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17-12-14郝裕霞
郝裕霞,杨 彤,马 勇
盐酸羟考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郝裕霞,杨 彤,马 勇*
羟考酮;酮咯酸氨丁三醇;苏醒期躁动;腹部手术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表现为肢体无意识活动、挣扎、语无伦次等[1]。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疼痛是常见且主要的诱发因素。该研究旨在探索羟考酮和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11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已知或曾对阿片类药物过敏者、滥用阿片类药物病史者、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者排除。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组(O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 (K组)、盐酸羟考酮+酮咯酸氨丁三醇组(OK组)。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术前用药,入室后常规监测 ECG、SPO2、ETCO2、BP。麻醉诱导使用咪达唑仑 0.05 mg/kg、芬太尼 4 μg/kg、依托咪酯 0.1 mg/kg、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 0.2 mg/kg,靶控输注(TCI)血浆浓度丙泊酚 2~4 μg/ml,瑞芬太尼 4~8 ng/ml,肌松满意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间断推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5 mg(O组)、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K组)、盐酸羟考酮5 mg+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OK组)。术毕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患者清醒后拔管,连接静脉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Riker躁动评分[2](1 分,不能唤醒,对恶性刺激无或者仅有轻微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2分,非常镇静,对躯体刺激有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有自主运动;3分,镇静,嗜睡,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唤醒并能服从简单指令,但又迅速入睡;4分,安静合作,安静,容易唤醒,服从指令;5分,躁动,焦虑或身体躁动,经语言提示劝阻可安静;6分,非常躁动,需要保护性束缚并反复语言提示劝阻,咬气管导管;7分,危险躁动,拉拽气管内插管,试图拔出各种导管,翻阅床栏,攻击医护人员,在床上辗转挣扎。5~7分定义为躁动)、躁动发生率、Ramsay镇静评分(1分为不安静、烦躁;2分为安静、合作;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为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为呼吁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状态,呼唤不醒。2~4分为镇静满意,5~6分为镇静过度)和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 2)。
表2 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
表2 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
?
2.3 三组患者Riker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O组、OK组患者呼吸恢复后Riker躁动评分、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 OK 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 O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 组和OK组拔管Ramsay评分明显高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过度镇静发生。 见表 3。
表3 三组患者Riker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 Ramsay 镇静评分(
表3 三组患者Riker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 Ramsay 镇静评分(
注:与 K 组相比,*P<0.05;与 O 组相比,#P<0.01。
?
3 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躁动可引起腹腔引流管、尿管的脱落,切口裂开、流血,对于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危及生命。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由与术前用药、麻醉药物、术后疼痛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Yu等[3]对2000例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气管导管和导尿管的刺激以及疼痛是引发躁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全麻苏醒期有效的镇痛能大大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羟考酮[4]作为一类新型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其作用部位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平滑肌,药理作用包括镇痛、抗焦虑、止咳、降低平滑肌张力等。与笔者以往临床上常应用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相比,其优势在于羟考酮既可以激动μ受体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又能激动κ受体减轻内脏痛,并且其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除此之外,羟考酮起效时间短,约为2~3 min,达峰时间5 min,起效迅速,减少了镇痛空白期,与吗啡镇痛效能相当且不良反应少,但其呼吸抑制呈剂量依赖性。酮咯酸氨丁三醇[5]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镇痛作用。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发挥镇痛作用,减少单独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该研究通过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单独和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观察发现羟考酮和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应用组患者呼吸恢复后Riker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较好地预防了由疼痛、气管插管引起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且未出现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并发症。无过度镇静情况发生,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一用药,降低单一用药剂量,符合现代所提倡的多模式镇痛理念,安全性高。
[1]鲍 杨,史东平,封卫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183-184.
[2] Lepouse C,Lautner CA,Liu L,et al.Emergence delirium in adults in the post anaesthesia care unit[J].Br J Anaesth,2006,96(6):747-753.
[3] Yu D,Chai W,Sun X,et al.Emegence agitation in adults:risk factors in 2,000 patients[J].Can J Anaesth,2010,57(9):843-848.
[4]徐建国.盐酸羟考酮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5(30):511-513.
[5] Sinha VR,Kumar RV,Singh G.Ketorolac tromethamine formulations:an overview[J].Expert Opin Drug Deliv,2009,6(9):961-75.
R614.2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7.10.016
264002山东烟台,解放军107医院麻醉科(郝裕霞,杨彤,马勇)
马勇,Email:yangtong0120@163.com
[2017-02-09 收稿,2017-03-05 修回] [本文编辑:王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