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中的深度学习

2017-12-13宁征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园长深度幼儿园

青岛实验幼儿园在宁征园长的带领下,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以“开放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开放教育”中的深度学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什么是深度学习?幼儿能否进行深度学习?怎么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为此,本刊刊发这组文章,以期帮助读者通过充分感受幼儿在开放的生态环境中的主动学习与发展,深入了解有关幼儿的深度学习。

我园创办于1993年,隶属于青岛市教育局。20余年来我们对“开放教育”孜孜不倦的研究,使“开放教育”成为了孩子们成长的“伊甸园”。

一、在实践探索中诞生了“开放教育”

对“开放教育”的研究,是基于社会、时代的发展需要,更是基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建园初期,青岛市教育局给我园的定位是创办一所以实验、示范为基准的高品质幼儿园,这便成为我们7位先行者的奋斗目标。中国的改革开放给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她最先被国家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已然步入一个开放的时代。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必然呼唤开放的教育。然而,当时的教育离“开放”好像很遥远。平日我们静观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时,会发现大一统的教学计划、教育内容、组织模式以及对幼儿的高度控制等问题,使原本天真无邪、活泼开朗的幼儿变得不愿来园、厌烦学习、厌烦活动。观察中,我们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竟然是盥洗间。问及原因,是因为那里可以找到私密空间,可以暂时放松,无拘无束。就在那个时候,我就想到只有摒弃那些陈旧的、封闭的、传统的东西,借鉴、吸纳、创造新的理念和策略,才能找到一条科学的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道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带领团队步入行动研究之路。

“走出幼儿园”是“开放教育”的第一步。自1994年起,我们以开放的胸怀和意识,尝试着带领仅有的51名首批入园的孩子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当时,我们意识到,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们,他们的生活环境几乎都是钢筋、水泥,导致他们无法真正亲近自然,那些充满童趣的活动,如在草地里逗蛐蛐、在田野里捉蚯蚓、在小河里捉鱼虾早已远离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于是,我们带领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去农村的田野里赏花、去果园里摘果子、去田地里捡花生掰玉米,去火车站体验、去栈桥游览、去海军博物馆参观……令我们惊奇的是: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孩子们时而惊叹、时而欢呼、时而窃窃私语、时而朗声大笑,他们有太多的好奇、太多的疑问……回到幼儿园,孩子们依然兴趣不减,继续谈论着各自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离园回家的路上,孩子们主动与爸爸妈妈交流的话题也多了。为此,我们毫不犹豫地决定将这些活动引入课程,带孩子们走向广阔、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大社会。于是,“开放教育”诞生了。

从“九五”到“十二五”期间,本着“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问题中研究,在解决问题中共同发展”的研究精神和态度,我们对“开放教育”进行了渐进性、层次性、针对性等系列研究,以不同季节为主线的自然探究活动使孩子们与大自然成为亲密的伙伴;在感知体验不同的节庆活动中,孩子们习得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亲近大社会的适宜活动中,孩子们体味了城市文化带来的憧憬和幸福。“开放教育”使我们亲眼目睹了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出版了《开放的时代,开放的教育》《幼儿园开放课程》《幼儿园开放课程故事》《书屋的故事》等10部专著,以及《红红火火中国龙》《五月的风》等单行本案例。这些系列研究成果展现的是一群草根学前教育实践研究者永不放弃的研究精神,凝聚着我们在学前教育这片沃土上所付出的辛劳和智慧,凝聚着步入“开放教育”教育现场中的领导、专家、学者、家长、同仁的关心和前瞻性指导。可以说“开放教育”成就了研究者团队的专业发展,也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究生活世界奥秘的天窗,使他们的天性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需要得以满足。

在“实践、反思、总结、提升”的循环往复的研究中,我们逐渐清晰了“开放教育”的内涵,即在开放的生态环境中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真切、自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体验幸福,感受快乐。“开放教育”倡导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其学习生态基于家庭、幼儿园、大自然和大社会,主张营造民主、开放、自由、自主的环境,孩子们在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主发展的学习过程中,好奇心和求知欲得以充分满足。它特别强调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学习和个性化创造与表现,主张“课程卷入者”的共生共存,“爱的相遇,共同成长”是“开放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

二、在问题解决中走向了深度学习

“开放教育”就像一個孩子,从孕育到出生,再到逐步长大,历经了诸多的问题与变革。我们把问题与变革当作一对矛与盾的关系,即教育现场经常出现问题是必然,而持续不断地解决问题就是变革。

我的习惯是走进每个教育现场时,蹲下来细心观察孩子们的活动状态。当发现他们有需要时,会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支持和帮助;当发现他们有独特的创意时,会询问其真实动机,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当发现个别孩子活动状态不佳时,会主动问其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当发现幼儿活动中呈现出令人兴奋和欣喜的智慧点时,会以照片或视频的方式给予记录,并分享给各园区管理者和教师。在观察中若发现教师有不恰当的行为,我会予以纠正,事后还会与当事教师及其他相关教师或管理者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因此,在真实的教育现场捕捉真问题开展深层次研究成为“开放教育”行动研究的常态。

