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国交流学习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探析

2017-12-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交流学习预备党员学生党员

王 敏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出国交流学习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探析

王 敏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出国学习的高校党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出国交流学习党员的管理日渐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管理经验,调查出国学生党员这个新群体的新特点、新需求,梳理了近年来学校学生党员出国的具体情况,归纳分析其中存在的党建工作的问题。

出国交流;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一、研究出国交流学习党员的管理问题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高校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国际合作交流已成为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出国学习的高校党员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出国学习学生党员的管理日渐成为当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语言环境和中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在国外交流学习的大学生党员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会受到很大影响,他们无论是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由于同时接受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处于思想文化冲击的最前沿,个人价值取向呈现多变的趋势,面临着更多的思想困惑,更容易出现环境适应、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因为出国在外造成这部分党员“联系不上、教育不到、组织不齐、管理不了”的现象,出国学生党员经常遇到“想参加组织生活无处去、想交思想汇报无处递、想缴党费无人收、想找组织谈心无人听”的困境,留学期间党员的党组织生活基本得不到保障,预备党员的转正问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问题也基本属于停滞状态等等,这些都为大学生的党员管理提出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研究出国交流学生党员的管理情况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国外交流学生党员情况概括

目前,经调查高校出国交流呈现学生数量增多;涉及国家广泛;交流时间长、交流地域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

以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3级本科生为例,出国交流学生人数为7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2.4%;其中党员18人,占出国学生的23.4%。本文所指的高校出国交流学习学生党员是指通过学校各种学生交流项目,赴国外留学或实习,时间在3个月 (含)以上,党组织关系在学校的学生党员。

合作交流对象的主体为教育发达国家,有过具体合作项目的海外高校达到185所,其中美国57,法国22,英国18,日本15,德国10,韩国15,加拿大7,其他41。这些项目的交流时间由一个学期到两年不等。

以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为例,每年派学生赴语言国留学半年或一年,主要为2+1+1模式,即在学院学习两年,之后到国外学习1年,大四再返校学习1年,学生一般在大三时出国。交流学生多数为同学校、同专业甚至同年级、同班级的流向往往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并且一般是集中在较大城市。主要集中在巴黎、波尔多、东京、长崎、莫斯科、哥廷根等地。

三、在国外交流学习的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出国交流的学生党员不同于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中的党员管理是由驻外使领馆教育组负责,他们因为党组织关系还在学校,所以主要依靠国内学校的基层党组织来管理。

通过与出国学习的党员进行交流、与回国党员沟通等多种途径,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笔者在实际管理教育中,对出国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调查出国学生党员这个新群体的新特点、新需求,梳理了近年来学校学生党员出国的具体情况,归纳分析其中存在的党建工作的问题。

为更好了解在国外交流的学生党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新形势下在国外交流学习的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的调查问卷》,发放给了曾经在国外交流、学习一年以上的学生党员和目前正在国外工作、学习的党员,共收回有效问卷20份。由于出国人员本身基数不大,因此所选的量本数量也较为有限。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还针对其中部分调研对象展开了个别访谈。

(一)在国外交流学习的大学生党员的特点

目前出国党员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出国学生党员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现状来看,出国交流的学生都是经过选拔挑选,这表明出国学生在读学生中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方面应该是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是青年大学生的代表,所以思想素质过硬,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组织观念较强,理想信念比较坚定,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学生党员、接受党组织培养时间短。这些学生党员往往入党时间较短,有些可能刚刚被组织接收为预备党员就要出国学习。这些党员从小到大长期处于校园当中,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阅历单一。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复杂,出国后思想易受到冲击。通过2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出国时是预备党员身份的学生人数为18人,占了党员比例的绝大部分。

3.更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出国学生很多都希望通过在国外的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对理论学习却不太注重,从行为表现上看却是淡漠政治,尤其是一些学生不关心时事,对党的政策不理解,对理论学习的抵触情绪很大。容易导致出国留学“专业知识进步、党性修养退步”情况的发生。

