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雄黄颡鱼种苗培育与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2017-12-14黄建丁

中国水产 2017年12期
关键词:放养密度幼鱼池水

文/黄建丁

全雄黄颡鱼种苗培育与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文/黄建丁

养殖全雄黄颡鱼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福建省漳州市鱼种场实验表明,全雄黄颡鱼苗种培育,苗种暂养放养密度在160尾/m2~220尾/m2,养成放养密度在24尾/m2~28尾/m2比较合理,会有较高的成活率。

黄颡鱼别名黄腊丁、黄呀姑、黄鳍鱼。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小型底层鱼类,在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中能够形成自然种群。亚洲地区的东部及南部如朝鲜半岛、日本和印度等地也有分布。黄颡鱼具有含肉率高、无肌间刺、肉质细嫩,且肌肉中含人体必需氨基酸高,味道鲜美等优点,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福建省漳州地区养殖全雄黄颡鱼企业和农户较少,存在养殖不规范、病虫害多、成品大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了养殖户和企业的收益和积极性。为了进一步探索全雄黄颡鱼种苗培育与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在福建省漳州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漳州市鱼种场承担福建省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全雄黄颡鱼种苗培育与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于2015年4月开始该项目的试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试验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池塘条件:本试验的种苗培育池2口,池塘为正方形,池塘面积均为1200m2;养殖池共6口,总面积为17600m2,其中池塘面积2400m2有4口、2600m2有2口;池塘水深平均为2.3m~2.6m,池底均呈锅底形,池子中央设有排污口。

2.增氧设备:每口池塘均配备1.5kw水车式增氧机2台,纳米曝气管子12盘。

3.高压变压器和发电机组:80kv高压变压器一台,70KV柴油机发电机组一台。

4.本试验黄颡鱼“全雄1号”种苗购自于湖北省武汉市一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5.水源:淡水水源来源于深井水、山泉水,该淡水水源清洁,无污染。

6.饲料:购自“世海”牌黄颡鱼专用人工配合饲料。

7.器具和药品:配备一台XSP-36生物显微镜。药品均购自于江苏省宜兴市一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有精碘、季铵盐络合碘、二氧化氯、强氯精等消毒剂,海中宝、生物肥水宝等水质改良剂。

(二)方法

1.种苗培育关键技术

(1)种苗培育池消毒:放苗前一个多月,用生石灰带水对二口种苗培育池底部和四周进行彻底消毒,用量按50mg/L浓度全池泼洒。第5天排干池水,暴晒7天。

(2)饵料生物的培养:种苗培育池在放黄颡鱼苗前二周开始进水,进水前进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可先进水80cm~100cm,使用生物肥水宝肥水,使用量为:100kg/公顷,以后缓慢加水至1.6m,并根据水色和透明度追加生物肥水宝,用量减半; 通过肥水使池水呈现浅绿色、浅褐色、褐色,透明度20cm~30cm为宜。

(3)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在放黄颡鱼苗前的7天~10天或在养殖期间,向池内均匀泼洒EM菌、速硝净等有益的微生物,来处理池水或池底的污染。在泼洒EM菌等有益的微生物时应开动增氧机搅水3h,以使其均衡分布,利于培养优势菌种。

(4)黄颡鱼苗放养密度:本试验黄颡鱼苗放养密度为:160尾/m2~220尾/m2。本试验于2015年6月20日和7月10日放养黄颡鱼苗(如图1所示),种苗规格:220尾/kg~360尾/kg,共计投黄颡鱼苗45.6万尾。选择在晴天上午投放黄颡鱼苗。

