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呵护,让孩子笑脸如花

2017-12-14文丨段斯童

遵义 2017年23期
关键词:幼托携程儿童

■ 文丨段斯童

全方位呵护,让孩子笑脸如花

■ 文丨段斯童

童趣(潘义军/摄)

虐童,一个虐心的字眼,字字刺目。继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后,又有报道河北一幼儿园老师用牙签扎孩子,广西一幼儿园老师持棍殴打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父母,只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世界的善与爱,成长为有担当的,有勇气的,身心健全的。“虐童事件”的发生,所有的家长都会失望、愤怒、崩溃、绝望。因为他们害怕,害怕自己保护不了视若珍宝的孩子,尤其是在他们对自己毫无保护能力的这个年纪。

人们常说,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之一。然而,“虐童”事件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有媒体曝光,确实让人愤怒和不解,它给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抹了黑。这些令人发指的虐童行为,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体,还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屡禁不止的幼儿园虐童案,更一次又一次刺激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面对频发的幼儿园虐童案,谁该反思?

事件背后的疑云

从今年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接连被曝出19起幼儿园虐童事件。以目前广泛关注的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入题。2017年11月3日晚,一名携程员工发现孩子“耳朵现青紫色淤血”。11月4日一早,该家长联系携程亲子园园长郑燕,郑燕的回复依然推搪、语气强硬,家长未能获得孩子的实际情况与信息。之后更多家长向亲子园了解到关于孩子被虐待,老师严重失职的视频资料。9日凌晨,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对“携程亲子园事件”作出回应。对于这起伤害儿童的恶劣事件,市妇联表示强烈谴责,并密切关注此事后续进展。目前已有3名涉事工作人员因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第一时间指派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检察官提前介入该案侦查。

媒体的持续跟进中,我们了解到此次事件,社会各方高度关注携程亲子园的受托管理机构。携程亲子园是携程开办的企业内部托育点,委托《现代家庭》杂志社读者服务部(为了孩子学苑)日常运营管理,自2016年春节后正式运营。《现代家庭》杂志社读者服务部属独立法人单位,目前已就此事件发表公开致歉信。

除了涉嫌虐待儿童的几个当事人,这几天舆论的矛头针对的还有经营方和监管方。应该说,企业主动为员工对接幼托机构,对职工来说是“雪中送炭”。我们需要批评的,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平时“多头分管,都管不到底”,出现非常事件时又简单粗暴处理涉事单位,事后却没有监管和制度的完善;相关企业只讲经济效益,资质不够资源凑,存在不办教育办买卖的思维。因噎废食不可取,大干快上也不可取,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市场主体应该形成良性互动,走出“不出事怎么都行,出了事怎么也不行”的怪圈,共同把庞大的市场做成优质事业和产业。

谈论到虐童事件,无可避免还应指向师资力量薄弱和幼师学历偏低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据报告显示,到2021年幼儿园缺口近11万所,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物以稀为贵,当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时,供给方的态度可想而知。他们掌握了有限的资源,那份痞子气自然就多了一些。

有媒体呼吁,中国迫切出台防止儿童虐待的法律法规,提高虐童的违法成本,真正以法律的名义制裁虐童现象。虐童事件甚嚣尘上,正在加剧公众焦虑。在资源稀缺与教育底线失守之间,愈发增大的鸿沟必然导致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不信任。公共教育空间不足,私立教育鱼目混珠,民众只能在最坏的境遇下做无奈选择,这才是最可悲的。

实际上,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早就制定公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关键在于落实。此外,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还反映了幼托领域存在法律上的空白问题。从《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来看,幼儿园招收的是3周岁以上的儿童。招收3周岁以下儿童的机构属于幼托机构,这是法律的一个空白处。对于这种托管类型的机构,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规定,只能纳入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范畴,教育部门应当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对幼托机构的管理规范。

“幼有所育”的底线

“亲子园”变“虐童园”,再次点燃了老生常谈的虐童话题,唤起了公众对温岭、栖霞等事件的一一回忆。让人感到震惊又愤懑的是,经过了那么多次惨痛教训,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还能出现如此非人性化乃至变态的幼教,这直指幼教行业规范缺失。如何避免虐童事件再发生?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整治虐童乱象比愤怒声讨更重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早在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中就曾提到,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要忘记以这种方式爱护别人的孩子,成为了我国自古待人的典范。