当“开放教育”在年复一年的循环实践行动研究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时,园领导和一线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依照“开放教育”所形成的固有“蓝本”方案实施课程,于是便出现了课程实施的模式化倾向。我清晰地记得,2012年春节前夕,各园区正在实施主题活动“红红火火过大年”,当我深入教育现场巡回观摩几所分园组织的活动时,我有点儿“想吐”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各园区课程实施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我随即召开领导班子会,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要求研究团队不可以墨守成规,必须改变孩子们“为做而做、为摆而摆”的学习方式,关注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新经验的获得,促使幼儿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建构新的经验,即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深度学习。一段时间里,“关注幼儿的深度学习”成为“开放教育”团队开展教研活动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也成为近几年“开放教育”深入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endprint

“开放教育”中的幼儿深度学习不是强调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而是主张每个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在自主选择、判断、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同时,将已有经验迁移到对不同事物的感知探索中,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建构知识,习得新的学习经验,获得适宜的发展。因此,我带领团队成员从三个维度进行变革。一是打破惯性思维,变教师被动执行多年形成的稳定的园本课程方案为主动创新。即重新审议各学段课程的价值和目标,在深度挖掘分析每一个主题活动核心价值的同时,关注各年龄班幼儿学习的差异性,尤其是要关注幼儿原有经验是什么,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能获得哪些新经验;重构主题活动实施思路,在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发起和拓展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思考在不同的学习场所需要怎样的规划和设计,才能克服幼儿参与活动只是走过场的弊端,只有让幼儿主体性学习地位真正被尊重,才能使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目标得到落实;重建家园共育关系,教师要改变家长仅仅是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材料搜集者的做法,要与家长建立起新型的“我与你的同事关系”,共同参与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二是要打破常规,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和利用的主人。从主题活动发起到实施的全过程中,教师要静下心来倾听幼儿心声,引领每个幼儿在亲自参与中学会规划主题活动,在多元互动中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三是立足问题,让问题成为幼儿学习的生成点。教师要敏锐地捕捉真问题,追随问题的解决,力求使每一个主题活动都能够生成富有灵性的班本课程,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在丰富的活动中得到充分释放。

三、徜徉在深度学习中的幼儿

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园长究竟该担当怎样的使命。我崇尚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校长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所以,我始终把尊重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权利作为己任,努力使每一个步入“开放教育”中的幼儿健康、全面、快乐、幸福地成长。

如何让每个幼儿的学习真正有价值、有深度、有意义,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是否有独立的思考,是否有针对性的感知、操作、体验和收获,这是“开放教育”考量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

大班幼儿在“我喜欢的传统艺术”主题活动中,从探究中国京剧国粹艺术、剪纸艺术、刺绣艺术、水墨画艺术、雕刻艺术,到探究青花瓷的来历,尝试表演经典剧目,孩子们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吸引。他们从初级的临摹表现、模仿表演,到自主设计、大胆创作,在一次次的探究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教师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和兴趣,引导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寻找适宜的解决策略,在解决问题中获得对各种传统艺术创造的真切体验。例如,部分幼兒跟随父母参加了当地有关部门举办的特色文化博览会后,对富有寓意的花样大馒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从未见过、吃过如此漂亮大型的花样馒头。孩子们并不满足于利用彩泥进行创造再现,因为彩泥做的馒头不可以品尝,于是他们提出用面粉制作,但是遇到了和面、揉面、醒面等一系列问题。感知水与面的比例、酵母与面的比例、面的硬度与蒸发时间的关系等对孩子们来说既有意义又有挑战性,在数次尝试失败的过程中,他们有疑问,也有思考,最终在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在“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自发形成了多个探究小组,他们用木块再现青岛的跨海大桥,用铁丝再现海底隧道,用纸管、纸盒、易拉罐等材料,规划、设计、再造“天空之城”和“海底城市”;在“我们的身体”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用各种软管、纸板、卡纸等表征人体的结构,再现自己身体不同部分的功能等。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着迷了,百科书、图画书成了他们的最爱,整个探究活动将孩子们的学习引向深入。“孵蛋记”“崂山石会说话”“学做王哥庄花样大馒头”等生成活动,无不充满了深度学习的特点。在丰富多彩的“开放教育”课程中,各年龄班幼儿的学习状态令我们欣喜,从中我们看到了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坚持性表现得比较充分,在充满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真切的思考和行动。“开放教育”中幼儿的深度学习无处不在,无论在大自然、大社会,还是在区域活动中,关注幼儿的真问题和真学习是管理者和教师们实施“开放教育”课程的基本主张和思维模式。

园长课程领导力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概念,它是指园长引导和带领教师深化园本课程改革的一种专业能力和素养,这是园长的专业化和人格魅力之所在,它体现了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基本要素。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发生在幼儿园里的一个个真真切切的课程实践“故事”,它来自园长对课程实践指导的追问,更源自园长对教师日常保教活动中点点滴滴的疑惑或行为的关注。园长扎根于教育现场,与团队成员共同聚焦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质疑、反思、改进和创新中共同发展,就是园长课程领导力的体现。

“开放教育”中的深度学习正在路上,没有休止符,相信它会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惊喜。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长深度幼儿园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园长变马车
园长考试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