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成就、社经地位、选校因素与生涯发展相关之研究
2017-12-14朱伟平冯嘉宜程晓玲
◆朱伟平 冯嘉宜 程晓玲
学业成就、社经地位、选校因素与生涯发展相关之研究
◆朱伟平 冯嘉宜 程晓玲
本研究主要探讨学业成就与社经地位的交互作用下对选校因素的影响,同时检视选校因素与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有效样本数322份。经阶层回归分析验证研究假设,除假设一不成立馀皆成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建议。
学业成就;社经地位;选校因素;生涯发展
绪论
以往研究显示影响选校因素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学业能力,同时受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也考虑学生特性、外部影响及政府政策(鲍威,2010)。大学生到底受到何种情境因素而影响学业成就对选校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先前多数研究大学选校因素从学校因素、课程规划、人际因素、通勤与校园生活之便利性等方面探讨选校因素的影响(陈富祥,2005; 辜辉越,饶达钦,2012),未针对学业成就探讨影响选校因素的影响。此外,学业成就与选校因素之间关系,因入学成绩不一致的学业成就是在何种边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s)影响两者之间关系,仍缺乏这方面研究。经过去研究显示,社经地位高的家庭是国内高等教育高补贴政策受益者。本研究将以社经地位做为边界条件,了解学业成就与选校因素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最后,选校因素影响生涯发展之间关系,主要是过去研究仅探讨选校因素的前置变量。例如,蔡清岚(2014)以品牌形象、知觉价值与忠诚度的结构关系进行高中职学生选校实证研究模式,未探讨后果变量(consequence)。研究显示学生会以未来发展做为考虑选校的因素,期望未来学校毕业后有好的生涯发展(周含嫔,2016),因此,本研究以生涯发展做为后果变量,了解选校因素对生涯发展的影响。
一、文献探讨
以往学者在研究选校因素时发现学生在选择就读学校之前,会考虑个人的成绩水平,先行过滤大学名单选择符合自己表现及能力的学校,以提高成功入学的机率(LaNasa,S.M,2000 ;Muhammad,C.G.,2008)。洪大翔等人(2009)研究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争取最佳选校机会与资源取得的最大能力考虑。因此,推出以下假设:
假设1:学业成就对选校因素有正向影响。
相关的研究显示社经地位与学业成就成正相关(王雅玲、李琼雯、张恬瑜,201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乔娜、张景焕、刘桂荣、林崇德,2013)。孙旻仪和蔡明学(2007)研究发现社经地位与学业成就间存在一定关系,不同年级、不同科目其影响都不相同。因此,可以推出以下的假设:
假设2:社经地位对学业成就有正向影响。
社经地位高的家庭相较社经地位低的家庭在为子女选校学校上更具有优势,同时能给子女提供更大的帮助。刘精明(2006)研究表明优势阶层的教育投资趋向转向正规的大学本科 ,因而他们在大学本科教育方面的机会优势则出现成倍扩大 。同时 ,受过良好教育的体力劳动者的子代在获得各类高等教育机会时均保持并继续扩大着较高的机会优势。阶层地位越高 ,子女所就读学校级别越高 ,而在比较好的学校就读 ,会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方长春、风笑天,2005)。因此。推出以下假设:
假设3:社经地位对选校因素有正向影响。
教育期望高的学生,能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而个人大学教育期望的产生会受到其父母的教育程度、地位影响(王甫勤、时怡雯,2014)。家庭社经地位影响其个人学业成就,根据Coleman(1998)以人力资源及财务资本观点说明社经地位高的父母教育程度也愈高,通过营造较好的读书环境及提供充足的教育设备以提升学业成就,对于自由选校程度及入学机率愈高。因此,优势的社经地位可以给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业成就,从而进入大学就读的机会增加,在选择学校上更占优势,因此可推论以下假设:
假设4:社经地位干扰学业成就与选校因素之间关系。
选择怎样的大学就读必定会考虑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我国目前大学的等级划分会直接影响到毕业后工作的选择。有研究显示选校模式是建立在高等教育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的基础上,学生借由教育的过程在毕业后将可以获得较高的薪资、较长的工作生涯、较多的升迁机会与较高的生活品质上(洪大翔、卢龙泉、何雍庆,2009)。陶宏麟(2004)透过各学系未来就业专长的薪资比较,发现各类组考生着重选校的结果与各类组中各学系专业化程度及其未来就业薪资的差异有关。因此,推出以下假设:
