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

2017-12-12姚梨园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性教养儿童

姚梨园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80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已逐渐组建家庭为人父母。伴随着“80后”父母逐渐涌现,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80后”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成为目前较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智力和身体的成长,也包括幼儿在社会化发展中积极地回应面对的不同问题。我阐释和总结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其对儿童狂会化行为产生的影响,分析当前幼儿教养的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希望通过剖析,研究和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能够给家长提供更合理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行为,为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更有益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80后”,父母教养方式,儿童社会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01-02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同时也是一名80后幼儿母亲,虽然身处教育行业,可在教育幼儿的方式上我困惑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问题在我同一批的父母当中普遍存在。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一批有610万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证。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80后”,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角。从一出生到现在,他们的成长、上学、就业、婚姻等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几年前“80后”在人们的眼里还是个娇贵、缺乏独立、被呵护、被溺爱着长大的一代,转眼间他们已组建家庭成为父母。伴随着“80后”父母逐渐涌现,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80后”父母因工作忙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另一些父母面对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更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如何实施系统化的教育。“80后”一代的年轻父母逐渐增多,已习惯被他人重视的这一代“新新人群”如何教育孩子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被这一问题所困扰、所迷惑。

因此,分析“80后”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总结家庭教育经验,为其提供系统而有效的教育支持,己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富有挑战性和创造力的现实课题。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80后”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探索家庭教育中不良教育方法的表现、成因,寻求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对新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期是整个人生的开端,也是步入化会、融入集体、实现社会化的基础。在个体化会化的过程中,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狂会化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幼儿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最关键的几年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因此,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对儿童社会行为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父母正确的引导能使儿童获得关爱、谦让、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反之,会使儿童产生自私、任性、霸道等反社会行为。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倡导正确的教养方式

首先,我們倡导“80后”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要对幼儿多进行积极引导,有帮助幼儿感知、了解、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及时的鼓励幼儿的成功,增强幼儿自信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祖辈父母和“80后”父母都应该站在统一立场,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建立科学的教养方式。

二、改变教育观念

80后”父母对幼儿的教育观念上偏向于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宝宝社会性的培养。情商较之智商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切知识的积累都比不上性格的养成。

三、正确对待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隔代教育”是“80后”家庭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正确对待隔代教育,扬长避短,才将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幼儿的健康成长。“80后”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与精力照顾孩子,祖辈父母弥补了不足,他们照顾孩子时间充足,经验丰富。但是祖辈父母的一些教养观念相对落后,很难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因此,“80后”家长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祖辈父母多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遇到问题,互相探讨、交流,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宗旨。而祖辈父母也应该积极的接受新知识,跟随上时代的步伐,改变旧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取长补短,“80后”父母与祖辈父母共同努力,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四、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社会性发展

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只依靠单因素就能解决。幼儿的活动范围,除家庭以外,就是幼儿园。在幼儿园中,教师不仅会积极引导幼儿社会性发展,系统指导规范幼儿行为,还要告知家长培养幼儿社会性的重要性和规范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当幼儿社会性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应及时的与家长沟通,共同找出原因并采取解决措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齐心协力,一切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宗旨。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杨丽珠,宋芳.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自尊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

[2]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

[3]张松.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2):156-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性教养儿童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跟踪导练(三)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