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取得“新进展”的7项民生要求,“幼有所育”排在首位。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0-6岁的幼托教育面临的供需矛盾相对更为突出。尽管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4万所,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比2012年提高了12.9%,但距离到2020年完成85%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2016年二胎时代的到来,中国每年新增人口500万,国家每年新增幼教投资600亿。“全面二孩”政策将从2019年开始对学前教育阶段的适龄幼儿规模产生影响。在全面二孩的政策推动下,生活水平和育儿理念的普遍提高,都在不断拉升人民群众对幼托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期待。“好入园”仍在路上狂奔,“入好园”又策马赶到,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具体体现,发展需要“赶考”的地方非常多。

举一纲而万目张。问题困难如山,但当前最让人民群众揪心和痛恨的,当属直接造成孩子身心伤害的虐童行为。事实上,针对虐童的立法工作一直在推进。几年前,舆论关注的浙江温岭“虐童事件”,涉事女教师被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拘,最后却被无罪释放。如果放在今天,刑法修正案(九)已将虐待老幼病残等虐待行为入刑,其必将依法受到严惩。在有法可依之后,最重要的是理性客观地办好每一起“虐童案”。更加科学的责任划分、更加准确的量刑标准乃至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在每一起个案的积累中不断完善的。处理好携程亲子园虐童等案件,并及时总结归纳、公之于众,才能让法律显示出最强大的威慑力。

不管怎样,不能虐待孩子,这是一道必须坚守的底线。孩子的笑脸,是一个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所系。法律早有规定,而且不可谓不严格,但虐童事件仍然频发,又是什么原因呢?婴幼儿受认知水平所限,遭受虐待后,受害者往往难以及时表达出来;对轻微虐待、精神虐待等,更是难以发现,这让一些虐童人员心存侥幸。此外,执法不严和普法缺失,也让一些人对虐童的法律后果缺乏认识,对法律法规缺乏敬畏。受“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不少人认为打骂孩子是正常的管教方式。

种种因素叠加,致使虐童事件屡禁不止。基于此,对政府责任、经费投入、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教师队伍建设等核心问题做出明确法律规定方面,在去年,就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制定学前教育法的议案,建议加快立法进程。只有把“幼有所育”的步子迈得再大些、再快些,才能不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承诺。

明确“虐童”界定

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5.6%的网民支持在刑法中增设“虐童罪”,以刑罚方式震慑、惩戒施暴者。我国于2015年颁布并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一个新罪——“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规定如保姆、学校教师等,虐待孩子行为情节恶劣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但是,目前我国对于什么是虐待儿童的法律定性并不清晰,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争议点。对于取乐、侮辱、忽视儿童的行为是否属于虐待并没有一个明确规定,由于定义不清楚,导致很多人不知道虐待儿童的边界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算我国原则上禁止虐待儿童的法律法规不在少数,刑法修正案(九)将虐待罪的适用对象扩大到未成年人,但大部分都可能沦为倡导性的、不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对于儿童免受伤害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保护作用。

对于虐童的界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不同的受教育程度都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观点。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出版的《虐待儿童预防咨询报告》将虐待儿童定义为,在一定的责任、信任或权利关系下,对儿童的健康、生存、尊严造成实际或潜在伤害的所有形式的身体或情感对待、性虐待、忽视或疏忽对待、商业的或其他形式的剥削利用的行为。

虐童易对儿童健康生存和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或潜在伤害,还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并且施虐者是儿童身边的高危群体,不仅仅有家庭成员、教育机构还有社会监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等,都是与受虐儿童有着密切人际关系的人群。对于虐待儿童的定义,不仅应当包括身体上的,还应包括精神上的,像不少媒体曝光的虐童案,都是已经被发现身体上的伤痕,其实除此之外一些看不见的伤口也会慢慢腐蚀孩子的心灵,其中就包括精神虐待、隔离、疏忽等,这都属于“虐童”行为。

