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外来入侵性害虫现状与防治策略
2017-12-13高续恒赵永田王兴娥
高续恒,赵永田,王兴娥
四川省外来入侵性害虫现状与防治策略
高续恒1,赵永田2,王兴娥3
(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4;2.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卫生学院,四川成都610073;3.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已经成为生物入侵的重灾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四川入侵生物的种类,对开展入侵生物的研究与治理意义重大。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类数据库、检验检疫名录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四川省目前已有入侵害虫51种,其中,昆虫45种,线虫3种,螨虫、软体动物和爬行动物各1种。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入侵到四川省的害虫种类数量由高到低的地区依次为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对危害较为严重的桔小实蝇、舞毒蛾、蔗扁蛾、松材线虫、福寿螺等5种入侵害虫的危害现状进行详细叙述,并提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若干策略,为四川省入侵害虫的深入研究、检疫部门制定预警体系与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入侵生物;入侵害虫;检疫;防治策略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自1958年由生态学家CHARLESELTON在其著作《The Ecology of Invasionsby Animalsand Plants》中提出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多年以来,经由广大学者对生物入侵的研究与探讨,使得生物入侵的相关定义与概念逐渐趋于完善,当前对生物入侵概念较为系统的表述是:某物种从原来的生境中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其他未分布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栖息地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和威胁本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一个过程,而该物种则称为外来入侵物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AIS)[2-5]。随着国际贸易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货物运输与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同样与日俱增[6-8]。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9],据我国首次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8.59亿元,间接损失高达1 000.17亿元,总损失占当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6%[10]。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生物有520余种,入侵性陆生植物有233种,陆生无脊椎动物有91种,其余的为病原菌、水生植物、水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爬行类和鸟类。入侵性动物以农业害虫为主,该类害虫的暴发流行不仅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11]。
近年来,部分学者已经开展了本地入侵生物种类的相关研究。付海滨等[12-13]分别对入侵江苏省的26种害虫与病原生物、辽宁省的18种害虫的种类、来源地、危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齐国军等[14]对入侵广州的30种昆虫进行研究,包括种类分析、原产地、入侵地、地理分布格局等。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 26°03′~34°19′,辖区面积 48.6 万 km2。由于四川省地处我国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四川省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环境多种多样,这也为外来入侵物种在省内定殖与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四川省受到外来入侵性害虫危害的风险正在逐渐上升[15-17],已经成为发生范围较广、入侵种类较多、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但目前关于四川省入侵性害虫的种类、分布、危害等知之甚少,因此,对四川省外来入侵性害虫的种类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已有的相关数据库、各检验检疫名录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四川省入侵性害虫进行系统统计分析,并详细叙述了几种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的危害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以期为四川省入侵性害虫的进一步研究,为检疫部门预防预警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促进四川省农林业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1 四川省外来入侵性害虫的种类组成和产地分析
根据文献[4,7-8,18-19]以及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http://www.chinaias.cn)、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http://pests.agridata.cn)、各检验检疫名录等,结合实地调查,确认四川省目前已有入侵性害虫51种,分属11个目,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四川省外来入侵性害虫名录
续表1
