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充满着语文味

2017-12-12孙倩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科特点低年级语文语文味

孙倩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头绪繁多,往往容易偏离教学的重点目标,淡化了语文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落实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学有收获,学有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语文味;学科特点;年段特点;认知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61-01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这是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师们提出的影响着全国的口号。语文课要落实这一理念,就必须充满着语文味。现以二年级下册课文《闪光的金子》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措施。

一、突出学科特点,抓好语言文字的学习

语文学习应该是以语言文字学习为核心目标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载体,只有落实了语言文字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才能得到整合。本课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三点:

(一)抓好词、句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对“修理工”、“特约服务箱”、“挨家挨户”、“千家万户”、“从那以后,他每天总是……”、“许多年来”等词、句的学习,不但理解、积累了新的词汇,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孕伏文章的结构训练

第一课时,只重点安排了学生对课文的第1、2、3、5自然段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分出时间给字、词教学,更重要是这样的安排可以渗透篇章结构训练,使学生对第4自然段的安排引起注意,产生好奇。然后通过第二课时教学,使学生朦胧领悟一些篇章结构的知识,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做些过渡。

(三)注重读书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初读、再读、感情朗读等,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积累。

二、突出年段特点,落实识字、写字目标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课我把识字、写字教学作为重点目标予以落实。

(一)识字教学的落实

1.寓识于读,以读为本

教学中,通过初读,让学生画出生字词;再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识字达到“自动化”。《课标》建议:“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实用结合。”在认读“咕嘟咕嘟”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读到这个词,你能想到什么?什么东西会发出这种声音?”接着连读:“污水咕嘟咕嘟”,在读中既感受到了污水的样子,找到了拟声词的规律,也将这个词牢记于心。

2.注重正音,纠正误读。

遇到学生读错字音时,教师要立即纠正,以免错误的读音先入为主。在这一课的生词中,有三个多音字容易读错,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要立即正音、强化:“提供”的“供gōng”、“当天”的“当dàng”、“堵塞”的“塞sè”。

(二)写字教学的落实

在寫字教学上,不但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和练习,而且注重反馈和评价,注重写字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指导写字前,提出具体要求:“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先跟老师做一做手指操。然后深呼吸,静下心来准备写字。”写字时,我要求学生先自己观察生字,说一说要注意什么,然后看老师范写,同时书空。最后,在字帖上描一个,写一个。

全部写完后,随机抽个别同学的作品用多媒体放大展示,同学评价。学生在评价他人和自己作品的过程中,锻炼了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同桌之间互评。说完以后,再描一个、再写一个。相信经过充分的指导,第二次的描红和临写一定会有进步!

三、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文章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因此词语的理解也离不开它所在的特定语境。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词语的意思。“徐虎做了件什么事?”这一问,学生很容易在文中找到答案:挂起了三只“特约服务箱”。我继续问:“‘特约是什么意思?请你用‘特组个词。”学生组词“特别”、“特殊”等。“再请你用‘约组个词。”学生组词“约定”。“那‘特约是什么意思呀?”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这个词语的意思:特别的约定。“这个‘特别的约定到底‘特别在什么地方?读一读“特约服务箱”上面的内容。”继而引导学生通过“当天夜晚”、“19时”来体会时间的特别——下班以后;通过“及时”、“急需”两个词语体会内容的特殊——解决人们的燃眉之急;最后通过品读“凡”字,体会到服务的范围——每一家、每一户。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词语,如果一味地靠教师讲解或者照搬工具书上的解释,学习能力难免会打折扣。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来理解词语。

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我问:“徐虎是个什么样的人?”“修理工!”学生一眼就找到了答案。但是他们能深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解主人公徐虎的工作吗?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对话:“修理工是干什么的?”“修理东西的。”“你知道有哪些修理工?”“修电视、电话……”“徐虎是水电修理工。你知道他做些什么吗?”“修管道、水、电。”

除了“修理工”一词,我也同样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了文中“挨家挨户”、“不同地段”等词语的意思,学生不仅记得牢,也在潜移默化中将徐虎不怕脏、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深入于心。

(三)上挂下联,通篇把握

教学中,我把课文中的第3、5两个自然段放在一起,整合阅读,方便了学生的联系。学生通过“从那以后,他每天总是……”、“许多年来”、“挨家挨户”、“千家万户”等的联系,不但大大减少了学生对文本内涵感悟的难度,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探究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落实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带着学生学文练语,从根本的字词句为抓手,突出重点段落,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课,让语文课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家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学科特点低年级语文语文味
保护童心?留住童趣?创建有效课堂
简笔画,让低年级语文课堂色彩斑斓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绘本应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