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的路径

2017-12-12苟永和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1期
关键词:塑造

【内容摘要】近年来,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倍受关注的一个研究内容。客观地讲,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今中外曾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不可磨灭的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但是,随着社会公众对行政领导者的要求和期望的提升,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的话题又有新意。它已经超越了行政领导者个体范畴而成为关系到行政效率、公权形象的问题。所以,对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的研究在当今的社会科学领域已成了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摆在现代政府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行政领导者 公共形象 塑造

形象,概括的说就是对某一人的认同程度。领导者形象,自然是公众对领导者的认同程度,包括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行政领导者形象塑造是行政领导者在自觉的形象意识指导下,以公众利益为核心,在执掌国家政权和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在发挥领导力和政治信息传播过程中,为更高效地执行政务,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同,刻意地对自己外在形象的包装及内在涵养的提升。在今天的人文环境和政治生态中,行政主导力量的空前强化现象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领导干部形象是否良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新的历史时期,塑造领导干部形象,对提高广大领导的素质,塑造领导班子整体良好形象,确保党的先进性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意识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领导者要树立良好形象,必须把功夫下在做好领导工作上,取得突出的实实在在政绩。这是最根本的途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领导者把工作搞上去了,做出了人人看得见、体会得到的成绩。这就为树立良好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行政领导者只有真抓实干,政绩卓著,才能让人民群众信服。相反,如果主要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说得多,做得少,不真抓实干,为官多年,政绩平平,甚至问题成堆,这样的领导者就无良好形象可言。

(二)提高领导者形象意识。塑造良好的领导者形象,首先要提高领导者形象塑造的意识,深刻的形象意识能推动领导者对自身公众形象塑造的积极性,在积极性推动下,通过实践把意识观念转变为常态的实际行动,才能在政策传播和领导活动实施过程中抓住时机和机遇,有意识地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领导者形象。但要认识到这样的有意识行为初衷是为公众服务,履行职责,在此基础上而积累个人的"形象资源",创造个人的"政绩声誉"。只有首先关心群众最关心的事,解决好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后,才是领导者形象塑造的良机,领导者才有与民同乐并为之一"秀"的资本。

二、实践方面

(一)提高媒体素养,塑造行政领导者媒体形象。领导者媒体形象是领导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传播视阈下,领导者媒体形象不仅具有表现性,还具有公共性、代表性、广延性和透明性。领导者媒体形象有其独特的内容、形式与要义。领导者媒体形象塑造应该嵌入形象意识、实施公关传播、把握塑造时机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合理性、合情性、合拍性和合时性。在媒介化生存时代,行政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大众传媒来实现。强大的传媒系统包括技术、话语、意识、方式等。一方面主导者政府行政过程,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影响着甚至干预着现代群众的行为方式。作为政府代表的行政领导者应重视与媒体的互动,争取媒体信任,树立其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

(二)妥善处理危机事件。处理危机是行政领导者必须面对的重要的公共事务。在危机处理实践中,存在诸如行政领导者"失语"、话语平庸、抗压能力不强、推诿责任等一系列问题。塑造危机处理中的良好的行政领导者形象,要求行政领导者应该积极"流动"到群众中去,因宜权变,创造性地解决危机,培养符合自身特点和职责要求的领导风度。同时,良好的行政领导者形象是确保其能够有效处理危机的关键性因素,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直接关系着人心向背。行政领导者在危机面前,要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危机处理不是依赖于一个人,它需要有专门的危机管理系统和机制来解决,但是,站在最前面的,起主导作用的始终是行政领导者,所以,危机处理的好,能够塑造一个行政领导者的危机公关形象。

(三)增强媒体在塑造领导者公共形象方面的自主性。当今中国是一个高度法治的社会,我国通过立法赋予了新闻媒体以相应的自由并规定其合法活动的范围,以此保证新闻媒体与行政领导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在它们之间建立良好机制,并给予新闻媒体更多在塑造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方面的自主权。所以,行政领导者必须重视与媒体的沟通和协作,处理好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重视与媒体的互动,争取媒体的信任,是领导者塑造良好形象的一门必修课,只有巧妙地掌握了与媒体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善于利用传媒技术工具搭建与公众交流的平台,领导者才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公众面前,才能树立良好的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

(4)构建网络化传播途径,塑造行政领导者多元化公共形象。行政领导者作为社会公众人物,行使公共权力,掌握社会资源分配,与公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形象自然成为网络传播和关注的焦点。首先,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是社会公众了解行政领导行为的途径。各级政府应围绕塑造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开政府信息的更新及维护机制,提高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全面性,使得行政领导者能够快速的将政府意见、行动和决策通过网络传递给不同的目标群体,以提高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透明度。其次,加强领导者与网民互动,塑造行政领导者网络化形象。建立健全网上公众参与制度是形成公众与行政领导者之间互动关系良性循环发展的"催化剂"与"监视器"。政府应以切实保障公众权利为出发点,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网络互动,加强言论引导,促进网上互动规范化、日常化、切实提升行政领导者与社会公众互动效果,塑造行政领导者网络化形象。

三、制度方面

(一)创新合理规范行政领导行为的制度。对行政领导者的监督、制约机制是确保行政领导者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一个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可以使行政领导者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并能确保其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加强对行政领导者的法律制约,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增强领导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搞好自我制约;加强各级公共行政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惩各级行政违法行为。完善专门机构的监督作用。提高纪检、审计的独立性,使它们真正发挥作用;加大监察机构和检查机构的监督作用,搞好专门机构的制约。加强社会制约,赋予群众更大的监督与批评权利,进一步开放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各种新闻监督的作用,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健全公众政治参与机制,拉近与行政领导者之间距离。要拉近公众与行政领导者的距离,就要健全公众与领导者之间的沟通机制,将公众政治参与纳入有序化轨道上来。首先,公民应该抛弃过去的那种消极参政的态度,树立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力意識,增强并保持对政治的高度敏感和认同参与,一步一步了解政府政策,理性地加入行政过程,形成整个社会公民共同参政的价值观,为政府有效行政出力,更为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和最终实现意志的追求。从政府方面出发,最主要的一点是转变政府观念,坚持以民为向导,以民为中心,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充分调动公民的参与热度,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挖掘公民智慧与知识,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其次,拓宽渠道可以让公民更好的参政,也让政府的决策更好、更快地流入社会,获取社会的认同和意见,保证决策的准确、有效,最大限度使得政府行为符合社会公民的期望,实现最好的社会效益。建立社会公示制度、公开听证制度、民意反映制度、上访制度、强化电子政务等都是疏通渠道的好方法,这些制度更好地体现政府的先进性和人民性,拉近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周晓丽,马晓东.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关系的重塑--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 重庆社会科学,2005,(05):80-84

[2] 梁 莹.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社会资本理论的视域[J]. CPA 中国行政,转自[星论文网]www.starlunwen.net管理,2004,(11):85-91

[3] 赵沃若. 试论新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关系[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86-88

作者简介:

苟永和(1968年-9月),男,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法学 学士,酒泉市委党校 副教授,主要从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猜你喜欢

塑造
如何塑造中小学教师的健康人格
浅谈舞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特征
浅谈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在歌剧表演艺术中的探讨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探析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塑造途径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项链》教学内容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