假设5:选校因素对生涯发展有正向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全国高等院校为抽样对象母群体,采立意取样的方式,针对江西省、四川省、及河南省四所高等院的大学生为选取样本,并施以问卷调查,每所学校发放问卷90-100份,共计400份。
研究工具方面,选校因素修改林筠谚(2010)选校因素量表,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他人建议、就学考虑、学校考虑与发展考虑,共有十四个题项,Chromba α值为0.8。学业成就参考黄毅志、杨雅钧(2007)研究采用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其学业成就的标准。社经地位采用张芳全(2006)社经地位量表,共有三个题项,分为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每月收入三个层面,Chromba α值为0.8。 生涯发展采用汤慧娟、宋一夫(2010)生涯发展量表,共分两个部分,生涯定向的量表(12题)与生涯探索的量表(8题),共计二十个题项,Chromba α值为0.9。
(二)整体模式拟合度
经整体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如表1所示。在模式拟合度指标方面,χ2/df为2.149,CFI以及IFI为.968,NFI为.942都 达到大于.80之标准,RMR 为.051,RMSEA为.06皆符合小于.10 标准( Zhang et al .,2003)。
表1 整体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三、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实际有效问卷回收份数为322份,表2呈现有效样本特性分析,表呈现出相关分析的结果。
表2 有效样本特征分析
表3 各变项的平均数、标准差与相关系数
由表4可知,在模式一中呈现学业成就对选校因素未达显着(β=-.043),故假设1未获得支持。其次,社经地位对学业成就有显着正向影响(β=.257,P<.001),故假设2获得支持。在模式三中社经地位对选校因素有显着正向影响(β=-.178,P<.001),故假设3获得支持。
表4 社经地位对学业成就与选校因素干扰效果分析
由表5可知,模式二中呈现选校因素对生涯发展有显着正向影响(β=-.203,P<.001),故假设5获得支持。
表5 选校因素对生涯发展影响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假设一结果显示不成立,推论其原因是学业成就并不是唯一升学的选择及考虑选校学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升学渠道的多样化,其标准并非单纯地取决于学生学业能力的差异。同时也因区域化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学校的考试分数落点亦不相同(黄毅志、杨雅钧,2007;鲍威,2010)。再者,假设二结果与赵必华(2013)之观点一致,相较于低社经地位,高社经地位的家庭资源丰富,能为子女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能为子女创造更多的学习条件。
假设三结果与刘精明(2006),方长春、风笑天(2005)之观点一致,高社经地位的父母掌握更为丰富的高校信息与经验,提供学生选择学校更多的信息与帮助。假设四干扰效果推究其原因在于,高社经地位家庭所拥有的经济能力、社会资本和人脉关系会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在教育筛选制度中处于优势地位,学校的级别也就越高(方长春,风笑天,2005)。假设五结果与徐国兴(2005)之观点一致。企业用人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用人更偏向于选择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及研究生,使得高学历、高文凭占据市场的主导优势。
建议后续研究可以从全国各地区选取院校,扩大研究范围,比较不同省市、不同研究对象对于各研究变项知觉之差异情形。本研究以自陈式量表施测,可能导致共同方法变异问题,后续研究建议可采不同时间点搜集资料的方式,降低共同方法变异问题。此外,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的研究,无法了解各研究变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产生变动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Eddleston,Baldridge,& Veiga,2004)。因此,建议后续研究可进行纵贯面的研究,以期有更严谨的因果推论。
[1]吴政达,郑芳渝.台湾地区私立高校消费者选校因素与分类排序.浙江树人大学学报,05,10.03.
[2]张芳华.家庭社经地位、社会资本对高中学生教育抱负影响之分析.教育研究学报,49(02),4-19.
[3]林筠谚.大一新生校系选择影响因素关系之研究.教育研究与发展期刊,6(3),1-30.
[4]汤慧娟,宋一夫.学生生涯发展与生涯阻隔之相关研究-台东大学体育系学生为例.台湾运动教育学报,4(1),43-58.
南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