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型电网关键技术及研究应用
2017-12-13王柯然
王柯然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师宗供电局,云南 曲靖 655700)
浅析微型电网关键技术及研究应用
王柯然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师宗供电局,云南 曲靖 655700)
大多数企业为了保证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使用分散的发电电源作为保证电能供应的能源,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该分散电源与大电网同时供电,进而在内部形成微型电网,微型电网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且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节能降耗。对于目前的微型电网而言,在其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保证微型电网正常运行。基于此,主要就微型电网关键技术及研究应用进行了详细探究与分析。
微型电网;电源;能源利用率;电能交换
为了保证居民、企业正常用电,有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分散式供能作为供电的补充方式,将发电装置以分散布置的方式分布于用户、企业附近,进而有效提升大电网的可靠性,提高供电灵活性,提升能源利用率。但在微型电网运行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微型电网运行中存在不可控性,且由于单机接入成本较高等问题,必须对微型电网技术进行加强及控制,从而保证微型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
1 微型电网
据了解,微型电网的组成主要是由负荷以及微型电源所共同组成,微型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提供电能量,还能够通过运行提供热量,且在微型电网内部的电源中存在可靠的电力电子转换装置。对于大电网而言,微型电网运行更加独立。除此之外,微型电网在运行过程中能够通过断路器以及公共连接点与大电网进行电能交换,也能够进行独立供电。微型电网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微型电网的基本结构
据了解,微型电网主要的运行方式大致包括以下2种:①孤岛运行方式。当大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为了保证供电区域的正常供电以及供电稳定性,微型电网将与大电网断开,并及时利用自身装置进行供电。但由于微型电网在供电过程中自身装置的限制,并不能够满足所有供电要求,因此,微型电网在供电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用电程度进行分级供电。②并网运行。所谓“并网运行”,设置微型电网与大电网相连,交换电能完成正常供电。
2 微型电网中的关键技术
随着微型电网的广泛使用,微型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因此,必须对微型电网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并完善,进而保证微型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此,笔者就微型电网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包括微型电网的控制、微型电网的保护、微型电网接入主要的标准和条件等,详细分析如下:
2.1 微型电网的控制
在实现微型电网运行过程中,灵活运行以及提高微型电网供电质量非常重要。据了解,在微型电网研究中,控制问题属于难点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微型电网包含的微电源数量较多,在调度上难以做到统一调度,且由一个调度中心控制整个系统的故障、异常较为困难。基于此,当前微型电网控制过程中应当实行“集中管理、分层控制”,应对微型电网进行区域分层,利用微型电网独立运行的特点,对系统进行分层控制,避免处理系统故障时的统一调度问题发生。
2.2 微型电网的保护
据了解,微型电网保护与传统保护存在差异性。微型电网存在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因此,如何在两种运行方式下对内部故障进行处理,并保证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以及可靠性是目前微型电网保护的关键部分。之所以传统保护难以满足微型电网的特殊性要求,不仅仅是由于存在双向流通,且微型电网在并网运行以及独立运行的情况下,其短路电流存在较大的差异。
2.3 微型电网的应用前景
根据目前我国的微型电网实际应用情况看,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因此,微型电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微型电网的不断推广及应用有效缓解了我国能源消耗过大的情况。微型电网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资源,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灵活性、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不仅如此,微型电网的应用还推动了我国实现热电联产,因此,微型电网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能是社会发展以及经济进步的主要能源之一,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同时,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保障。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能需求率不断提高,为了保证供电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微型电网的应用为电能供应的稳定性提供有效保障,该方式在应用过程中灵活性较高,有效降低了能耗。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在微型电网的应用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应当根据我国国情,对微型电网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完善,加强对微型电网应用。
[1]高明智.智能微型电网系统孤岛模式中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张灿辉.基于下垂控制的多逆变器系统并联模式与并网模式无缝切换策略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3]彭世仪.节能电梯的能量回馈技术在微型电网中的应用[C]//2014·福建环境保护产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编辑:张思楠〕
TM727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4.132
2095-6835(2017)24-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