2.全雄黄颡鱼养殖管理关键技术

全雄黄颡鱼苗经种苗培育池三个多月的强化培育,于2015年10月中旬开始分苗到养殖池6口进行养成管理工作,养殖管理关键技术有四点。

(1)全雄黄颡鱼苗的筛选与养成放养密度:黄颡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鱼苗规格大小参差不齐,为了便于日常养殖管理工作,在分池时须进行筛选,根据鱼苗规格大小来确定养成放养密度,本试验养成放养密度:24尾/m2~28尾/m2,即规格大为24尾/m2、规格小为28尾/m2。其中,养殖池2600m22口各投放大规格苗6.24万尾、养殖池2400m24口各投放大规格苗6.72万尾,共计养成放养黄颡鱼苗39.36万尾。

(2)饲料投喂:黄颡鱼入池后七天内不投饲料,利用鱼池内培育的天然生物饵料;七天后开始投喂“四海”牌幼鱼0号饲料,每天投喂3次,投喂时间分别是5:30、10:00、17:00;随着幼鱼的增长,投喂量的增加,投喂次数为2次,即6:00、18:00,幼鱼养殖初期,幼鱼活动范围小,应全池投喂。随着幼鱼的增长,应沿着鱼池四周均匀投喂;饲料的投喂量应视天气变化、水质好坏、幼鱼生长情况等灵活调节。投喂一小时后检查幼鱼摄食情况,如幼鱼饲料已吃完,说明投喂量不足,须适当增加投喂量。

(3)水质调节:水质调节是养好全雄黄颡鱼的最关键技术。放苗后,每天添加3~5厘米的淡水,直到水位达2.0m,保持水位;培育单胞藻如绿藻,硅藻类为主的藻类繁殖。稳定藻相,对于黄颡鱼的防病起到重要的作用。每天监测黄颡鱼池水水质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及时调控水质,利用换水和施用微生物制剂(如:江西亿隆达生产的光合细菌(PSB)、硫杆菌、固氮菌、硝化细菌等),降低池水中的氨氮,亚硝的盐和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减少PH值的波动,稳定水色。

(4)病害防治和巡塘:黄颡鱼养殖期间,要坚持以防为主的防病原则,日常管理做好黄颡鱼病害的预防工作,定期使用光合细菌(PSB)、硫杆菌、固氮菌、 硝化细菌 等有益微生物制剂,稳定养虾池水水色。不定期施放水质调节剂如熟石灰,或沸石粉,调节和稳定池水PH值。科学使用增氧机,使池水的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坚持每天凌晨及傍晚巡塘一次,仔细观察黄颡鱼塘池水变化,黄颡鱼活动和安全状况,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养殖结果

(1)收获:经过320天~405天的饲养,于2015年8月29日至2015年10月20日收获黄颡鱼91200kg,投喂饲料145920kg,饲料系数1.6。

(二)经济效益分析(见表2)

从表2可以说明:

1.从经济效益看,投入与产出比为1∶1.61;说明养殖全雄黄颡鱼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从产品质量看,由于淡水水质纯净、无污染,整个全雄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成品鱼规格大、品质好,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满足市场的需求。

3.从养殖成本看,养殖全雄黄颡鱼成本为成品15.43元/ kg,养殖成本更节省。

三.小结与讨论

(一)从养殖周期说明,全雄黄颡鱼其生长十分迅速,经过320天~405天的饲养,其商品鱼规格达到4.32尾/kg;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二)在养殖的全过程中,定期使用光合细菌(PSB)、硫杆菌、固氮菌、 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稳定养鱼池水水色。同时,不定期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这种养殖方法对于预防全雄黄颡鱼的病害起到重要作用。

(三)放苗密度与成活率的关系:从试验结果表明,苗种暂养放养密度在160尾/m2~220尾/m2比较适宜,本试验的成活率高达86.3%;养成放养密度在24尾/m2~28尾/m2比较合理,本试验的成活率高达93.6%。

表1 黄颡鱼苗放养密度、放养时间

表2 成本、产值与利润分析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鱼种场

猜你喜欢

放养密度幼鱼池水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
购锦鲤幼鱼有诀窍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研究
黄颡鱼工厂化育苗技术
不同饵料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的影响
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长吻鮠幼鱼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