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术中常见并发症防范措施
2017-12-12刘旭东纪秀敏张玉新
刘旭东 纪秀敏 张玉新
【摘要】 目的 了解心包穿刺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方法 对需要作心包穿刺的心包积液患者56例进行82次心包穿刺, 对穿刺抽液过程中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找出防治对策。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76人次, 成功率92.68%。心包穿刺并发症: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例, 心动过缓3例,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 急性左心衰6例, 休克1例。结论 作好心包穿刺前技术准备, 认真复习患者病历和全部检查资料, 选准合适的穿刺点, 估计穿刺进针深度, 准备好抢救用药和抢救设备, 可减少穿刺术中出现的并发症。
【关键词】 心包穿刺术;并发症;防范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10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5月~2012年5月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心包积液患者56例, 进行82次心包穿刺, 年龄最小23岁, 最大69岁。穿刺前吸氧, 进行心电监护, 血压监测,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备好除颤仪及全部抢救药品。
1. 2 操作方法与穿刺部位
1. 2. 1 操作方法 术前作普鲁卡因皮试。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患者取半卧体位, 暴露前胸、上腹部。仔细叩出心浊音界, 选好穿刺点。选择积液量较多的位置, 但应尽可能的使穿刺部位离心包最近, 同时尽量远离、避免损伤周围脏器。检查患者血压和心率, 并作记录。
1. 2. 2 穿刺部位 其中48例在心脏彩超引导下进针, 沿超声确定的部位、方向及深度进针;38例取左侧第五肋间, 心浊音界内侧1~2 cm处, 向右偏脊柱方向徐徐进针刺入心包腔, 穿刺针尖入皮下后, 助手将注射器与穿刺针后的橡胶管相连接, 并抽吸成负压, 当穿刺针入心包腔后, 胶管内立即充满液体, 此时即可停止进针, 以免触及心肌或损伤冠状动脉;20例取左肋弓与剑突夹角向上向后与腹壁呈30~45°夹角徐徐进针;4例从右肋弓与剑突夹角紧贴胸骨向上向脊柱方向进针。
2 结果与分析
一次穿刺成功76人次, 成功率92.68%。穿刺术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例, 心动过缓3例,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 急性左心衰6例, 休克1例。
2. 1 心电示波屏上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时, 患者诉有穿刺痛, 施术者感觉穿刺针有搏动感, 待穿刺针稍退出约0.5 cm时, 心电示波屏上抬高的S-T段立即回到基线, 多数早搏自行消失。有2例持续10 s, 静脉推注利多卡因25 mg后恢复。分析产生原因:穿刺针尖在心脏舒张时点状刺到心肌表面引起。预防措施:在心包穿刺时操作者动作要轻且缓慢徐徐进针, 待有落空感, 抽得积液后, 要将穿刺针固定于一定位置, 以免穿刺针跟随心脏搏动进针渐渐加深, 刺伤心肌。若心包积液量较大抽液量超过200 ml时, 若需继续抽液可将穿刺针稍稍退出少许, 固定后缓慢继续抽取积液。在心包穿刺中若发现S-T段持续抬高, 要立即拔出穿刺针严密观察心率、血压情况, 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2. 2 穿刺中出现急性左心衰6例, 平均年龄66岁, 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 抽液速度偏快。分析:患者高龄, 多数已经有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舒张功能即左室顺应性下降, 随着心包积液量的不断抽出, 回心血液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当回心血量超出左室搏血量时, 可能发生左心衰竭。预防措施:对于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 进行心包穿刺抽液时抽液速度要慢, 每次抽取心包积液量不超过200 ml, 首次抽液量最好在100 ml。处理措施:抽液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呼吸频率加快, 呼吸浅表, 要立即停止抽液, 患者采取坐姿, 双下肢下垂, 给予高流量吸氧, 同时静脉推注呋塞米20 mg, 必要时给予吗啡注射可缓解。心包积液抽取速度和抽取数量, 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和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具体而定的, 个体差异很大。作者曾对住院时已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填塞的1例患者在心脏彩超的引导下, 应用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 试穿心包积液确诊为化脓性心包炎, 立即将穿刺针换为粗号针头, 患者此时出现脉搏消失、血压降低, 当时测血压40/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患者口唇甲床发绀。加快抽液速度时, 抽出化脓性心包积液量约500 ml后, 患者血压60/40 mm Hg, 患者口唇甲床发绀症状缓解。随后减慢抽液速度, 同时备用生理盐水冲洗心包, 前后共计抽取积液量(除冲洗液外)
