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粹武术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意义
2017-12-12袁志良
袁志良
【摘要】随着中国的地位在世界上的不断提高,“中国梦”的实现反映了国人共同的期盼和追求。文化软实力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国国粹武术所承载的民族象征意义,自然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文章从国粹武术的核心意义、武术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意义进行讲述。
【关键词】中国梦;武术;国粹
【中图分类号】G852;J9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81-01
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梦”,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当今信息时代,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极其重要,要实现“中国梦”,文化软实力的大力发展是必然的。
国粹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在国际上的传播能充分的代表中国的形象,武术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人的优良品质,而武术精神的核心“武德”所传扬的“爱国主义”“尊师重道,孝悌正义”“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侠义仁德”等高尚品德,更是很好的贴合了“中国梦”所弘扬的民族精神。因此,武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约广,发展的越好,越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越能有力的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一、国粹武术之核心
忠、勇、仁、义、礼、智、信等修身信条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武术文化思想的具体标志。武术从萌芽的防身自卫,至服务于军事格斗,到现代文明的强体修身,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着优秀的传统理念,保持着强身修身的育人道统。武术作为国粹国学,世人对它的了解多集中于练的层面,而对其核心理念的认知还有待深度探究。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理念是奋进的动力。武术的核心理念与华夏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忠心报国、尊师重道、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崇德尚和等修身信条均为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武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习武必须要学习传统文化。作为武术的传承者、爱好者,对于武术文化的核心理念决不能相见而不相识。国家要富强,首先要民强,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
武术可以健康人生,武术精神是永具活力的民族精神。一向以儒教为先的文明中华,需要刚柔相济、刚健有为、文明和谐的武术精神相伴行。在实施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武术应服务于国策,大力发展普及。武术的精神、核心理念,對国民素质的提高,意义非凡。
二、武术对实现中国梦的助推作用
武术的凝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只要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武术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是中华儿女身心永远的烙印。它不但在中华大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也是联系海外华人的重要纽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武术是两岸同祖同宗、血脉相连的力证,也深深融入了全世界华人华侨的生活和思想中,用无形的力量发挥着有力的凝聚作用。其次,武术的教育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学会创始人王光祈1919年在《少年中国之创造》一文中写道:“我们要改造中国,便应该先从中国少年下手,有了新少年,然后‘少年中国的运动才能成功。”二战刚结束时,有记者在日本废墟之中发现有老师在教一群孩子读课文,他预言:日本一定能再次崛起,果然不到30年就重新站在世界前台。可见,教育是实现大国梦想的重要力量。武术之文化、体育、艺术属性兼具,集德、体、美教育为一体,其在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力量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武德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己为人、重义轻利”的社会责任感。岳飞“精忠报国”故事是“武术”与”爱国主义”的完美融合。祖逖的“闻鸡起舞”不仅有报国情怀,更体现了中华武士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武术的精神力量可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最后,武术的和谐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毛泽东设想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的形象。外交学院连续举办3届“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指出中国人需要“中国梦”,世界也需要“中国梦”,中国要与世界一道共同追梦,实现互利共赢,梦想共享。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三、总结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纵观中国武术史,无疑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因此,推进“中国梦”,促使武术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国粹武术,让武术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01:84-88.
[2]亓永顺.中国梦视域下武术文化强国优势与价值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105:67-71.
[3]洪浩.武术的“中国梦”[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06:2.
[4]栗胜夫,栗晓文.论中华武术之核心理念[J].体育科学,2014,3411:27-35.
[5]唐露铭.浅谈中国武术对中国梦的促进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3:208-209.
[6]马文友.重塑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兼论其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2:38-42+71.
[7]刘文武,金龙,朱娜娜.“武术文化”的剖析与评价[J].体育科学,2015,3506:83-89.
[8]牟东亮.论武术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J].中华武术(研究),2015,4Z1:185-188+174.
[9]郭玉成.武术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03:2.
[10]郭玉成,范铜钢.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战略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05:80-85+98.
[11]冉学东,王岗.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新思考[J].体育科学,2012,3201:71-76+87.
[12]张海洋,郑勤,周东,孙小红.基于中国梦的语境下传统武术的价值体现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07:145-146+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