按照分类阶元可将其分为昆虫、螨虫、线虫、软体动物及爬行动物,其中入侵性昆虫有45种,占整体的88.24%,螨虫、软体动物和爬行动物各1种,其余均为线虫。入侵性昆虫多为农林害虫,分属7个目27个科,以鞘翅目昆虫和膜翅目昆虫为主。根据入侵昆虫危害寄主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农业害虫、林业害虫、仓储害虫和卫生害虫。农业害虫有27种,占入侵昆虫总数的60.00%,大部分为潜蝇科Agromyzidae、实蝇科Tephritidae和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昆虫,可危害莴苣、番茄、芹菜、黄瓜、菜豆、豇豆等蔬菜[22-25]以及柑橘、芒果、苹果、甘薯、水稻等水果和粮食作物[26-27]。仓储害虫共有11种,占入侵昆虫的25.58%,除一点谷螟Aphomia gularis Zeller和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Stainton)之外,其余均为鞘翅目昆虫,除危害小麦、大米、肉干、烟叶等贮藏期的品质[28-29]外,对书籍和标本储存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林业害虫有9种,占入侵昆虫总数的20.00%,给我国的经济植物和园林植物的栽培种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7,30],此外,松材线虫Spilocaea oleaginea(Cast.)Hugh同样为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林业外来入侵物种之一[31]。卫生害虫仅4种,分别是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tegomyia、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L.、澳洲大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其中,白纹伊蚊为登革热传播的重要媒介,同时还可以传播黄热病、西马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等危害性较为严重的疾病[32]。对侵入害虫原产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入侵害虫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亚洲18种、美洲14种、欧洲13种、非洲7种、大洋洲3种。可见,四川省入侵性害虫原产地以亚洲、美洲和欧洲为主,这与鞠瑞亭等[33]报道的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产地的大体趋势相一致,同时也与我国当前主流贸易方向有一定的关系。除以上已侵入的害虫之外,仍有近20余种外来入侵害虫的适生区在四川省分布,尤其是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Drury)、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和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等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 公布的全球危害最严重的100种入侵生物名录中的昆虫,在今后的检疫工作中需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
2 四川省重大外来入侵性害虫危害现状
2.1 桔小实蝇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属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以幼虫危害,是世界上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检疫性害虫之一[34]。桔小实蝇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柑橘、芒果、番石榴、火龙果、茄子、辣椒、黄瓜等40余科250多种水果蔬菜[35]。桔小实蝇自1912年HENDEL在我国台湾地区采集到标本并命名以来[36],已侵入世界多地,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亚洲次大陆、澳大利亚、美国等地,严重威胁着当地果蔬生产安全。我国于1937年对其进行过报道,目前该虫在我国的分布主要有广东、广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台湾等地[37]。四川省最早报道于1980年,在米易县丙谷镇果园发现桔小实蝇的存在。张禹安等[38]通过对以往调查结果分析后推测,桔小实蝇是在19世纪60—70年代由于缺乏必要检疫工作由临省疫区传播进入四川。当前四川省桔小实蝇种群仍主要分布于攀西地区,给该地区的芒果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39-40]。
2.2 舞毒蛾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属鳞翅目毒蛾科毒蛾属,又称苹果毒蛾、柿毛虫。幼虫密被长毛,可随水流或风做远距离迁徙,且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苹果、樱桃、云杉、马尾松、油松、红松等500余种果树与林木,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林业害虫[41]。舞毒蛾产于欧洲、南亚和非洲的温暖地区,根据其地理分布以及行为习性特征可分为亚洲型和欧洲型两类[42]。我国舞毒蛾类群均属亚洲型,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内蒙、新疆、贵州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四川省舞毒蛾主要分布在彭山、邛崃、彭县、新津、南充等地[43]。由于亚洲型舞毒蛾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其分布面积有可能在四川省进一步扩大,因此,需要对其防治工作予以重视。
2.3 蔗扁蛾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Bojer),又称香蕉蛾,属鳞翅目辉蛾科扁蛾属,幼虫危害,可取食寄主植物的皮层、茎秆、幼根,使植物生长衰弱、枯萎甚至死亡,是园林花卉上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蔗扁蛾无迁飞能力,主要靠苗木和繁殖材料调运进行传播,可危害巴西木、发财树、香蕉、甘蔗、甘薯等28科87种植物[44]。蔗扁蛾自1856年在毛里求斯被发现和描述以来,相继扩散至南非、比利时、西班牙、荷兰、英国、巴西、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45]。我国于1997年首次对蔗扁蛾进行了报道[46],目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州、福建、山东、河北等20个省市、自治区,对温室花卉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47]。
2.4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入侵松属植物,导致松树萎蔫病,造成林木短时间内大面积枯死,是国际公认的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48]。松材线虫可通过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取食活动进行传播和迁移[49],我国自1892年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以来[50],已经扩散至山东、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14个省市,累计危害松树5亿余株,毁灭松林超过30万hm2,给我国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48]。四川省松材线虫当前分布于雅安、邻水、大竹、遂宁、泸县、富顺、泸定、石棉等地,危害树种有马尾松、华山松和火炬松[51],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经济和生态安全。
2.5 福寿螺
