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机制与创新研究
2017-12-12吴兰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这使得教学对象的专业技能不能得到有效训练,从而导致教学成果达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是摆在高职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性教学 营销专业
一、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现状:整体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引进的市场营销理论及其营销教育,比西方国家晚了近30年.发展时间的滞后、教育资源的限制以及经济体制的制约等因素导致了我国无论在市场营销理论和人才培养上都远远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滞后,虽然接受过专业营销教育,但基于我国营销教育整体水平的限制也难使其具有较高的素质。
二、目前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按国家教育部《 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40% 。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与国家提出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的问题。
1教材脱离实践: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教材。
由于市场营销从国外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真正具有思想性、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屈指可数。达不到实习的目标和要求。
2课程体系脱离实践:对实践教学深度的探究不够,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3教学设施脱离实践:硬件不足,软件跟不上,硬件设施难以支撑模拟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
4教学方法脱离实践
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与活生生的市场营销实践相去甚远,也与生活中处处有营销、时时有营销、人人在营销的市场营销本质相去甚远,与国外的案例研究、角色模拟、情景模拟等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相比,也是相形见绌。
5师资队伍脱离实践: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一,影响实习效果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而实践又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或教科书上程式化的东西,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应该灵活机变,活学活用,这就需要人们思想上的融会贯通。
三、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实践教学理念的创新,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亮点方面的重要意义,彻底根除头脑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主要针对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指导意义。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突出显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以丰富的案例教学,处理好案例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要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应该从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开始。同时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是将书本知识转化為现实工作能力的桥梁和媒介,加强案例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实践,每门专业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60%~70%较为恰当,其他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学时比例也应相应增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
(三)突破创新,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尽快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要转变观念,关键是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特点的以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框架应该包括实践教学类型、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教学评价、实习指导教师七个部分。
(四)培养实训教师队伍
为了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应有计划地对现有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派出教师到更高层次的院校进修,同时要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企业、社会进行调研,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适应现代市场营销教学的要求。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五)符合市场和就业需要的实践教学教材的建设:教材内容注意本土化,前瞻化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应组织社会上的专家或一线教师编写与实际相符的实习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这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之一。 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营销实训教材应总结我国市场营销的实践,加强对中国本土企业经验的研究分析,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出发,力图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整合优化营销创新实训室建设,建立与实践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
在校内建立各种模拟实训基地或实验室,模拟实验室应装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场地的设计应有利于分组讨论,又利于老师统一调控;场地的环境氛围应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也可建立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虚拟技术,实施虚拟市场营销,如虚拟营销市场(精选案例或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虚拟营销角色、营造情境、虚拟角色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同学对整个模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
(七)深化校企合作指导实训、产学结合实践模式,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校企合作能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产学合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通过产学合作,既可以实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优化,又可以增强实践性教学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创新工作,我们应根据该专业特点努力开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
吴兰( 1980- ) ,女,重庆市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在读博士
资助课题编号:JG162013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机制与创新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