4.出国期间会遇到思想、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困惑,希望得到组织的帮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人中,希望得到组织帮助的为17人,无所谓的3人。

(二)在国外交流学习的大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境

学生出国后,因地域、时差等因素,信息传递不顺畅,给实际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和困难。

1.目前大部分出国交流学习的党员处于无组织、无管理状态。由于学生党员出国地点与学校地域差异,出国党员学习时间与学校党务工作者时间差异,导致学校党组织管理难,而且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出国党员缺乏有效沟通与交流平台或者基层党组织对出国党员抱着放任自流的态度,没有及时与其沟通,从而致使学生党员逐渐产生无力感、距离感,不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而出国在外的特殊性,使组织活动开展难,经常教育坚持难、权利义务监督难、党员民主评议难,影响预备党员的成长。图表调查结果显示,出国期间经常与党组织联系的只有15%,从未联系过的也占10%。

出国期间与国内党支部联系频率统计表

2.目前在国外交流学习的大学生党员缺乏参与党组织学习和活动的热情。一方面党组织和出国党员在空间位置上的遥远距离也给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一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出国党员组织生活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学生党员作为在校生中的优秀分子,都希望能在国外取得成绩,有所收获。他们在适应新语言环境、专业课学习等方面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忽视与党组织的沟通,不能及时参与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调查显示国外无党组织生活,没参与过组织生活的占60%,而另外40%也只是偶尔参与。

3.缺乏具体、完善的规章制度,无可以借鉴的经验。目前, 《党章》和中央组织部关于出国党员管理尚没有专门的政策规定,高校和基层党组织无法按章操作。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校先后出台了一些流动党员和出国党员管理的宏观措施,但这些办法对出国党员的管理缺少可实际操作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在出国学生预备党员考察转正、出国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党员管理及作用发挥等方面尚未形成较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目前而言,出国党员的人数在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数中所占的比例也较为有限,在基层党组织中,对于出国党员的管理问题普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出国学生党员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对于其管理体制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研究,也没形成可供参考的成熟做法和可借鉴的经验。

4.在国外交流学习的学生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跟踪教育,尤其是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思想上不成熟、接受党组织培养时间短等特点成为出国后出现问题的主要根源。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复杂,学生党员出国后面临意识形态上的冲击,面临学业、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而产生心理落差,有些出国学生党员党性意识较为淡薄,组织观念不强,往往会受到其他政治或宗教组织的干扰。调查显示100%的党员觉得出国前的行前教育有必要开展。

就预备党员的教育而言,主要表现为预备期内的教育落实不够。预备党员在国外对理论学习的松懈,缺乏组织纪律性,极易导致简单地对国外的制度和思潮进行认可。面临远离国家、家人的情感孤寂,如何帮助学生党员渡过这个彷徨期,如何引导其正确甄别、自觉抵制各类错误思想的腐蚀,坚定信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传统党员管理模式不适应实际的管理需求。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适应长期出国学生党员的管理。大多数高校将出国学生党员归入原所在学生党支部,而学生党支部工作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对出国学生党员在国外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且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或学生党员担任,无国外工作或学习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对出国学生党员在国外的具体情况有深入了解,难以结合出国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环境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高校对出国学生党员的管理一般采用组织手段和行政手段等传统手段。而出国学生党员人在国外,时空跨度大、沟通难度大,受组织、纪律等手段约束的影响力较小。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手段,缺少出国党员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会直接导致党组织与出国党员沟通渠道不畅,针对性不强,失去对出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调查显示出国党员与国内党支部联系的主要方式是QQ或者微信等新媒体渠道。

[1]王康民.出国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管理探析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李宝章,李妍,王滨生,刘云璐.高校赴国外学习的学生党员管理体制机制研究——以大连地区高校为例 [J].求知导刊,2014(5)

王敏 (1980-),女,汉族,湖北宜昌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猜你喜欢

交流学习预备党员学生党员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交流学习
交流学习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村、社区党委能审批预备党员吗?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党章关于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预备党员能否提前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