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百姓健康
2017-12-14陈玉兰
文丨全媒体记者 陈玉兰
守护百姓健康
文丨全媒体记者 陈玉兰
村医给孩子发营养包
一
傍晚时分,绥阳县风华镇银堡村,67岁的高血压患者李朝海收到了村医李建辉的电话通知,让他明天去村卫生室量血压、测血糖,同时告知他家小孙子该打预防针了。这个服务太贴心了,李朝海感到很开心。当晚,银堡村的其他慢性病人和很多年轻父母都收到了村医李建辉关于体检和打预防针的通知。
去年,李朝海在乡镇卫生院免费体检后得知自己血压血糖都高,此后他被纳入村卫生室的慢性病管理对象,定期接受村医的细致服务。
在李建辉卫生室的墙上,张贴着银堡村“0-6岁儿童管理表、“孕产妇重点管理表、慢性病人管理表”,全村各村民组0-6岁儿童的多少,孕产妇及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的情况一目了然。“定期访查、定期打预防针、上门送药……哪家有啥情况,总会及时打他电话,他总会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立马建议去镇卫生院……村医随喊随到好贴心,让我们好放心。”李朝海说。
在道真自治县三桥镇,山高路险让很多农村老人无法到镇卫生院体检,2010年起,三桥镇卫生院成立专门医疗队,用马背驮运相关器械,将体检服务送进山里人家。这支“马背医疗队”,散发着遵义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带给广大群众的“健康温度”。服务真是方便又贴心。
在新蒲新区虾子卫生院,常年病人络绎不绝。近些年卫生院加大服务能力建设,设施设备先进,现有包括产科在内的13个科室,有二孩门诊、婴儿洗澡室,能做多种手术,甚至白内障手术、微创手术,收费却低廉。随着和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医附院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后,远程医疗服务更是让群众享受到了在家门口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深得群众赞赏,连周边县域的群众都慕名前来看病。
在播州区龙坑卫生院,中医特色治疗吸引着众多群众前来治疗,尤其是康复针灸,成为一张院名片。无独有偶,三合、团溪两镇卫生院在中医治疗方面都独具特色,带动了整个播州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成就了原遵义县“全国中医药先进县”的美誉。在习水县,土城镇卫生院为当地的红色旅游和游客提供了方便的卫生服务。在余庆县,松烟中心卫生院的优质服务为骑游小镇增添了一份美好……
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见证着20年来遵义市基层医疗对广大群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十二五”以来,在全市221所镇乡卫生院和3260所村卫生室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普惠性逐年增强。如今,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50%以上,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1%,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达89.5%……
二
撤地设市20年来,基层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全市乡镇卫生院共有床位8063张、卫计人员7726人,各乡镇卫生院普遍都有B超、放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常规医疗设备。大部分村卫生室均按照相关规定建起了。各乡镇卫生院都能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大部分一般卫生院能开展一般下腹部手术,大部分中心卫生院能开展上腹部手术、一般难产手术。一组数据能佐证基层卫生院的“涅槃”:2016年,全市乡镇卫生院总诊疗5462907人次,住院437382人次,病床使用率为72.5%。次均门诊费用为60.5元,人均住院费用943.1元。村卫生室总诊疗也达8503278人次。
李朝海感叹说,如果当年有现在的医疗条件,父亲就不会死了。22年前,李朝海的父亲得了哮喘病,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看不起病,就找土偏方治疗。可是,病情日渐恶化,到后来心肺都难受,一张脸青紫。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老人走了。农村群众有病就拖,拖到不能再拖,正是20年前发生在遵义农村的普遍现象。
上世纪90年代,遵义交通落后,农民从乡镇到县城一趟不容易,更何况当时的基层医疗条件同样落后。遵义市卫计委副主任李进回忆说:“20年前的基层医疗和现在是天壤之别。”那时,乡镇卫生院只有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3件,只能看简单的头疼脑热。当时的湄潭县医院,只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三个科室。设备只有200毫安的X光机、黑白B超。化验只能做三大常规。手术只能做阑尾手术和部分骨科手术。人才队伍十分薄弱。医院只能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人只能上转。那时,农民有病就忍着拖着,县医院的农村危重病人几乎都是拉回家……因为没有经济能力去承担。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太薄弱,儿童保健方面,除了免疫接种,只有简单的测量身高体重……
撤地设市以来,遵义市改革探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各级医疗单位深化改革,引进新仪器、新设备、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扩展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根据群众的医疗需求,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各项医疗技术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和各科业务技术不断提高,形成从市、县(区、市)、镇(乡)三级医疗服务格局。其中,尤其以农村为重点,加强乡村卫生基础建设,注重区域发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农村“三级五层次”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让农村卫生实现了“无危房、设施设备人才配套”的目标,全市城乡医疗保障从数量扩展到质量效益全面发展。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全市医疗机构、床位、人员发展较快,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李进副主任说。2001年后,全市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大量资金,改扩建县、乡镇卫生院及农村卫生室,购置医疗器械设备,培训医务人员。
2003年,新农合的启动开始了基层医疗历史性的大转折。赤水成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2006年,仁怀、余庆、遵义县(现播州区)新增为新农合试点县,全市覆盖农业人口近200万人,参合率达76%。2007年,新农合试点工作覆盖全市,受益农业人口600余万人,参合率83.49%。农民看病有国家福利了,有病可以立即治疗了。这对基层群众来说,真是莫大的幸福。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本着“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宗旨,全市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城乡全体居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由是,遵义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建设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对各县级公立医院的建设力度,各县(区、市)公立医院都先后按标准化新修了大楼,或者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各镇乡卫生院也被多次投入,从基础设施到人才队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建设力度。作为基层医疗网络的网底,村卫生室也发生了改变。
到2013年,在“三项建设”和“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取得巨大成绩基础上,全市乡镇及村医疗卫生进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阶段。
2016年,各县(区、市)城镇全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外,部分较大的镇(乡)集镇也相继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治疗常见病普通病了,居民享受到了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同年,随着习总书记“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明确,遵义市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5个全覆盖”——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全覆盖,农村中小学校校医配备全覆盖,县级 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这是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攀升,普惠广大基层百姓。
2017年,遵义市全面推进“五个全面建设”——即全面建成全市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网络体系,全面建成乡镇卫生院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全面建设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全面建成全省医药监管平台和全面建成省、市、县人口健康信息基础平台。这样的信息化建设将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再次发生了质的飞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快捷服务。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大幅减少了。用一句时尚语言来说,如今遵义基层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可谓满满的。
20年光阴稍纵即逝,遵义基层医疗卫生书写了新篇章。乘着十九大的浩荡东风,遵义基层医疗卫生还将再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