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
2017-12-12冯霞
冯霞
摘 要:课改重新定义了地理教学价值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习惯需要作适应性的调整,本文从情景教学的角度,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出发,结合了教学实践阐述其概念和益处,并总结了情景教学实适用的原则,以便让情境教学法成为中学地理课堂上的一种重要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有意义的学习;探究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即“新课标”)基本理念提出,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即“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地理课堂上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情境化教学概况
(一) 情境化教学概念
地理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目的出发,通过运用一定的情景来辅助教学,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获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不仅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而且指与教学文本内容相一致的学习情境。趣味性及探究性的情景资源让学生勇于创新、质疑,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
(二) 情境化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适用性
中学所涉及的教学知识中,首先很多自然地理现象和過程的教学需要情境化,例如人教版必修一地球运动过程中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洋流、地壳物质循环等都是书中的难点和重点,因为跨越较大的时空尺度,或是过于抽象而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果能利用网络动态模拟或还原这些过程作为一种情境展示在学生的课堂上,使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降低了学习难度又不乏趣味性,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其次人文地理内容也具有情景化教学的现实基础,人文地理涉及到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商业、环境等诸多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易于搭建情境创设的“支架”。
二、 多样化创设中学地理情景教学实践
有效的情境创设对教学过程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能触发学生的探究好奇心,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可以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中,从而起到不同的作用,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从学生自身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直观演示,把学生的思维带入生动具体的地理情境中去。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乐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但注意设置情境的问题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需要一定的探究性和启示性。例如在讲述《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中》,教师可以用“北纬40度——中国草原上的生态符号”来设“障”布“疑”。通过呈现北纬40度的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美国加州的海滩、中亚沙漠景观等图片,教师开始设疑:我国同样地处北纬40度的区域是草原的核心地带,为什么畜牧业而不是种植业发达?为什么日照长,温差大?这里发展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是什么?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形成一个“情境链”,尤其与学生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相矛盾的问题情境所产生的悬念,更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思考的欲望,让学生逐级而上,不断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向高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二) 故事情境的创设
自然地理中许多地理概念与地理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由于缺少感性认识,难以理解,觉得枯燥、乏味,如果能搜集一些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稀奇怪事、笑话等作为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回味、深思,这样的教学必然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洋流”时可以引用希特勒二战时关闭潜艇袭击英国的故事;在讲锋时,可以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述冷暖锋过境后的天气特点;讲述热力环流时,用《诸葛亮火烧上方谷》作为故事情景;在讲“气压带和风带”时可以讲述“马纬度”的故事,在南北纬30°海面上,风不经常来这儿作客,这可苦坏了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们,那时候,帆船除了装载货物外,还装运许多马匹,马匹则因为缺少草料而死去,而马肉又吃不掉,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马抛入大海给鱼吃。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那么这个纬度带为什么经常无风呢?一下子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调动其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和积极地了解这些知识点,并最终获得情境探究的成功体验。
(三) 生活情境的创设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学习过程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新课标也要求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一些事例创设教学情境,如“台风入境”“水资源危机”“城市内涝”“雾霾”等真实的情景素材,让学生联系实际的同时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更同身受,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学习情绪高涨,精力集中,学习状态更为有效。例如,在讲解气旋知识点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暑假刚过境的台风天气,台风过境时的大风、暴雨天气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情景境资源,当然学生也会明白为什么台风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是因为可以在炎炎夏日带来一些清凉和舒适;在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时》,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实际天气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将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心与探究的兴趣,又提高了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endprint
(四) 开放式情境的创设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创设开放式情景可使以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视角。例如,在讲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通过展现东部能源供不应求,而西部供过于求的局面,教师可以创设开放情境:假如能源全部留在西部又会是怎样的发展?对于能源跨区域调配你有怎样的意见与建议?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教师设计这些不确定、非唯一结论的问题,将问题情境面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与疑问,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 课内外活动情境的创设
课内外活动情境创设有很多种,比如扮演角色法和野外实地实践法。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发达国家商人、巴西人为热带雨林的发展进行辩论,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培养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技能,学生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切身感受到雨林的命运和全球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使地理教学更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
地理课程中有时可以借助大量的野外实地考察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参与中感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讲解GPS知识时,由于内容有些数据化和理论性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且难以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带着GPS接收机到野外去实践,看着自己的位置实时移动,学生会提高兴趣,知识点的理解也就不难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地理活动题和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保持较强的探索兴趣和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創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加强和改善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和谐统一的最佳境界,使教材功能充分发挥,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增强。
三、 创设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一) 结合生活实际原则
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应用,这里的“真实情境”和多媒体建构的”虚拟情境“并不矛盾,而是指内容上从学生生活情境及认知、能力基础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选择场景或事件入手,则学生自然比较容易接受,课堂内容难度大大降低。例如:我们在必修一讲述《常见的天气系统》时,可以利用我们经常发生的冷锋过境这一地理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地区天气变化的过程,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成因。此外,生活中所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沙尘暴问题、城市化问题等,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地理教学中联系上述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地理知识,又获取了科学的地理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地理问题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地理思维品质。
(二) 趣味新颖性多样化原则
地理学具有较多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概念和规律,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以音乐、图画、视频影像资料等感性的方式反映出来,营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同样,学生对那些形式新颖的教学情境会投入更多的关注热情,例如:再讲述《营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这节内容中,教师可以选取2010年7月《中国国家地理》“怕沙的独跑——从香格里拉到独龙江”教师可呈现一系列森林、湿地、溪流、陡坡、雪山、峡谷等多样的地貌图,并创设以下情境:怕沙(Pavel Toropov)用9天时间,从香格里拉到独龙江,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经历了穿林过溪、跋山涉水,穿越峡谷、翻越雪山,完成的海拔升降超过24000米,零距离感受大自然的多变的面貌。教师在抓住学生好奇心后可设置一些梯度式递进的问题:云南西北部地区有什么样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学生回答出内力作用后,接着启发学生内力作用有怎样的特点。这样新颖的情境会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调动其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创设情境。
(三) 地理教学有效性原则
1. 其一,情境创设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
教学目标决定着地理教学活动的方向,任何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要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原则,因此我们在选择情境资源时,必须明确教材与课标,清楚某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并在重点、难点或学生兴趣点处创设相应的地理情境,否则与可能出现避重就轻、不分主次,而将真正的教学重点因缺乏教学时间而无法实现。
2. 其二,地理情境的创设必须紧难度适中
这里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为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多是概念、常识,这些问题挖掘深度不够,并不能真正发挥以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作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客观实际,即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个性特征和智能状况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发展区”,提出一系列富有层次性、渐进性的小问题,作为“脚手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思维,一步步将学生的认知引向问题本身,让学生真正掌握地理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总之,教材的实施为情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探究地理学知识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在充分感悟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总的来说,在地理课堂进行的情境创设,对地理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高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的设计和运用,可以为教师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新的视角、思路与方法,其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