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国企工会职能转变及服务创新的思考
2017-12-13何慧娟
何慧娟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企业制度的确立,我国的工会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国企工会职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国企的发展,且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西方国家工会在中国的渗入,国企工会急需改革与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国企工会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工会的工作,转变职能,服务创新,卓有成效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国企工会 职能转变 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7-0210-01
一、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工会突出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企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国企工会要充分认识到,伴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在数量和结构上的深刻变化,劳动关系矛盾特别是利益性争议更加凸显。职工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及其维权行为,亟需工会予以有序引导。同时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契约化,亟需工会探索创新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与国情相符合的工会新机制。随着信息化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亟需工会突出职能转变来增强防范抵御工作的实效性,切实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国企工会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进取有为意识和艰苦奋斗意识,转变职能,全心全意、卓有成效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的宗旨意识,真正地站稳职工立场,为职工说话代言;真正地“围着职工转”,把工会的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真正地“敢于碰硬”,勇于“亮剑”维权,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抓出成效,才能真正赢得职工的信赖支持,把职工群众团结凝聚起来,切实发挥好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的纽带的作用,以及职工权益代表者、维护者的作用。
二、正确处理好职能转变与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
工会要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必须以转变为根本和核心,全面转变参与、教育等各项职能,以一线职工、劳务派遣工、困难职工等为重点对象,以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健康、女职工特殊权益等为重点内容,全面发展好职工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要把转变职能作为参与的基本目的,把参与作为转变职能的重要途径
要以转变职能为目的强化参与,在社会层面,着力加强源头参与,当好职工群众代言人,把他们的具体利益体现于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之中;积极组织职工通过职代会民主管理等形式参与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要把教育作为职能转变的重要保障和实现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目标的重要措施
只有贴近职工群众“三最”利益问题,工会的宣传教育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只有不断增强职工群众学法、懂法、信法守法的意识能力,工会的成效才能历久弥新。要把普及法律知识、增强职工的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职工提升维权的能力水平,并全面提高职工思想、文化、道德、法治、技术等各方面的素质,帮助职工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三、进一步转变和服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国企工会要紧紧围绕突出维护职能,进一步转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一)要创新工会组织工作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创新工会组建模式,探索围绕职工建会、发展职工入会、依靠职工办会的有效路径,探索研究工会发展趋势、制定劳动标准和劳动定额、开展集体协商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工会在服务中实现维权、在维权中实现服务,努力夯实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实际,推动通过集体协商解决涉及利益之争的群体性劳动争议、建立工会行使代表权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群体性劳动争议调停制度等。
(二)要创新源头参与和服务职工工作
加强超前调研、科学研判和综合研究,增强源头参与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创新宣教工作,把宣传教育与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工会新媒体工作,打造与信息化条件相适应的、扁平化互动式的工会宣传教育工作模式,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感召力。创新服务职工工作,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一步完善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制度,举全会之力,着力解决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要创新工会自身建设
创新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工会机关干部来源和结构,推进工会社工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工会积极分子和志愿者,着力把工会干部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创新工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适时引入第三方监督,积极推进工会事务逐步向职工公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促进工会干部牢固树立、始终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工会抓好“主业”、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突出履行好维护职能。
四、新形势下国企工会职能实现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1.改变工会与员工的沟通方式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放在企业中,企业必然要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反之,员工也要积极参与公司的建设,多多提出意见并反映给领导。为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拉近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使员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发表建设性的意见。营造人性化的和谐氛围,为彼此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而努力。
2.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实现工会职能的创新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科学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企业的各种设备仪器都在更新换代,与之相适应的员工的知识文化素质也要随着提高。所以,可以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这个过程的本身还可以开阔底层员工的眼界,扩充他们的知识面,使其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变革。
3.采取其它辅助形式实现工会职能的创新
因工会职能的复杂性、多样化,难免会有主次之分,一些占主导地位,一些必定起补充辅助作用。企业经营的好坏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不能因为国有企业的管理或者委托代理就否定员工在企业中主人翁的地位。因此,企业员工对企业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工会可以协助国企的相关部门完成工作,例如:可以协助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员工培训。工会作为员工的利益代表人,相对企业领导者对员工有着更深的了解,懂得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培养员工的何种素質等等。也更加了解应该怎样培训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由此在工会职能的扩展和企业活动的广泛参与中实现工会职能的转变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 姚岚秋.从工会法修正案谈我国工会的职业化.工业论坛,2002.
[3] 张应琼.工业在和谐社会中的职能定位[M].中共贵州省党校学习报.
[4] 陈骥.改革中的中国工会和工会改革[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