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畸变”的教学方法建议
2017-12-13浙江
浙江 李 欧
“染色体畸变”的教学方法建议
浙江 李 欧
1.运用比较法释疑易混淆概念
学生容易混淆的两组概念:
①交叉互换和易位:都发生着两条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②基因内部碱基对增加或缺失导致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相混淆。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源于学生对各种变异类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未能认识彼此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它们的本质区别进行列表(表1和表2)比较,并辅以两个典型例题的训练和分析,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表1:交叉互换和易位的比较
【例1】图1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时,两对联会的染色体(注:图中姐妹染色单体画成一条染色体,黑点表示着丝点)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上述现象的发生属于交叉互换还是易位?
图1
【参考答案】易位
表2:基因内部碱基对增加(缺失)与染色体片段重复(缺失)的比较
【例2】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如图2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
图2
【参考答案】D
2.运用比喻法和肢体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教材中关于染色体组的概念表述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且学生常常把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和染色体组的数目相混淆。笔者的做法是运用比喻法,将人的10根手指比喻为10条染色体,学生很容易就认识到这10条染色体包含5对同源染色体,可分为2个染色体组。当然,除了应用比喻法外,适当的习题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如向学生展示若干幅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模式图,组织学生判断图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和几个染色体组。此外,将10根手指比作10条染色体,还可以形象地说明三倍体不育的原因:该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只手的10根手指比划5对同源染色体的正常配对和分离,而另一只手的5根手指代表的5条染色体无法配对和分离,通过上述手指配对、分开动作的演示,可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到三倍体通常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是不育的。
3.运用举例法,落实概念教学
对于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学生也容易混淆。笔者建议采用举例法,在组织学生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具体教学时可展示如下4个实例。
材料1:人、果蝇、玉米体细胞中各含有2个染色体组,都属于二倍体。在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均是二倍体。
材料2: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马铃薯体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香蕉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这些生物都称为多倍体。
材料3:蜜蜂中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属于二倍体;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属于单倍体。
材料4: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叫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上述教学过程充分运用了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形成比较清晰准确的概念有重要帮助。
浙江省奉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