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管理”视角下高职学生工作探讨
2017-12-12罗宏鸣
罗宏鸣
【摘要】“柔性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应用在高职学生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于院校应当重视“柔性管理”,将“柔性管理”理念融入到学生工作当中。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柔性管理”的概念及特点,然后分析了高职学生工作引入“柔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柔性管理”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工作,从而形成了对“柔性管理”与高职学生工作的全面了解。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职教育;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14-01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中,学生工作非常关键,学生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柔性管理”作为是现代管理学不断发展的产物,将其与高职学生工作结合在一起,将会对高职学生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提升高职学生工作的水平,使得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发展。
一、“柔性管理”的相关内容阐述
1.“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究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通过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在他人心中产生一种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1]。
2.“柔性管理”的特点
“柔性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三个,分别是个体重于群体、情感性以及渐进性。个体重于群体指的是,在对人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用于群体的是一般号召,用于个体的则是潜移默化,点点入心,只有个体优秀了,群体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群体[2]。情感性指的是人的心理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柔性管理”应当更多体现对人的关系与爱护,使得人的被动接受变为一种主动需要。渐进性主要体现了“柔性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管理推动个体行为,促进个体的不断发展。
二、高职学生工作“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柔性管理”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结合,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工作理念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教育及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全新全意为学生服务,“柔性管理”满足了这一理念的要求,二者的融合使得学生工作的开展更加符合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3]。其次,“柔性管理”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融合,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职教育在不断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高职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相互之间存在加大的差异性,并且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学生工作理念及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柔性管理”的提出与应用,满足了这一内在要求。
三、基于“柔性管理”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工作探讨
通过对上述“柔性管理”概念及特点的分析,对“柔性管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考虑到“柔性管理”理念应用在高职学生工作中,是“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和学生思想变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应当与“柔性管理”实现充分结合。接下来,笔者在结合当前高职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学生工作经验,就“柔性管理”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工作进行探讨。
1.树立“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柔性管理”视角下,高职学生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将这一理念作为学生工作的引导指挥,从而做出正确的实践行为。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高职院校应当认真分析传统学生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学生工作的理念下手,摆脱传统学生工作理念的影响,牢牢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学生视为学生工作的主体,使学生在学生工作中享受到更好的服务,通过“柔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再受到传统学生工作的制约。
2.创建“尊重个体、实现发展”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满足新形势下对其的要求。学生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当在学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学生,从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建立起一套以“柔性管理”为基础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尊重个体、实现发展”的学生工作模式。这样的一套学生工作模式,应当体现提下几点:一是要在学生管理活动中遵从参与和一体的原则,二是要遵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原则,三是借助“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通过“尊重个体、实现发展”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得“柔性管理”得到更加充分地体现。
3.构建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
“柔性管理”需要优良的校园文化制度作为保障。传统的“刚性管理”以制度为中心,“柔性管理”理念的应用,并不否定刚性管理的作用,“柔性管理”的过程中仍旧需要配合“刚性管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刚性管理”仅仅是学生工作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柔性管理”工作,从以往管理学生、控制学生以及惩罚学生的学生工作理念更多转向教育学生、保护学生和关心学生,建立起浓厚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带动,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得“柔性管理”获得更好的文化支撑。
4.建立合理的柔性激励机制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学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激励机制比较单一,并且主要集中在对优秀学生的激励方面,这样的激励机制难以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作用。“柔性管理”视角下的学生工作,应当針对全体学生,不能局限于对优秀学生群体进行激励,既为其提供物质奖励,又为其基于精神支持,将“柔性管理”理念带入到校园激励措施中,获得学生对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的支持,激发学生的活力,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工作的开展责任大、任务中,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传统“刚性管理”已经不再满足学生工作的需要。“柔性管理”的引入对高职学生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变传统“刚性管理”的不足。高职院校在今后的学生工作当中,应当积极地应用“柔性管理”理念,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满意学生工作内容及开展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服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林,刘全红.“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6):198-199.
[2]胡燕.“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48(36):13-14.
[3]盛建兵.“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4(16):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