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初中生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研究

2017-12-12姚晓娴

考试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德育教育初中

姚晓娴

摘 要:初中学生刚刚经历了小学生活,进入初中阶段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这一时期的学生生理上进入青春期,心理上对学校和家长都有一定逆反心理,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完全成熟,这一阶段是他们成长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有用之才。我们对于学生德育的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之中,一个人的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建立不能脱离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人是群体性生物,非常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因为人类拥有着道德观和价值观,懂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初中处于树立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把初中生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日常生活

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成了思想道德。一个人如果自己独立生活,没有和其他人交往的机会,他就不会形成任何道德观,只能依靠自己的本能去生活和做事。所以对于初中生德育的培养也贯穿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

一、 初中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一) 初中生德育心理的特征

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刚刚离开了小学校园,还没有太多的学习压力,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和学校中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非常脆弱,不经意间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个时候初中生生理上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往往无法赶上生理变化的速度。这个时期的学生间心理也有很大的区别,有的学生心理比较成熟,而有的学生却又非常幼稚。这个时期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已经身边人或者书籍、影视作品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和道德标准,对于事情的善恶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但是这种标准还不够坚定,在面對诱惑时学生们很可能无法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很容易产生波动,非常容易受到周边人特别是同龄人的影响,很可能随时改变自己的道德标准,这也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完全的是非观。如果这时初中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就能够培养起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道德标准。

(二) 初中生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初中生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内涵是指要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我们传统的初中德育教育中,一般都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教育来培养学生,这种课堂传授内容往往比较枯燥,不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这种教学也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无法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需要他们用道德标准来判断的事情时,他们很可能无法从课堂知识中得到帮助。这时他们可能就会感到疑惑,置疑自己的学习是否真的有用。所以初中生德育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把德育教育全面地融合到生活中去,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接受德育教育。这种教育也会对他们的生活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让学生们指导生活中的对与错和善与恶,在面对问题时他们也会有正确的判断标准。

(三) 把德育教育融入生活的意义

从我们现在的德育教育来看,因为没有融入生活,只能依靠教师在课堂的说教,学生们没有过真实的经历,只能依靠他们去想象,这种说教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把初中生德育教育融入生活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使得德育教育围绕着学生们的生活展开,在生活化的德语教育真正了解什么是正确的道德标准。现阶段的初中德育教育面临着很多的冲击,电视和社会上经常有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把德看的非常重要,才并不是第一位的,德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德育教育做好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把德育教育融入生活也可以使得我们的德育教育更有吸引力,通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而不是依靠课本、课堂和教师的说教,走近学生们的生活,注重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困惑。初中生本来就很容易对老师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他们通常更相信自己看到的,和身边朋友告诉他们的,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也要从这些角度下手,使得学生们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德育教育。

二、 把德育教育融入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不重视德育教育

因为初中学校的教师和领导普遍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他们对于涉及中考的学科非常重视,而对于德育教育这种学科往往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因此教师们也存在着混日子的现象,并没有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很多主科教师并不重视德育教育,只在自己的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德育方面的教育。事实上德育教育应该贯穿着所有的课程,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现实中的教师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只对自己的专业课负责,重视的是学生们本门功课的成绩,基本很少利用自己的课堂加强学生德育教育。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因为学校领导对德育教育并不重视,他们看中的是学生的升学率,或者是学生在各种奥赛中能拿到多少名次,因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在他们看来德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只不过是因为国家规定必须开设这门课程,所以才要设置德育课,而且对德育教师的培养也不重视,很少引进先进的观念和优秀的德育教师。这些都导致了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水平不容乐观。

(二) 未能充分考虑初中生实际情况

初中生德育教育往往忽略了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育时未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学生们往往不喜欢教师的传授方式。也有一些教师组织了一些创新的教育方式,教育过程非常热闹,学生也很兴奋,可是最后结果却是流于表面,学生对于真正需要学的东西没有记住,只是记住了课堂上的热闹。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德育教育脱离了初中生的实际,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别,进入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时德育教育就要尊重他们的这些想法,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去因材施教。不要试图把学生按照同一个模板去刻画,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引导,使得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这个过程可能各有不同,但只要结果是一致的就是正确的,真正实现殊途同归。endprint

(三) 家庭教育在初中德育教学的缺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现代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四位老人和一对父母围着孩子转,都以孩子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一部分初中生目中无人,一切都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很少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很少重視孩子的德育培养,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完美无缺的,长此以往,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导致孩子教育的失败。有很多家长自身的道德水平就不高,乱扔垃圾、随意插队、公众场所抽烟、脏话连篇这种现象都屡见不鲜,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很容易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这样的父母很难培养出道德水平高尚的孩子。

(四) 社会环境给初中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初中生可以从各种渠道得到各种各样的消息。这其中有正面的资讯,也有负面的资讯,但是初中生对于这些不良影响缺少判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特别是网络上有各种网络游戏、娱乐节目,对初中生影响非常大,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五) 初中生德育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方法要灵活多样,体现创新性,以学生为本,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学校要加强各学科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初中各科课程中,从各个角度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在校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家庭是最重要的学校,家庭和生活对于学生德育教育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对学生家长强调这一点,举办家长讲座,使得家长为孩子做好榜样。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一起为孩子的德育教育努力。最后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借助全社会的力量为初中生德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 结语

在现在的初中阶段,学校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德育课程更多的流于形式,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只依靠初中课堂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重要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融入所有课程中,家长为孩子起好榜样作用,社会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培养环境,彻底把初中生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润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尝试.宁夏教育科研,2010,(04).

[2]谢建华.实施教学生活化策略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教育教学论坛,2012,(39).

[3]钱红娟.积极建构生活化课堂引领学生美好生活.中学教学参考,2012,(36).

[4]蒋一之.“生活化”: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研究,2002,(5).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德育教育初中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