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乡土文化 提升课堂实效

2017-12-12邱秀丽

考试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初中思品乡土文化有机结合

邱秀丽

摘 要:本文就尤溪乡土文化与初中思品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探讨,初步构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乡土文化;初中思品;有机结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课程地方化的特点日益明显,但对如何开发利用地方乡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涉及的比较少。许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没能被发掘出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生动、具体的素材没能应用到课堂,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充分发掘地方乡土文化使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乡土文化是指与一个人出生地相关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名木古树等诸多方面的一种物质或非物质的表现形式。

三明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素有“闽中明珠”之称的尤溪。尤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自然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在2010年被授予“千年古县”称号,同时也被称为“中国金桔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革命名城”“朱子理学文化名城”。尤溪县城内的文化资源有:朱熹塑像、南溪书院、观书第、活水亭、双樟古树、半亩方塘、朱子家训、朱熹手迹板联等朱子文化遗产遗迹。县城外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台溪书京堡、厚丰的“孔时公大厝”、中仙聚奎堡、西滨玉井坊、梅仙大福圳等特色古民居古堡;有联合梯田、九埠山、闽湖等自然文化遗产;还有位于坂面镇京口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赣省机关旧址,梅仙镇烤坑东方军红三军团政治部及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等大量的革命遗迹;以及“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民风习俗;“天南地北尤溪人”;尤溪民间故事传说;尤溪戏曲;尤溪庙祝等丰富的乡土文化,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尤溪乡土文化资源如果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将会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一、 利用乡土文化,初步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明确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都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连接。利用地方乡土文化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相结合则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个具体体现。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七课《法不可违》时,笔者当时讲到了2013年10月7日在尤溪紫阳公园发生的朱熹雕像被破损一事,事件还未讲完,课堂像炸开了锅,有的学生义愤填膺,有的学生唏嘘惊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有的学生嬉笑觉得好玩……,面对这种情形,由于条件便利,带学生到现场观看,这下子大部分的学生都发出了感叹:“太可惜了!”有同学说:“谁这么可恶,缺德!”,有学生说:“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有学生说:“查出肇事者,让他赔钱”,有学生说:“对,不止赔钱,还要坐监狱”。此时之前鸦雀无声的同学变得情绪激动,嬉闹哈笑的同学变得沉默无声,我知道,尊法守法是每个青少年应尽的责任,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法律制裁的意识就这样植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生活化教育理论,结合乡土文化,初步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二、 发掘乡土文化,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有着“北孔南朱”之称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尤溪,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丰富,充分挖掘尤溪乡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说到我们尤溪的家乡文化,同学们首先会想到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情绪高涨,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笔者顺势发挥尤溪乡土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观看了朱熹塑像、古民居桂峰村,书京堡、玉井坊、联合梯田、九埠山、闽湖等尤溪乡土文化照片,和《2012中央七套“乡约”尤溪》的录像片段,真正做到就地取材。这样,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生活,开阔视野,使课堂教学具有浓厚的“鄉土味”,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笔者运用了“天南地北尤溪人”——于本城将军的事迹,引导学生探讨:于将军的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他的可贵精神?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更好地领悟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由此可见,利用乡土文化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使课堂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同时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 巧用乡土文化,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探索、体验、分析、提炼和总结从而获得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出个体技能和潜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去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五课《世界文化之旅》时,笔者设置了一项拓展作业:请同学们以“尤溪文化之旅”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相同的伙伴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尤溪的朱子文化、古民居古建筑、革命遗址、民间故事拾遗、民间工艺、戏曲、庙祝等进行调查、采访、实地考察、拍照、资料查阅、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等实践过程。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反馈、成果展示、交流心得。最后,教师进行全面的评述性总结,对好的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正确的加以纠正,不完全的地方加以补充,最终达到形成完整结论的目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巧用乡土文化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四、 融入乡土文化,在试题中反映地方特色

教师在命题取材的素材来源中融入地方乡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在教学完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后,在考查测试中笔者设计如下试题:尤溪是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摇篮,是孕育深厚文化底蕴的闽学之源。元代以降,谈到尤溪,就一直有“闽中尼山”的说法。近年来,尤溪县进一步挖掘朱子文化底蕴,全力打造朱子文化品牌。2015年10月27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十五,是朱熹诞辰885周年纪念日。在朱熹诞生地尤溪县朱子文化园的南溪书院举行了庄重而简朴的朱子祭祀活动。当天上午,朱熹故里乡贤、专家学者和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海外的朱子后裔代表共近千人参加了祭祀活动。在这前一天,中华朱子学会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国学院教研基地、上海市儒学研究会研究讲学基地、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中心、世界朱氏联合会联络处,于南溪书院举行了挂牌仪式活动,就此拉开朱子文化宣传周的序幕。宣传期间,尤溪县朱子文化协会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举行了朱子与当代中国儒学复兴会讲和朱子文化专题讲座。同时,尤溪县举行了新生开笔礼和“弘扬朱子文化传承朱子礼仪”成人礼活动;还举办了“朱子故里美丽尤溪”书法摄影展以及“朱子礼乐”汇报演出等活动。

小文的班级要在班会课上开展一次以“家乡文化我传承”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探讨。

[我参与]请你按照最佳顺序排列(只写字母)以下学习活动的四个环节。

a. 搜集相关资料

b. 撰写学习小论文

c. 制定学习计划

d. 分享交流成果

[我行动]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传承朱子文化?(请写出2点或2点以上)

[我思考]朱子文化走出尤溪与海内外的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请写出2点或2点以上)

[我分享]请你向大家介绍,除朱子文化以外的两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设计“我参与”考查的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实际能力,学生若有参加过类似的学习活动经历,就能轻松选出正确答案。“我行动”“我思考”体现对学生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践能力和价值观的考查,学生可以从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弘扬朱子文化等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等方面分析思考。设计“我分享”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关注家乡文化提升到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在初中思想品德试题中融入地方乡土文化,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保护、弘扬家乡文化的使命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同时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

总之,充分挖掘,合理运用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相结合,构建具有浓郁地方乡土文化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同时,也会让教师建立起乡土文化处处有课堂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文化的观点;在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项裕兴,张德遴,洪新瑜.朱子文化宣传周活动在尤溪举行.福建日报:海峡版,2015年10月28日(星期三):第12版.

猜你喜欢

初中思品乡土文化有机结合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初中思品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论如何以新课标标准指导初中思品教学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