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补液法和亚休克疗法在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效果对比评价

2017-12-12张丽娟弓二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3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疗效

张丽娟 弓二海

【摘要】 目的 探讨传统补液法和亚休克疗法在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108例院前急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 根据患者院前急救中补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4例。观察组给予亚休克疗法补液, 对照组给予传统补液法, 对比两组临床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急救72 h内死亡率为14.81%, 低于对照组的31.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急救72 h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中给予亚休克疗法补液效果良好, 较传统补液法更具优势, 能够稳定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减少患者急救期并发症, 增加患者存活率。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传统补液法;亚休克疗法;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63

创伤性休克属院前急救中最为常见的危急重症, 该病症主因外力性破坏造成机体严重性创伤, 引起严重组织器官损伤, 导致人体微循环障碍形成代偿失调性休克反应[1]。若这类急重症在短期内未能采取必要的急救, 维持器官组织血流灌注消耗, 将造成患者死亡。对此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院前急救中必要的补液维持血流灌注循环体系平衡显得意义非凡。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院前急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资料, 通过对照研究传统补液法和亚休克疗法在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108例院前急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 男68例, 女40例, 年龄17~49岁, 平均年龄(29.56±6.48)岁。创伤性休克原因:交通事故83例, 高层跌落9例, 机械损伤11例, 其他因素5例。院前急救援助时间5~41 min, 平均时间(20.85±3.66)min。根据患者院前急救中补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4例。观察组男34例, 女20例, 年龄17~48岁, 平均年龄(30.28±5.91)岁;

对照组男34例, 女20例, 年龄18~49岁, 平均年龄(29.07±

6.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实施常规止血急救, 对呼吸道进行清洁, 确保呼吸通畅, 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传统补液法干预, 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的补液原则, 平均动脉压(MAP)保持在80 mm Hg

(1 mm Hg=0.133 kPa)。观察组则实施亚休克疗法, 即选用7.5%高渗氯化钠以3~4 ml/min的速度输注, 将患者MAP维持在40 mm Hg。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急救效果(包括急救72 h内死亡率及患者急救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急救72 h内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急救72 h内死亡率为14.81%, 低于对照组的31.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急救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急救72 h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中补液方式的选择依旧有着较大的争议。众多学者认为[2], 传统补液法在急救创伤性休克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患者体液量, 稳定患者血容量, 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稳定性。不过近几年国内经济发展, 基础建设、道路交通发展, 这类行业领域所造成的创伤性失血多表现更为复杂, 导致临床急救中对于出血性休克的处理难度更大, 增加非控制性大出血风险[3]。有学者指出, 这类创伤性休克无法遏制出血过程, 开展传统补液法急救, 虽能够在短时间内强化患者体液恢复, 但亦会造成血液稀释现象, 可导致血小板与红细胞流失, 造成患者创伤出血自凝功能抑制, 无法形成有效的血液凝固, 而红细胞丢失亦可导致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 增加酸中毒风险[4]。另外大量补液可造成患者血压不稳, 增加血流动力, 引起创口二次出血。

对此当前众多学者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特点, 指导了“亚休克疗法”补液方式[5-7], 即针对休克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对补液量以及输注速度进行合理控制, 确保血压处于稳定状态, 减少短期大量补液对患者血循环的过度性刺激, 减少内出血风险[8-10]。同时也在稳定的补液状态下确保机体器官的维持性血流灌注, 确保机体代偿机制与组织器官微环境的稳定。

本次研究中同样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特点给予亚休克疗法补液急救, 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风险均明显降低。表明亚休克疗法在急救补液中缓慢输注液体, 使血压控制在较低水平, 减少了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综上所述, 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中给予亚休克疗法补液效果良好, 较传统补液法更具优势, 能够稳定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减少患者急救期并发症, 增加患者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李岸勇. 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校医, 2017, 31(2):137.

[2] 王小平. 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当代医学, 2016, 22(11):36-37.

[3] 谷岩鹏.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補液方法进行院前急救治疗的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36):37-38.

[4] 施芹.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补液速度的护理研究. 吉林医学, 2013, 34(15):3058.

[5] 王晨, 水颖. 传统补液法和亚休克疗法用于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对比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21):23-25.

[6] 张东海, 柴家科, 李百玲, 等. 不同补液量对重度烧冲复合伤犬脏器功能的影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5(1):

36-42.

[7] 徐强, 于晓然. 传统补液法和亚休克疗法用于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中国农村卫生, 2016(4):7.

[8] 宋益洲, 张福华, 吴宪. 传统补液法与亚休克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6, 33(4):81-82.

[9] 张贵田, 潘爱群, 刘国海,等. 两种补液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21):2363-2364.

[10] 吴征臻, 唐雪梅, 张应宏, 等. 院前急救治疗中不同补液方法对创伤性休克的作用研究. 世界中医药, 2015(2):1101-1102.

[收稿日期:2017-08-28]endprint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