎、质量贫瘠的情况比较严重。(4)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深度不够。 (5)人地矛盾突出,耕地面积日趋减少。据查1996年全市耕地面积764.99×104亩,9年中减少了179.31×104亩。除了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占用以外,建设占用优质农田严重,往往这些地区是经济发展的活跃区域,而大部分非农业建设都集中在这一区域,从而挤占大量优质耕地,另外一些单位和个人非法滥占乱用现象严重。

[1]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6.

[2]张明.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为中心的土地科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4):297-304.

[3] Turner B L,Meyer W B,Land use and Land cover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considerations for study [J].Int,soc,sci J,1991,130:669-680.

[4]刘瑞民,杨志峰,沈珍瑶等.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236-241.

[5] Turner I B L,Local faces,global flow:The role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I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J].Land Degra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1994,5:71-78.

[6]史培军,宫鹏,李晓兵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蒙吉俊.土地评价与管理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0-71.

[8]吕昌河,程量.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冲突——以安塞县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7,24(3):302-306.

[9]常疆,王良健.区域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的空间格局研究: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J].热带地理,1999,19(9):219-224.

[10]安康国土资源局编,安康市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6-10.

[11]贺海霞,龚正杰,桑广书.安康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4,26(1):48-54.

[12]李团胜.陕西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J].地理研,2004,23(2):158-162.

[13]何春阳,周海丽,于章涛等.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处理分析 [J].资源科学,2002,24(2):64-70.

[14]李平,李秀彬.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1,20(2):129-138.

[15]王思远.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特征分析 [J].地理学报2001,56(6):631-639.

王一雯 (1992-),女,汉族,陕西宝鸡人,硕士,西安工程大学,环境变化方向。

猜你喜欢

安康市耕地面积土地利用
唠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小学活动掠影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