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2017-12-12俞一鹏
俞一鹏
摘 要:预算绩效管理作为预算管理改革的重点,其在事业单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即谈论了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前言: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而言,预算绩效管理是内部控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并且内部控制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
一、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联系
内部控制主要指,事业单位为了给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精准性,在事业单位内部落实自我修整,同时对有关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约制而运用的管理方式。这些内容均包含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范畴中。但是,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业单位建立预算管理目标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让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全面落实。把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作案例,事业单位落实内部控制机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事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就是给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证,从而让事业单位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效益。
二、内部控制下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
2.1控制管理意识偏低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象主要以运营活动风险为主,所以预算绩效管理没包含在内部控制范围内。部分事业单位采用分离的方式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单位职工在落实完预算执行工作后,还要开展绩效评估工作,使得有关工作人员普遍认为其工作量逐渐增大,对内部控制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采用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注重流程管理。还有部门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认为事业单位运营财政资金,获取社会效益,和追寻经济效益的普通企业进行比较,存在很大差异,预算绩效管理及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不太重要。这种思想上的失误,会给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
2.2风险评估没有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尽快制定规范的内部控制条例,明确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体系,从而高效的评估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而言,在监督管理绩效目标期间,应落实好数据报告的绩效统计工作,并制定预算分析报告,通过及时检测出单位经济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从而落实好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内容繁多,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下,某些财政资金项目属于事后绩效评价,如果单位积极性较差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难以控制好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风险率,使内部控制的后期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2.3缺乏信息技术运用
在当前环境中,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几乎未涉及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通常情况下,项目管理、项目决策、项目绩效的数据报告都需要通过运用复印方式获取。但是某些行政事业单位采用人工填写方式,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无法保障数据信息的填写准确性。对于财政专网项目报告而言,其中的绩效目标报告、专家论证意见、预算明细报告等内容难以实现在线交流,增大了绩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2.4两者没有合理结合
目前单位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即惯将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割裂,使其认为在单位内除了需要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之外还要落实好内部控制,故而产生一种工作量被迫加大的错觉,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受影响,同时也对深化落实内部控制造成一定阻碍。目前我国已经拥有相对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绩效评价指标解释不清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具体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同时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也未能够同内部控制当中防控行政事业单位运营风险相结合,使得风险控制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
三、内部控制下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3.1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质量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力具有密切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应保障绩效评价指标的规范性。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大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力,同时明确绩效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完善。为了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项目决策环节中,划分政府职能的权限,同时完善决策议事机制,包括:立项评审制度、重大经济事项、技术咨询等;对于項目管理而言,企业应设立符合自身采购标准的执行制度,如:设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同时落实好预算执行考核工作,对整项动态监控实行动态监管。
3.2加大预算执行管理力度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理念应渗透各个流程中,改变传统的工作习惯,如:重视分配环节,忽略产出环节。企业应重视预算执行环节的管理质量。主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执行追踪制度,财务人员应及时整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报告,并定期召开会议探讨分析;完善执行通报制度,执行人员应依据项目绩效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方案,保障内部信息能够良好沟通,从而发挥激励作用;由于市场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一旦预算执行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时,执行人员应及时调整各个事项,保障预算项目的规范性,从而为企业争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3.3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推进
目前,事业单位在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设计开发应该满足预算绩效管理需求,同时构建满足预算绩效管理需求的子系统。子系统主要包含了绩效标准设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管、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等多项内容,将信息技术自身具备的作用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数据收集、整理、评估、解析以及共享等方面进行全面发挥,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和信息体系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3.4把两者进行合理的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需要正确分析其面临的市场环境,了解当前其对财政资金的每一笔支出使用,均属于预算绩效管理范畴,需要受到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同时需要积极借助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使工作人员能有意识地将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相结合;而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也需要对工作人员积极进行内部控制及预算绩效管理的培训教育,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对内部控制及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认知,要求部门员工不仅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同时还能具备扎实的执行能力,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内部控制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
3.5加强相关内容宣传培训
为了将预算绩效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全面落实,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宣传的形式将内部控制及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误区进行转变。一方面,能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在开展运营管理工作时,只要运用到财政资金,就必然会涉及运营活动。这就要求采用内部控制的方式,来提升事业单位资金运营安全。另一方面,让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及内部控制专业素养及技能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运营目标的全面落实。此外,对其他部门的职员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相关内容的了解提供有利条件,进而让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实现合理促进。
结语:
总体而言,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预算绩效管理还需要加大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力度,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燕美荣.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09:26-28.
[2]刘俊.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16(01):41-43.
[3]黄晓霞.关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5(8):36-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