福寿螺 Pomacea canaliculata(Lamark)又称大瓶螺,属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是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52]。福寿螺是一种广食性动物,主要取食水生或湿生植物幼嫩的根、茎、叶及某些植物的块根、块茎,还可取食落入水中的陆生植物的各个部位[53],可危害水稻、莲藕、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实及其他水生植物。同时,福寿螺还是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 luscantonensis的中间寄主,可引起人类嗜酸性脑膜炎,危害公共卫生安全[54]。福寿螺原产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1981年由一位巴西华侨作为高蛋白特种动物引入我国广东省中山县,随后引种至我国其他南方各省进行养殖[55],后因口味欠佳、市场等原因被大量弃养,由于其食性广、繁殖迅速、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迅速在引种地建立自然种群并造成危害。福寿螺1988年作为食品由重庆市引种至四川省泸州市进行养殖[56],由于经营管理不当造成种群外溢,当前四川省福寿螺在成都、眉山、乐山、自贡、宜宾、泸州、内江、资阳、遂宁、南充、德阳、雅安、凉山、攀枝花、达州、广安等16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在新津安西镇、双流黄龙溪镇、广汉万福镇、资阳保和镇等近20个县镇危害严重,可使稻田减产20%~30%,严重者可达80%以上,甚至绝收[57]。
3 四川省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策略
3.1 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生态意识
丁晖等[58]对我国入侵生物的引入途径研究表明,人为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的入侵生物分别占我国入侵物种的49.80%和49.39%,这说明人类活动在生物入侵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降低无意引进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当对公众就生物入侵的相关知识(如我国入侵生物概况、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入侵生物定殖过程及其防治要点等)进行科普教育,制定本地入侵物种名录及彩色图鉴,使群众切身感受入侵生物带来的影响。对可能侵入当地的物种进行科普宣传,以“预防为主,有效控制”为指导方针,对其进行统防统治,防止潜在入侵物种在本地进行定殖。同时要加强公众生态意识教育,提高其对生态安全的认识,对外来种的宠物和花卉植物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潜在风险进行讲解,制定相关弃养物种管理措施方法,减少因弃养造成的入侵生物扩散定殖。
3.2 加大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区域间检疫、科研和调查力度
检验检疫是阻止外来入侵生物进入本地生态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方法之一。当前我国检验检疫对象多为境外未传入物种,然而国内区域间的人员交流、货物运输更加的密集频繁且不存在相关检验检疫措施,已侵入物种在国内的蔓延传播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入侵生物的综合治理需要对当地入侵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主要入侵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危害情况做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对入侵生物进行合理的控制,防止其暴发带来的经济损失。入侵生物综合治理的重点不仅要降低入侵生物的种群数量,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以阻止入侵生物蔓延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对入侵生物进行有效的控制。
3.3 建立完善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监测、评估及快速反应体系
外来生物的入侵过程包括引入逃逸期、潜伏期、定殖期和扩散暴发期,入侵性有害生物防治的策略应是运用一切方法阻止其在本地生态系统中建立种群。因为入侵性有害生物一旦在当地建立种群并扩散开来,该物种造成的影响以及治理该物种所投入的资源都是持续性的。国际上有许多经典防控案例可供借鉴,四川省相关部门可参考美国发现防治柑橘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的过程[6],依据实际情况,组建专家委员会对初步入侵到四川省的有害生物进行快速鉴定、快速评估、快速防治、持续监测,以减少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蔓延暴发带来的经济损失。
3.4 建立法律制度,控制外来物种入侵
我国相继颁布了《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动物防疫法》、《家畜家禽防疫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防止外来生物的入侵。然而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体系,各法律条文间无从属关系,缺乏相关预防制度和应急处理部门。四川省可在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对全省危害严重的入侵性有害生物进行立法补充,完善管理追责制度。在主管部门领导下,协调合作,提高管理效率,使四川省的检验检疫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保证检验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展望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各种形式的交流不断增多,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也愈加严峻。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逐年上升,由于国内的货物运输与人员交流更加频繁,各省、地区间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同样与日俱增。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入与暴发对四川省的农业、生态、经济等方面造成重大损失,未来四川省应对省内入侵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进行详细调查,对已侵入到四川省并定殖的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以降低其种群数量。同时建立早期预警体系,加强区域间检疫力度,将入侵性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护生态多样性,保障四川省经济、生态等快速健康发展。
[1]Richards PW,Elton CS.The ecology of invasions by animals and plants[J].Journal of Ecology,1959,47(2):525-526.
