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届安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命制经验谈

2017-12-13安徽张志先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7年5期
关键词:命制主观题选择题

安徽 张志先

2017届安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命制经验谈

安徽 张志先

受安庆市教研室委托,笔者独立命制了2017届安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该试卷使用范围为安庆市区包括所辖县市。在试题命制以及学生答题的过程中,本人有一些感悟,现用文字表述出来,与大家共分享。

一、在命制试题前先要命制双向细目表

不少老师在命制试题时,就孤零零地只命制一套试题,认为其他相关工作没有必要,其实这种理解是非常狭隘的,也是对学生们的不负责任。在命制试题前,我们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命制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有了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避免出现内容覆盖不全或重复的情况。命制双向细目表,主要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结构仿照高考试卷。

为了更好地呈现2017届安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的命制过程,现把该试卷双向细目表呈现如下,以方便老师们更直观地感受。

2017届安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内容板块(满分)具体内容题型题号分值难度预估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选择题3 0.5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选择题2 3 0.7√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选择题3 3 0.7√论述类文本(9)一、(一)1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选择题(二)4 4 0.6√现代文阅读(35)文学类文本(14)分析作品结构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简答题5 4 0.55√概括作品主题;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简答题6 6 0.4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选择题7 3 0.75√把握文章结构 ; 概括中心意思双选题(三)8 4 0.6√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简答题9 5 0.55√阅读题实用类文本(12)(70)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断句)选择题3 0.75√了解并掌握古代常见的文化常识选择题11 3 0.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选择题12 3 0.6√√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题13 10 0.6√二、(一)10文言文(19)古诗文阅读(35)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双选题(二)14 5 0.55√古代诗歌(11)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简答题15 6 0.65√名句名篇默写 (5)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填空题(三)16 5 0.8√正确使用词语(成语)选择题三、17 3 0.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18 3 0.4√正确使用词语(虚词)选择题19 3 0.6√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简答题20 5 0.6√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图文转换)简答题21 6 0.5√写作(60)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写作题四、22 60 0.65√合计150 0.59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20)(80)

二、精心选择合适的试题素材

确定了试题的内容、能力要求、形式及分值后,就要查找合适的试题素材。编制试题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是依据学科特点及命制试题的目的而定的。

一般来说,所选取的素材要具有“高、大、上”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语文学科而言,素材选取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试题的高下优劣。没有好的素材,是不可能命制出好的试题的。素材的选择,主要是指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言文素材的选择。

2017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的要求是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能力层级分别为B级(理解)和C级(分析综合)。对学生来说,要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能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于信息,强调精准阅读,对思维严密性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在原文和选项信息的比较中发现不同。安庆“一模”试题的论述类文本的素材选自于《光明日报》,作者为中国视协理论研究部主任赵彤,文章题为“雅俗:共赏乎?分赏乎?”。这是一篇学术论文,探讨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区别,“当雅文化与俗文化哪个更值得推崇的问题摆到面前,做何选择?雅俗,共赏乎?分赏乎?”作者进而谈到,“应该承认雅俗有分别,也应该看到雅俗有共融”。

2017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的要求是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D级(鉴赏评价)和F级(探究)。对学生来说,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文学作品时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最近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选取的素材多为小说,而且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是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安庆“一模”试题的文学类文本的素材选自于《羊城晚报》,作者是著有《爱恨不如期:遗世独立张爱玲》《你是笙歌我是夜》等作品的著名作家月下潇湘,文章标为“命运”。这是一篇极富厚重感的关于如何教育子女的文章,作者文笔清新,读来耐人寻味。

2017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的要求是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D级(鉴赏评价)和F级(探究)。它包括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对学生来说,在鉴赏时须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捕捉、筛选信息,梳理、整合信息,归纳、概括信息。安庆“一模”试题实用类文本的素材选自于《光明日报》,作者是李政葳,文章题为“网络文学困局如何破”。文章作者认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首先应该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性强;其次,应该具备一定的现实话题性。

这三篇现代文阅读的素材,在一套试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选得好能令试题增色不少;选得不好,则会严重影响试题的质量。一般来说,素材一定要选择大报大刊上的文章,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文摘》《中国文化报》《环球人物》《读者》《散文》《散文月刊》《小说月报》《微型小说选刊》《中国国家地理》等纸质报刊,最好不要选网站上的素材。

2017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D级(鉴赏评价)。高考所选文言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内容。而且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是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涉及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则越来越贴近教材。我们可以这样来总结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素材的特点: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安庆“一模”试题的文言文素材选自于《晋书·李特载记》,是一篇颇具典范意味的人物传记。作品中李特的性格雄武沉毅,与兄弟李庠、李流率流民徙居巴蜀,因益州刺史罗尚的压迫而起义,罗尚率兵三万偷袭义军绵竹大营,被李特将计就计杀得大败。攻克广汉后,李物与民约法三章,深受人民的爱戴。

