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博物馆里的中国

2017-12-14

辅导员 2017年13期
关键词:汴京云冈石窟真迹

李 莹

追寻博物馆里的中国

李 莹

第四站:祖先的智慧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灿烂辉煌,古人的情调、智慧、审美等凝结在一件件历史的“幸存者”上。它们或许在被创造之初就没有华丽的外表,或许在岁月的侵蚀中失去了曾经的光辉,可这些都掩盖不了它们自身的价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了解这些一直静立在博物馆里的历史“幸存者”们,通过它们去回望那段虽远去却难以被磨灭的时光!

“下真迹一等”的书法瑰宝——《寒切帖》

谈起书法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大概就是东晋“书圣”王羲之了。他隶、草、楷、行各种书体兼能,尤其擅长行书、草书,并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受到历代书法家的推崇。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还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王羲之的字迹,是当时人们想尽办法“拷贝”留传下来的,有勾摹的墨本和发帖摹刻拓本两种。唐宋时勾摹的墨本是直接从原迹上勾勒填墨而成,最为接近王羲之书法原貌,因此尤为珍贵,被世人称为“下真迹一等”。

我们在天津博物馆里看到的《寒切帖》就是十分稀有的“下真迹一等”的作品,是唐人勾摹王羲之的草书。此贴共52个字,是王羲之写给好友谢安的回信。天津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寒切帖》是王羲之晚年有代表性的成熟的书法作品。《寒切帖》书体遒劲腴润,笔意神采超逸,书风从容丰腴,体现了王羲之晚年书法的成就。宋代时,此贴曾入藏宫廷,明代流入民间,先后被明代韩世能和王锡爵、清代王时敏等人收藏,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书法艺术珍品。

历经沧桑的传世奇珍——《清明上河图》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在一次驾临相国寺降香时,听说寺里寄居着一位来自山东诸城、擅长画风俗画的年轻人,名叫张择端。他扬言要把繁华的汴京城搬到画中,宋徽宗便召见了他。一番交谈后,宋徽宗感到此人确实很有才华,就下旨让他把汴京的盛景绘成画卷,以示世人。

数载后,张择端完成了一幅长达五米多,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汴京繁华热闹的景象、市井百态的画卷。宋徽宗沉醉于画卷中梦幻般的祥瑞繁华,称这幅长卷为“神品”。他还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盖上双龙小印,收入皇宫内秘藏,成为这幅传世杰作的第一位收藏人。

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汴京陷落,《清明上河图》开始了它颠沛流离的命运。自北宋起,历经元、明、清三代,这幅画卷四次进入皇宫,又四次被盗出。194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沈阳截获了欲逃往日本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缴获了其随身携带的一批文物珠宝,并将其送至当时的东北博物馆(今辽宁博物馆)。20世纪50年代初,杨仁恺在整理物品时发现了这幅残破的画卷,画卷上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翔实,收藏的印章琳琅满目。经专家鉴定,这就是800多年来在传说中隐现的北宋张择端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现在被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代雕塑艺术宝库——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千米的武州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000米,现存洞窟53个,造像51000余尊,体现了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水平和成就。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是为了供奉佛像而开凿的,前后共用了近70年才建成。其中最早的是由昙曜开凿的五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包括官方和民间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时间,云冈石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富有西域情调;中期石窟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规模较小的晚期窟室中的人物形象清癯俊美、比例适中,堪称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华文明尽管历经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今,我们徜徉在博物馆里,可以领略到中华文明的精髓;追寻曾经发生在文物身上的故事,可以体验历史的起伏与动荡;研究古老的文物,我们了解了古代先贤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就让我们在涌动着先贤们文明与智慧的博物馆中,努力拓宽文化视域,认真学习古代灿烂文明,一起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担在肩上,自觉去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传承使命!

(本文选编自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博物馆里的中国》之《大美中国艺术》,卢永琇编著。)

带着“ ”走进博物馆

问题:博物馆里都有什么呢?

这里有藏品:各类博物馆会根据自身的性质,搜集、收藏有特点的藏品,这些藏品不仅是博物馆里供人参观的展品,同样也是博物馆里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的对象。

这里有展览:博物馆会围绕确定的主题,将所收藏的文物和藏品按照一定的顺序向观众们进行展示。

这里有观众:自2008年很多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起,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博物馆的观众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更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进行学习、探索;更多人走进地方博物馆了解本地特色文化;很多人多次走进同一座博物馆不断加深自己的历史文化修养……

(栏目编辑 张 曼)

猜你喜欢

汴京云冈石窟真迹
云冈石窟1至4窟重新开放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汴京诗群
东坡梅
云冈石窟的文物数字化探索与实践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
画错的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