965 ml, 抽液共计耗时45 min, 解除了患者心包填塞征。整个术中患者未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对于化脓性心包炎患者, 抽取心包积液时, 要尽量将脓液抽取干净, 同时使用和体温恒定的生理盐水40 ml另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 一并注入心包腔内, 以防止心包粘连。另外化脓性心包炎患者, 尽量在急性期解除心包压塞后, 及早行外科手术治疗, 以防止日后心包粘连并发症出现。
2. 3 心包穿刺中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心动过缓6例, 均为反复使用利多卡因误将利多卡因注入心包腔所致。预防措施:在局部麻醉时每次进针均要习惯性回抽针栓, 看有无心包积液抽出, 一旦抽出有心包积液即要拔出不再推药。若第一次穿刺未成功, 需要改变穿刺部位时, 两次用药时间要间隔3~5 min, 每次利多卡因用量不能超过50 mg。
2. 4 心包穿刺前, 施术者要反复在彩超医师协助下, 认真核实心包积液是否存在, 认真推算心包积液数量, 预计心包积液的性状, 从而确定心包穿刺部位, 进针方向和深度。根据患者的体型, 合理选择最适宜的穿刺针型号, 以确保穿刺顺利。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和检查仪器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心包积液患者的确诊率虽然增高, 但仍有将Ebstein畸形患者巨大的右心房误诊为大量心包积液而穿刺致死的报导。Ebstein畸形简称一种三尖瓣下移畸形, 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本病患者的三尖瓣向右心室移位, 主要是隔瓣叶和后瓣叶下移, 常附着于近心尖的右心室壁而非三尖瓣的纤维环部位。
3 讨论
3. 1 操作者术前要认真作好心脏彩超的定位和初步定性诊断, 定位检查估计心包积液的性状及积液的量。术前医师和护士做到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作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准备工作[1-3]。
3. 2 操作者充分的术前准备:如心肺复苏设备、抢救药品及物品。同时要备用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和用于冲洗的生理鹽水。
3. 3 虽有先进的检查仪器, 但是也不能代替临床医师的详细问诊和视、触、叩、听基本功。只有两者相结合相联系, 才能准确把握心包穿刺术的并发症, 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4-6]。
总之, 准确无误的定性定位诊断, 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 合适的心包积液抽取量, 恰当的抽液速度, 严格的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监测;严谨的医疗态度, 以及医患双方良好的心理素质, 临床医师的轻巧熟练的操作手法, 均是减少心包穿刺术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张玉新, 刘旭冬, 杨东伟. 心包穿刺术并发症的预防. 河南医药信息, 1999(5):26-27.
[2] 刘坤申, 费兴久. 心包穿刺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经验.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7(2):68-70.
[3] 梁创, 陈耀伟. 58例次心包穿刺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7(3):228-229.
[4] 尹先国, 张怀勤, 卢中秋, 等. 心包穿刺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对策(附112例分析). 中国医师杂志, 1999(7):30-31.
[5] 祝厚刚, 姜国定, 祝星. 心包穿刺的并发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1995(5):22-24.
[6] 刘可权, 李升金, 由娜, 等. 心包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临床荟萃, 2002, 17(6):365-367.
[收稿日期:2017-06-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