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套路中攻防含义的教学研究

2017-12-13严永军

武术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武术套路教学研究

严永军

摘 要:文章通过对现有资料文献以及教学实践情况的了解与调查,对于武术套路教学中将攻防含义贯穿其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表明,攻防含义的演示与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武术套路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转变学生“武术”即为“舞术”的片面观念。

关键词:武术套路 攻防含义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056—03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与瑰宝,不仅具备强身健体的基本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其通过套路展示、技击技巧、意志培养、仁心武德等传递出的民族传统文化综合特质。就武术套路而言,它集合了该功法的各种有效攻击动作,讲究内外合一、攻守兼备,一招一式都蕴含着相当精妙的攻防含义以及高超的技击功能。就目前武术教学过程中现状特点来说,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但学生学到的武术套路总是欠缺一些“神”,究其原因,在武术教学过程,攻防含义的传授并未被教师重视,教师只是单一的传授动作规范及动作要领,学生虽然认真习练,但实际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学习兴趣不强。如果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加强攻防含义的介绍与讲解,强化武术的对抗性与技击性,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武术套路教学的教学效果。

1 攻防含义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学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武术套路“中看不中用”“花架子”的定势思维。但回归到武术本源来讲,技击对抗才是其根本属性,套路教学虽然在观赏性的基础上有所升,但其本质依然没变,还是以攻防手段为存在基础的。那么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樣的理解与认识呢,归根到底还是在武术套路教学上缺失了攻防含义的传授与讲解,学生只是照猫画虎的学习动作本身,但并未理解动作本质,所以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积极教授学生攻防含义是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1 正确理解武术套路本质

武术套路作为目前武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了武术本身所要阐释的思想。武术最初的产生原因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了保护自有财产对抗自然、对抗其他侵略物种而强化自身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徒手还是器械,其积极性与对抗性都在武术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武术本身,即将武术源头、发展历程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武术产生正确的认识,随后在具体教学中将套路动作与其蕴含的攻防含义进行分析,这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于武术错误认识的源头,将“花拳绣腿”的固有认识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攻防本质。

1.2 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在以往的武术套路教学中,由于套路动作较为复杂,方向路线多变,教师专注于动作本身的讲授,不断的示范、讲解、领做,学生在有老师领做的前提下照猫画虎,而一到自己练习就变成了手忙脚乱,甚至是手足无措。学生不会学,老师费劲教已经成了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常态。所以应在课堂讲解动作时加入攻防含义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还能激发起学生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热情,激发其求知欲,提高套路学习过程中对动作理解。学生在互相演示攻防含义时能够使其学习互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掌握的套路。例如,二十四式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是一个典型的分靠动作。动作要求:双手抱球,随即弓步分手,一手上,一手下。这一动作的攻防含义是对方采用直拳向你袭来,你可用同侧手入其腋窝,并向前弓步顶靠,另一手向后牵引使其失去重心。把这些攻防含义贯穿到套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提高了,自由练习时两两组合配对,通过攻防含义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懂得理解套路里每招每式的攻防含义,这样练习才能做到形象神随,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3 强化学生对套路动作的记忆

套路动作教学中的一来一往、一攻一防都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动作的理解与学习,从而强化对于动作的记忆。学生理解动作攻防含义以后,只要想到如何化解对方的攻击就可以想起如何做动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的动作技术学习以及基本功学习外,应将动作的攻防含义贯穿到整个套路讲学当中,这样既帮助学生学习了套路本身,也使学生对于动作展开思考,进而得到进一步提高。攻防含义与动作本身的互动也就在这样的教学中完美的建立起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省劲,学生在理解攻防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动作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试前只需将套路动作的顺序进行梳理即可。

2 攻防意义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重要性

2.1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互动学习的能力

武术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其提高动作的理解与学习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老师的教逐步转向学生的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将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互动课堂,学生从学习的不同阶段也将转变为“老师”,形成“快带慢、好带差”的课堂风气,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在教与学的互动平台上学会了进一步拓展。

2.2 注重攻防意义的运用,强化武术内涵

教师在武术套路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以及使用规则,使学生对套路动作产生进一步理解,从而去感受套路动作所传递出的信息,激发其对套路动作学习的兴趣,让“被动学”变成“原意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喜欢武术的基础上加深其对武术内涵的理解。所以,将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入门”,当其对武术产生一定兴趣时再对武术内涵进行分析传递,让学生逐步感受武术内涵,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武术发展,而不仅仅是队武术这种“健身操”进行传播。

2.3 重视攻防含义在武德教育方面的作用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在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时要注意套路动作所要击打部位,应及时正确地向学生阐明武术的健身和防身双重作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武德教育。例如,“习武者,忍为贵,德为重”;未习武,先有德,以谦让为本,提倡“八打”“八不打”的指导思想,(所谓“八打”是指人体的八个部位,而这些部位受到击打后不致于对人造成生命危险,但可以达到折服对方的目;而“八不打”则是指人体的八个致命部位,不可以轻易击打)。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正确引导,不但可以使学生明白习武的目的,还可以避免武术课上可能出现的人为伤害事故。endprint

3 结语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套路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强化套路动作的技击价值,这样便于教师准确的表达出套路动作的实际作用,也利于学生进行主动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教与学完美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学校武术[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力生.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与发展历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5):87- 89.

[3]周伟良. 中国武术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6.

[4]康戈武,洪浩.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3) : 82-89.

[5]蔡 纲.中国武术的分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5):66- 67.

[6]王智慧,蔡宝忠.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武术内容及活动变迁过程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99-1401.

[7]陈 琳,王智慧,陈 盈.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5):30-34.

[8]王智慧.传统教武程序与现实教武现象的悖论探析[J].體育与科学(南京),2007(4).

[9]杨建营,邱丕相,杨建英. 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73-76.

[10]卢元镇.中国武术竞技化的迷途与困境[J].搏击·武术科学,2010(3):1-2.

[11]沈建华,等.建国60年我国学校体育观的审视与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5)67- 69.

[12]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39.

[1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2):82-84.

[1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8.

[15]王 岗.追求传统武学的最高境界:感悟[J].武术科学,2004(6):首页.

[16]张孔昭.少林正宗拳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7]黄力生.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与发展历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5):87- 89.

[18]蔡 纲.中国武术的分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5):66- 67.

[19]王智慧,等.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武术内容及活动变迁过程的综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99-1401.

[20]王华倬.中国近代体育课程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130.

[21]蔡仲林,张建军.武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 30,51- 54.

[22]蔡仲林,翟少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4(5):1-3.

[23]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11,64- 69,126-133.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Meaning of Attack and Defense in Wushu Routine

Yan Yongjun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s and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4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understanding and investigation, for Wushu tea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attack and defense is analyzed.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monstr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Wushu attack meaning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change the"one-sided concept dance" of "Wushu".

Keywords:Wushu routin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meaning teaching research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术套路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美学视阈下的武术套路分析
武术套路之动作节奏训练法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