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助力

2017-12-12孙佳

考试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思维能力信息技术

孙佳

摘 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将多媒体辅助工具借用到课堂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地跟着教师的教学内容走。多媒体的出现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不断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环境;思维能力;信息技术

目前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来,通过合理的设计安排教学课件,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特征因材施教,能让课堂气氛充满生机和活力,能为学生创造更和谐、更轻松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热情。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的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由抽象化转为简单化、具体化、直接化,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一、 打造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注意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课堂学习环境的创设,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比较短,容易被外界事物分心,不能高效率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那么教师将多媒体辅助工具借用到课堂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地跟着教师的教学内容走,且不容易增加学生的疲劳感,并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智力的开发,在如此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下,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授《乘法》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生动形象的课件,三只小花猫去河边钓鱼,每只小花猫钓到鱼的数量不同,根据图中的情景,教师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哪只小花猫钓到的鱼的数量最多?哪只钓到的鱼的数量最少?然后一只鱼卖2元,哪只小花猫挣到的钱最多?如果钓的最少的小花猫想挣和钓的最多的小花猫一样多的钱,那么它还要钓多少只鱼?以此类推,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紧跟教师的问题走,提高课堂效率。

二、 化复杂为直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想法简单,对于抽象的知识缺乏暂时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对课堂内容中的抽象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忙,那么,教师就要发挥好多媒体的优势,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让课程内容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经过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变得直观易懂,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间接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讲授《除法的初步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对于刚接触除法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创建情景教学。如在课件中展示一棵树上结了16个苹果,四个小朋友去摘苹果,每人提一个篮子,最终每人摘一样多的苹果。大家可以一个一个的摘,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摘,不论怎么摘,每个人摘入篮子的苹果数量是一样的。通过教师形象的设计这样的教学课件内容,很好地将“除法”这一抽象复杂的概念分解成简单的比较直白的理论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同时,教师还可根据网络资源的优势将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教学的目的有效地结合起来,打造有趣的数学课堂,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 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每门学科,在教学内容中都会存在难易之分,教师在教学课堂活动中要注重研究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的方法手段。多媒体的出现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多媒体课件,让重点、难点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来,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更好地更直接地感受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感受教师带来的信息技术的教学魅力,深层次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不断地突破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知识时,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入,展示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通过不同角度的展示,让小学生直观地看到立体图形,认识到立体图形的概念,认识到体积的概念,区分体积和面积的概念。突破体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顺利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体积公式的印象,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认识

随着教育步伐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不同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那么教师要激励自己不断地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充分的了解,才能在课堂中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帮助自己建立有效的教学课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是课堂变得有趣味、内容吸引学生的最好的办法。充满新鲜的元素的小学数学课堂使得小学生们积极地参与教师的课堂安排中来。比如,在进行“比较大小”认识数量的概念时,教师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成有趣的小图片,将小猫比赛钓鱼的故事融入到课件中,通过几只不同花色的小猫参加钓鱼比赛来进行数数,哪只小猫比较厉害能够钓到好多鱼,让自己能够填饱肚子等等,在教师的巧妙地设计的提问当中,引导着学生进行积极的数数,分析谁钓的数量多,从而建立起数量的多少的意识,能够分出大小数。

数学的学习单靠简单的掌握理论和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合理地安排一定的数学习题的训练,经过学生的一些习题的写作,锻炼学生们的动脑能力,经过不断地思考、练习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做题的速度。那么,教师所设计的习题要能够有新意,吸引着小学生进行学习。

五、 运用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所有的教育都离不开生活,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处处有知识,教师要抓住生活实践,让数学课堂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善于应用多媒体工具,让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养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认识了解时间生活,让自己的数学的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平移》教学中,小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了解平移是通过方向和距离的改变来实现的,平移不会改变图形(物体)的形状、大小,只是将图形或物体的位置进行改变而已。教师为了更准确地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平移”的具体的表现,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录像课件引导學生掌握平移的概念。在公园的不同角落里有一些被人们丢掉的矿泉水瓶,3个小朋友为了保护环境卫生发起了捡瓶子的活动,通过课件的设计,每人走过的地方都画出了路线,不同的小朋友走过的地方通过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有去小山的亭子上捡瓶子的,有去树上捡瓶子的,最后比较谁捡到的瓶子最多?谁走的路程最多?有没有平移现象的出现?通过课件的设计来营造生活中的情境,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有效地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使小学生们能有效地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的思考与学习,使其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数学知识,缩进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平日生活中默默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

六、 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数学的评价方式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评价方式,要建设合理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评价方式方法中大大地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用创建虚拟的教室、表扬栏、颁奖台等等进行有效评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效率。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更加有效地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并能够灵活应用多媒体设备,精心地设计教学课件,努力探寻数学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更好地学好、用好数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高度融合研究与应用[J].蒋传新.赤子(上中旬).2015(24).

[2]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杨锡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李刚.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思维能力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培养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