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17-12-12董长娥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1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岗位

董长娥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仅仅是讲解、演示和练习,难以培养真实的岗位职业能力。笔者在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以真实工作案例为基础,设计教学项目与任务,实施情景化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项目;岗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应用性强,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基本应用软件发展而更新。该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办公常用的各种计算机技能,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学好用好该课程知识与技能,可有效加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对岗位工作的快速适应能力。

在多学期的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项目化应用型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岗位应用能力为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解决相应的办公问题。

不同的专业和工作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不同,我在给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该课程时,侧重点就略有不同,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组织教学。

通过对不同岗位工作实际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收集和设计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项目,以此作为教学项目。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实际办公环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真正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工作业务的能力。

二、具体做法

(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根据各专业的专业特点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与专业相结合。如会计类、工商管理类等文科商科专业,就业岗位多为从事营销、电子商务、贸易、管理等工作,使用计算机进行文件报表制作、产品介绍、收发整理、业务管理等,教学侧重点为 Word、Excel、Power Point 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和网络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安装与维护等;机械类、电子类等理工科专业,就业岗位多半是数控操作等,教学侧重点为数据处理、硬件知识和常见嵌入式系统的使用维护等;信息工程类专业,要对进制转换、汉字编码、计算机原理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的专业课程。此外,多与相关专业的企业合作,收集企业工作案例,把企业的一些任务和工作带到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完成,使学生既能学好计算机应用既能,又能体验真实工作项目。

(二)系统设计教学项目与任务。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上,不再以过去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岗位职业技能需求,改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大项目下设计多个小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进行项目课程设计时要注意,要在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建立联系,并讓学生掌握整个工作过程,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按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很多合作企业的走访和调研发现,在计算机基础应用中,需求最多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各类办公信息,如文档的编辑管理、各种报表的制作、数据的统计分析、信息搜索、产品展示等。同时,项目与任务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决定了设计项目也应该是系统而有层次的。一个工作项目,会由多个工作任务或工作步骤组成的,而这多个任务或步骤,可能就对应着不同的知识或技能。科学合理的设计项目和任务,可以将教学目标巧妙而紧密的融入项目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围绕项目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应用软件的学习,不仅要知道软件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掌握软件的操作及在实际岗位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在教学中,根据每个项目和任务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对象和条件的不同,灵活、恰当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学生在趣味性、情景化的氛围中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改革学生学习效果考核评价方式

改变原来课程结束时,通过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最终,每个项目的评价成绩都计入学生的总成绩。比如,在学习Windows系统的"画图"软件时,在学生完成学习后,给学生设定一个命题作业或者学生自主选题,利用画图软件完成一幅图画的创作;在讲解Word软件的图文混排功能时,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一个板报作品;在讲解PowerPoint软件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共同设计制作完成一个选题作品,并进行讲解演示。这样的考核方式,增强了实用性与趣味性,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经过多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以教学内容项目化任务化为载体,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构建出基于专业发展和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新模式。通过改革,由原来的讲解、演示、练习模式,变成了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真实工作案例的情景式教学,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康凤;蒋小惠; 冯梅.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论坛[J].2014,(7).

[2] 贾殿燕.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2014,(8).

[3] 梁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J]. 2014,(1).

[4] 王庆.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中国教育信息化[J].2015,(5).

[5]刘玉.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途径探索新课程[J].2015,(10).

[6] 邹洁; 伍飞.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6,(8).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岗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