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2017-12-12焦安颖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幼儿园

焦安颖

【摘要】自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对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以来,游戏以其创造性、独立性、愉悦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以游戏精神为基础,在游戏中吸引儿童注意力,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如何真正寓教育于游戏,把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何以儿童为中心,把游戏精神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课程?是需要我们且行且思,不断探索和优化改进的课题。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下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62-01

课程游戏化的实质是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并在课程中渗透游戏精神和游戏理念,让幼儿园课程更丰富、生动、有趣,更适合幼儿自由、自主、愉悦、创新学习的需求。对于幼儿来说,思维跳脱,天性爱玩,行为无拘无束,在学习过程很容易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现象。但是儿童厌倦学习的很多,讨厌玩游戏的几乎没有。游戏具有对话与体验、开放创造、自由的精神,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关注幼儿、关注游戏、关注生活,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可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一、倡导游戏精神,给予孩子自主的权利

幼儿的自主、创新、愉悦是我们在课程游戏化中所要力行的。在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孩子自主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活动的主题和自己的角色,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和游戏活动环节,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可以自由的表演,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每个行为动作之中体现出自身的创造力。因此,可以根据主题教学的实际需求,给出即定场景后,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熟知和感兴趣的事物,自主选择扮演一种角色,来展开游戏和表演,有效培养了孩子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

如我在班级开展《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表演时,分配好角色告诉学生时,忽然听到底下传来小小的讨论声“我不喜欢老师分的角色”“我不想做乌龟”。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演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己的活动,于是我及时反思调整,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表演这个故事,你愿意当其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这下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纷纷大声说:“我要做小鱼,尾巴摇摇的好漂亮”。“我要做小蝌蚪,它好可爱。”我要做小乌龟,懒洋洋的好萌呀”。于是,一场由孩子自己选择角色的故事愉快的铺叙开来,精彩纷呈。又如在一次“盖高楼”的游戏中,有个小朋友想用积木垒一座高高的城堡,他不断进行着尝试,积木倒了就重新开始,坚持不懈,经过了好多次失败后,终于垒起了一座漂亮的全班最高的城堡,小朋友们都为他鼓掌,这个孩子也在对游戏的执着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二、以开放式的想像,激发幼儿游戏性体验

游戏以自由、开放创新的形式吸引着幼儿去积极主动的参与,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天真好奇,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朦胧状态,他们思维跳跃跨度非常大,想象力异常丰富。孩子可以将一张笑脸想像成太阳、向日葵,花朵,甚至面包,车轮。可以将一片树叶看成一把雨伞,一个蜡烛,一个棒棒糖。对于这种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想象,他们可以玩的不亦乐乎,自得其乐。因此,在组織游戏开展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像,利用较多的因素来引导幼儿对各种游戏角色和场景做出多种想像。

如在一次认识图形的活动中,我首先假想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引入:小兔子家门前的路被雨水冲坏了,它不能去上学也不能去找好朋友玩了,小朋友们谁能来帮它用现有的图形卡铺一条新的道路呢?孩子们马上来了兴趣,在铺路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又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效果。

三、课程资源多元化,深入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学游戏丰富多样,最常见的有音乐游戏、语言游戏、体育游戏和科学游戏等。从游戏的组织形式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游戏的设计,一种是将整个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游戏的设计。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建设的重要载体,多元化、适宜的课程资源蕴藏着幼儿多方面的需求与兴趣,能支持儿童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自主探索、建构经验、主动学习和获得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创设游戏环境;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丰富游戏内容;充分挖掘、了解、发动家长资源,拓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课程资源从单一变为多元,使活动组织形式更活跃,内容更加丰富和生活化,让幼儿开阔视野,满足求知欲。

如我曾在春天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让每个人在家种一盆小花或蔬菜,定期和小朋友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植物生长情况,让幼儿通过播种、浇水、施肥、拔草、观察植物颜色果实花朵等变化、以及收获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享受劳动的乐趣和求知欲。又如我园开展了家长助教活动,让家长向学生讲讲自己的职业和特长,如奶奶和小朋友一起包饺子、牙医妈妈解答儿童换牙问题,交警爸爸给孩子讲交通常识,过马路注意事项等,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家长的主动性。还有,废旧材料中隐藏着许多教育价值,我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自己的废旧物品带到学校,在游戏中,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想法把废旧材料再利用,如大小不同的纸筒,在学生的手中变成了望远镜、手枪、大炮,钻爬用具等,丰富了游戏内容。

四、以游戏为基础,强化实践教学

在幼儿教育中要想彰显幼儿课程建设特色,教师不但要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关注到游戏精神的内在精髓,还需以游戏为基础,将游戏课程充分融入到游戏过程中,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强化实践教学,更有效的把握幼儿在游戏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和整体发展水平,呵护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

如在绘画活动中,我常和孩子们玩“你画我猜”的游戏,让一个孩子逐步画出一件物体的局部,其他小朋友一起在绘画过程中猜出他要画的是什么东西。在一笔一笔越来越明朗的绘画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被一步步抓牢,进行一次次猜想,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

五、小结

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甚至可以说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由此可见,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游戏精神能更好的引导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帮助幼儿提高兴趣、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行”与“思”[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7(1).

[2]桑锦丽.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3).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