[2]MACK RN,SIMBERLOFFD,LONSDALEWM,et al.Biotic invasions:causes,epidemiology,global consequences,and control[J].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0,10(3):689-710.
[3] SHEA K,CHESSON P.Community ecology theory as a framework for biological invasions[J].Trends in Ecologyamp;Evolution,2002,17(4):170-176.
[4]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2,10(1):119-125.
[5]齐艳红,赵映慧,殷秀琴.中国生物入侵的生态分布[J].生态环境学报,2004,13(3):414-416.
[6]吴金泉,SMITH M T.发达国家应战外来入侵生物的成功方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5):1040-1055.
[7]徐海根.中国外来入侵生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周桢.中国外来入侵动物扩散风险评价、损失评估及其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9]胡隐昌,宋红梅,牟希东,等.浅议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生物安全学报,2012,21(4):256-261.
[10]徐海根.《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1] XU H G,DING H,LI M Y,et al.Th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losses of alien species invasion to China[J].Biological Invasions,2006,8(7):1495-1500.
[12]付海滨,赵瑞兴,王有福,等.辽宁省外来入侵害虫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M]//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32-435.
[13]洪晓月,徐海根,李红梅,等.江苏省外来入侵害虫与病原生物的现状、影响与防治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4):116-123.
[14]齐国君,吕利华.广东省农林重要外来有害昆虫的入侵现状及地理分布格局[J].生物安全学报,2016,25(3):161-170.
[15]周小刚,陈庆华,张辉,等.四川农林外来入侵杂草种类的调查[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3):852-858.
[16]周小刚,张辉,陈庆华,等.四川省杂草的发生为害及治理[M]//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05-209.
[17]李海斌,武三安.外来入侵新害虫:无花果蜡蚧[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5):1295-1300.
[18]张国良.农业重大外来入侵生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9]张润志,张亚平,蒋有绪.世界重要入侵害虫对中国的威胁[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08,38(12):1095-1102.
[20]覃新导.银合欢豆象的鉴定及其生物学和防治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08.
[21]汪兴鉴,罗禄怡.桔大实蝇的研究进展 [J].应用昆虫学报,1995,32(5):310-315.
[22]刘晓红.黑龙江省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J].植物检疫,2011,25(6):86-88.
[23]张友军,朱国仁,褚栋,等.我国蔬菜作物重大入侵害虫发生、危害与控制[J].植物保护,2011,37(4):1-6.
[24]彭帅,郑丽霞,吴伟坚.瓜实蝇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J].环境昆虫学报,2013,35(2):273-276.
[25]张新民,何衍彪,詹儒林.我国实蝇寄生蜂种类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8):17-20.
[26]季英超.10种重要林业象虫在我国适生区及其经济损失评估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5.
[27]赵永田.稻水象甲入侵四川的风险分析 [J].植物检疫,2016(6):60-63.
[28]于强.临沂烟区烟草甲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29]王殿轩,彭娟,梁振海,等.米象和谷蠹感染小麦后面筋吸水量变化研究[J].粮食加工,2014(2):75-78.
[30]钟锋,韩宙,黄其亮.我国舞毒蛾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J].世界农药,2015(3):33-36.
[31]董锦艳,李铷,张克勤.松材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5,31(5):9-15.
[32]郑学礼.我国蚊媒研究概况 [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2):183-187.
[33]鞠瑞亭,李慧,石正人,等.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2,20(5):581-611.
[34]余道坚,张伟锋,卢小雨,等.桔小实蝇5个重要复合种分类动态[J].植物检疫,2015,29(3):9-15.
[35]黄素青,韩日畴.桔小实蝇的研究进展 [J].应用昆虫学报,2005,42(5):479-484.
[36]DREWRA I.Thetropical fruit flies(Diptera:Tephritidae:Dacinae)of the Australasian and Oceanian regions[J].Memoirs of the Queensland Museum,1989,26:1-521.