三、依据素材编写试题

这是试题命制的核心环节。有的素材可以拿过来直接用,有的素材还要进一步加工。加工的基本原则就是符合高考试卷选材的特点,符合高考试题应有的“精气神”。

比如论述类文本素材《雅俗:共赏乎?分赏乎?》,原文1 518字,试题文本成型之后最终字数是1 306字,而且对文章局部有微调。文学类文本的素材《命运》,试题文本字数与原文相比没有变化,均是1 213字,但是对文中个别词句也做了一定的修改,目的是让大多数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实用类文本《网络文学困局如何破》,原文1954字,试题文本最终字数是1 267字,这也是改动最大的一篇。这篇文章的原文有三个小标题,考虑到高考试题的特点,笔者删去了文中的小标题。文中所举的例子较多,考虑到只要能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即可,最终也删去了一部分例子。

在对素材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后,我们就可以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了。

论述类文本设题与以往相比没有变化,主要是3个逆选客观题,分值为9分。论述类文本的题目,大都是直接筛选原文信息或以原文信息为答案基础。学生应有这种意识:深度阅读并准确地筛选信息是回答一切试题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回到原文,根据题干的指示和要求寻找阅读区间,寻找答题范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那命题人常设问的角度有哪些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偷换概念、过于绝对、强加因果、已然未然、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故意曲解、答非所问、模糊范围、张冠李戴。安庆“一模”试题的论述类文本又在哪些方面设题呢?主要包括过于绝对、无中生有、顺序颠倒、故意曲解、已然未然、答非所问等方面。答题时,就要排除干扰,按照题干的要求,对确定范围内的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筛选,其方法主要是去枝叶,找关键词,抓主干。原文信息为一个句子的,可采用“取干去枝”法;原文信息较分散的,可采用“摘录整合”法。

文学类文本的设题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变化,由原来的“一道五选二、三道主观题”改为“一道四选一的客观题、两道主观题”,分值为14分。安庆“一模”所选小说主要探讨如何教育下一代的问题,对当今社会来说很有教育意义。阅读小说首先要感知作品内容,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有哪些矛盾,这些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我们还需要结合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小说中的具体描写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合理分析和推断,再结合环境描写及写作背景,就可以对作品的主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客观题主要是鉴赏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道主观题则着重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概括作品主题、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客观题难度不大,但最后一道主观题属于探究题型,难度较大。

实用类文本的设题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大变化,由原来的“一道五选二、三道主观题”变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一道五选二客观题,一道主观题”,分值为12分。四选一的客观题重点放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上;五选二的客观题重点放在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上;主观题同样是探究题型,重点放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上。

文言文设题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依然是断句、古代文化知识、概括总结和翻译,分值仍然是19分。在《考试说明》中对应的考点分别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断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晋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题型变化比较大的还有诗歌鉴赏,其由往年的两道主观题11分,改为一道五选二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分值不变。名句名篇默写题由往年的三个小题6分,改为两个小题5分。其他题型基本保持稳定。

四、整套试卷结构类型

安庆“一模”整套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22题。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阅读题70分:现代文35分,古代诗文35分。表达题80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3题9分;文学类文本,3题14分;实用类文本,3题12分。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语言文字运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

五、试题命制必须克服的四个方面

试卷命制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不断地去摸索,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我们去克服:

1.随意拼凑的痕迹。试题设计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也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试题立意的把握,尤其是题干与选项的搭配等方面是很艰难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留下牵强、拼凑的痕迹。随意借鉴或挪用别人试卷,更会导致整套试题的信度、效度偏低。

2.机械呆板的思维。试题的能力导向在于让考生从试题的解答过程中,表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严谨的思维、合理的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不遵守最新的《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试题命制毫无疑问会机械、呆板,令人生厌。

3.过度跳跃的思维。试题的设计应该严谨、顺畅,不能出现思维的过度跳跃,否则会让考生无从下手。本来在考场独特的状态下,学生就容易紧张,如果一时摸不着头脑,就会加剧这种紧张感。

4.不够准确的答案。答案语言表述模糊不清或者逻辑混乱;答案设置容易被猜中或者因为考点重复而答题无效;答案设置不全面或者因为审定前未经检测出现漏洞;命题错误导致没有答案;态度草率,不细致不严谨;等等。

这些方面都是需要我们尽力避免的。

安徽省岳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命制主观题选择题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由命制唐朝使职选择题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