诚然,虐童是一个普遍的国际现象,英国1989年的《儿童法案》就规定:凡是“影响儿童生理的、智力的、情绪的、社会的或行为的发展”的行为都是儿童虐待行为。针对对于儿童的虐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有成熟的法律和政策来进行干预。美国把儿童虐待分为忽视、身体虐待、心理或情感虐待、性虐待(或剥夺)四类。儿童虐待对儿童造成的无形的心理伤害,会持续很久甚至一生。对此,美国以防患于未然为宗旨,形成了主动先发的预防模式,把虐童预防的重点放在了整个社会的综合预防体系之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对受虐儿童的伤害为价值追求,并制定了成熟、系统和高效的危机干预对策。实践证明,美国的这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预防和危机干预策略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此外,芬兰和德国在幼儿教育方面很是注重。比如,芬兰于1973年颁布的“儿童日托保育法案”就规定,不管出生在乡村还是城市的幼儿,都有权利在公立托幼机构成长和学习。并且德国大部分的企业都会自主托幼事业的发展,部分托幼管理机构还是非营利性的。

合力斩断罪恶之手

虐童现象刺目无比,但个案决不能让整个幼师团队来背锅。有网友回忆“我孩子的老师一边自己吃饭一边给孩子端屎端尿”,有人说起“姥爷接走孩子,不知情的妈妈找到园里,老师当时就晕倒了”……幼师并不是一个容易干的职业,很多老师其实主要是靠爱心良知和职业素养在拼。不能以偏概全否定我们整个幼师的素质,毕竟在许多幼儿园还是有不少优秀的教师存在。

此次的携程虐童事件背后所体现的原因更多体现在教育资源的缺口、儿童数量的增长,政府监管的缺失等方面。面临的教育资源缺口宁缺毋滥亦或者降低要求,不能保证监护人的质量,也无法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老师公平的对待。司法实践中也对有不良行为的教师的惩罚力度较弱,无法真正起到教育威慑社会公众的效果,这对孩子们的保护并不利。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因此,解决教师虐童事件不能仅仅止于处理涉事个人,而必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进而从根本上斩断伸向儿童的罪恶之手。幼儿由于心理和身体有没有发育完全,缺乏完全的行为能力需要监护人更为细致的看护,家长以及家委会、政府、教育机构、社会,都要群策群力,多方面合作一起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家长以及家委会作为与孩子们联系最密切的亲人要及时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如有问题要及时反映至相关部门,以便相关部门能及时发现情况并作出应对。其次,政府针对当前早教机构、托儿所的空白地带,缺乏监管的情况,应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让家长能够及时投诉,该职能机构必须配备实际的执行人员,能够对虐童事件及时作出反应,制止乃至处罚侵犯孩子的当事人。

防范虐童事件的发生,还应该提高从业者法律意识、道德修养、专业水平,对有不良记录人员实行黑名单制度,终身禁入相关行业领域。对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也应该加强管理,在鼓励支持社会办学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照看困难的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防止“一证了之”——只管发证,不管监管。此外,呼吁专门的民间组织关注虐童事件的发生,并让民间组织协调家长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成为家长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以便及时对出现的虐童事件作出处理。

幼儿是一个社会最应该得到呵护的群体,幼儿的境遇也考验着一个社会最基本的文明状况。幼儿教育需要政府、社会、法治、人心道德,一个环节也不能少。孩子们的未来需要所有人的守护,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幼托事业营造一片健康安稳的天地,归还孩子一片灿烂的天空。

幼儿是一个社会最应该得到呵护的群体,幼儿的境遇也考验着一个社会最基本的文明状况。幼儿教育需要政府、社会、法治、人心道德,一个环节也不能少。孩子们的未来需要所有人的守护,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幼托事业营造一片健康安稳的天地,归还孩子一片灿烂的天空。

猜你喜欢

幼托携程儿童
畅玩六一
携程梁建章:从学者企业家到百变“COSER”
规范幼托服务的现实意义及法律建议
No.7 携程杀向印度市场
英国首次将免费幼托服务扩展至寄养家庭
长庆的幸福密码
携程被批“捆绑销售” 公司紧急整改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