[37]张彬,刘映红,赵岚岚,等.桔小实蝇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391-397.
[38]张禹安,赵学谦.四川柑桔小实蝇的调查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1994(2):71-75.
[39]范京安,何天江,何万兴,等.四川实蝇的监测[J].植物检疫,2003,17(5):281-282.
[40]李桂珍,尧美英,朱俐遐.四川攀西地区芒果病虫害调查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4,34(4):70-76.
[41]侯雅芹,南楠,李镇宇.舞毒蛾研究进展 [J].河北林果研究,2009,24(4):439-444.
[42]周贤,陈岩,杨定,等.舞毒蛾种群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J].植物检疫,2009,23(4):7-9.
[43]陈秀蓉.四川舞毒蛾的发生与防治 [J].四川林业科技,1988(1):66-67.
[44]商晗武,祝增荣,赵琳,等.外来害虫蔗扁蛾的寄主范围[J].应用昆虫学报,2003,40(1):55-59.
[45] DAVIS D R,PE A J E.Biology and morphology of the banana moth,Opogona sacchari(Bojer),and its introduction into Florida(Lepidoptera:Tineidae)[J].Proceeding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1990,92(4):593-618.
[46]程桂芳,杨集昆.北京发现的检疫性新害虫:蔗扁蛾初报[J].植物检疫,1997,11(2):95-101.
[47]鞠瑞亭,杜予州,周福才,等.侵入性害虫蔗扁蛾的传播现状[J].植物检疫,2003,17(4):228-231.
[48]潘沧桑.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 [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50(2):476-483.
[49]杨振德,赵博光,郭建.松材线虫行为学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1):87-92.
[50]孙永春.南京中山陵发现松材线虫 [J].江苏林业科技,1982(4):47-27.
[51]贾正辉,朱天辉.四川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PCR-RFLP鉴别[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26(2):205-209.
[52]杨叶欣,胡隐昌,李小慧,等.福寿螺在中国的入侵历史、扩散规律和危害的调查分析 [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5):245-250.
[53]叶建人,冯永斌,林贤文,等.福寿螺的寄主植物及其对福寿螺体重的影响[J].生物安全学报,2011,20(2):124-131.
[54]刘和香,张仪,周晓农,等.不同发育期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 [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5):262-265.
[55]蔡汉雄,陈日中.新的有害生物——大瓶螺[J].广东农业科学,1990(5):36-38.
[56]陶红群,贾滨洋.成都市境内外来物种福寿螺的危害现状调查及防治措施分析[J].四川环境,2005,24(3):108-110.
[57]陈晓娟,何忠全,郎冬梅,等.四川稻田福寿螺的发生与防控[J].植物保护,2013,39(2):188-191.
[58]丁晖,徐海根,强胜,等.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3):35-41.
Situ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lien Invasive Insects in Sichuan Province
GAOXuheng1,ZHAOYongtian2,WANGXing'e3
(1.Key Laboratory of Bio-resource and Eco-environment,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China;2.College of Agroforestry and Health,Sichuan Radioand TV University,Chengdu 610073,China;3.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al Industries,Chengdu 610213,China)
Sichuan has become the hardest hit area of invasive organisms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and has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species of invasive organisms in Sichuan and further study on invasive organisms.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combined with China's database,the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list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Sichuan province currently has 51 kinds of invasive pests,including 45 species of insects,3 species of nematodes,and 1 species of mites,mollusks,reptiles.The results of proven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est species invaded into Sichuan province from more to less was Asia,America,Europe,Africa,Oceania,respectively.The present statusin damageof dorsalis,gypsy moth,opogonasacchari,pine wood nematode and applesnails weredescribed for their serious economic loss,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biological invasion in Sichuan province,providing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intensivestudy,establishing early-warningsystemand comprehensivemanagement toinvasivepestsin Sichuan province.
invasive organisms;invasiveinsects;quarantine;control strategy
S41-30
A
1002-2481(2017)12-1992-06
10.3969/j.issn.1002-2481.2017.12.23
2017-07-16
四川省教育厅一般课题(17ZB0273);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校级科研课题(KTKYC2016009Q)
高续恒(1993-),男,河南新乡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病虫鼠害综合治理。赵永田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