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与自主之间
2017-12-13唐翠萍顾红
唐翠萍+顾红
秋意渐浓,我和孩子们收集了各式各样的落叶,然后一起把叶子擦干净,细心地夹在书里压平。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树叶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如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所以他们对即将利用树叶开展的活动充满期待。当我出示范例并示范将纸覆盖在树叶上用蜡笔平涂的方式制作“树叶身份证”时,孩子们都格外兴奋,迫不及待地选择材料开始操作。
“老师,琳琳破坏叶子!桌上都被她弄脏了!”忽然有人“告状”。很多孩子也围过去看,场面一下子显得混乱。
我便来到琳琳身边,只见她分别用红的、黄的、蓝的油画棒在树叶背面涂颜色,不过由于叶子表面不易着色,所以颜色不够均匀、清晰,有些树叶的表皮已经被擦破了,看起来一团糟。
“琳琳,叶子不可以乱涂哦。它不也是你的朋友吗?”我以略带责备的口气对她说。
“老师,我没有……”她嘟着嘴,眼神中充满了委屈。
看到琳琳委屈的眼神,我在想:琳琳是一个认真细心的女孩,平时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操作,都追求轮廓流畅、涂色细致,今天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难道她没有看清楚我的示范,还是她想用别的方法试一试?
于是,我蹲下来对琳琳说:“你为什么用蜡笔直接涂在树叶上呢?”
琳琳回答道:“我想把颜色涂在树叶上,再印到纸上。可是蜡笔把树叶涂坏了。”
我明白了,原来琳琳想借鉴蔬菜印画的方法来制作自己的“树叶身份证”。只是由于不知道蜡笔很难在树叶上涂色,导致了失败。我想,孩子这种举一反三大胆尝试的做法是難能可贵的,需要我们积极保护。
我便提高声音对大家说:“原来琳琳准备像蔬菜印画一样,把树叶涂上颜色然后印在纸上。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不过蜡笔好像在树叶上很难涂上颜色,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几个孩子立刻建议:“颜料!”琳琳的眼里闪过一道光:“我知道了,美工区里有颜料。”
琳琳一蹦一跳地取来自己喜欢的颜色,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操作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嚷嚷起来:“老师,我也要用颜料印!”我同意了,并且鼓励大家:“如果你们想用自己的方法做‘树叶身份证,都可以试一试。”
活动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寻找着自己需要的材料,然后细心地操作着。一会儿,白纸拓的、颜料印的、橡皮泥印的“树叶身份证”呈现在我的眼前,丰富而有个性。
虽然这次活动以孩子们多样的探索方式、丰富的作品告终,算是比较圆满,但我不禁扪心自问:孩子们为什么视琳琳不同的操作方式为“破坏”?为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责备呢?现在想想,这应该就是“伪自主”教育的直接显现吧。
虽然尊重幼儿、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习惯以“指导”的名义把方法教给孩子。时间久了,多数孩子成了“技能的复写机”,或者失去了自主的习惯,或者习惯于在那一点点的“自主”空间里扑腾。
事实上,制作“树叶身份证”原本就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如果教师先不示范讲解,而是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探索,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我想象着孩子们对着树叶仔细琢磨、四处找材料尝试各种方法……效果如何不敢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他们的尝试失败时,他们一定不会像琳琳那样委屈,而是会积极地说:“哎呀,这个方法不行,再换别的方法试试吧。”最后,孩子们的体验应该会更丰富、更深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