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影响因素探究
2017-12-12许澍妮
许澍妮
【摘要】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中的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231份乙肝表面抗原样本, 采用ELISA法检测, 针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第一组样本在0.5 h检测阳性率为12.50%(11/88), 1 h后检测阳性率为7.95%(7/88), 2 h后检测阳性率为1.14%(1/88)。第二组4支试管检测阳性率:不抗凝管为2.86%(2/70), 枸橼酸钠管为0(0/70)、肝素钠抗凝管为7.14%(5/70)、EDTA-K2管为0(0/70)。第三组样本检测阳性率与血细胞水平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9.59%(7/73)、54.79%(40/73)、100.00%(73/73)。结论 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过程中, 其检测结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为保证检测的准确率, 需要进行重复性试验并换用不同方式进行测定, 以保障检测准确性。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乙肝表面抗原;影响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16
采用ELISA法对乙肝表面抗原结果进行检测为临床最常用检测方式, 该检测方式具备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且存在有较高特异性等方面特点, 可有效提升临床对乙肝病症诊断效率。而结合实际情况可知, 在采用该法检测过程中存在有一定假阳性率[1], 很容易对被采集者造成精神压力。为有效保证该检测技术准确性, 使得该检测方案临床价值进一步彰显。本次本院就针对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来源 收集本站2016年1~12月乙肝表面抗原样本231份, 本组血液样本男131例, 女100例, 年龄28~48岁, 平均年龄(31.01±1.74)岁。
1. 2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所用试剂均符合临床检测标准, 所用设备为RT-2000i酶标仪。在检测过程中, 各方面操作均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并结合检测情况将样本划分为3组。第一组:在本组待检测样本中随机选取88份作为不抗凝血液样本, 将每份样本均分为3支试管, 分别静止0.5、1、2 h后, 于常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 转速设定为3500 r/min,
离心时间为15 min左右, 待血清后对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检测。第二组:于本组待检测样本中随机抽取70份, 均分于4支试管中(不抗凝管、枸橼酸钠管、肝素钠抗凝管以及EDTA-K2管)其中不抗凝管, 静置2 h后进行离心检测, 其他试管3 h
后去血浆检测。第三组:以余下73份样本(含血细胞), 按照3个浓度(0.25×1012/L、0.125×1012/L、0.065×1012/L)梯度实施稀释操作后再进行检测。观察三组样本的检测阳性率。
2 结果
第一组样本在0.5 h检测阳性率为12.50%(11/88), 1 h后检测阳性率为7.95%(7/88), 2 h后检测阳性率为1.14%(1/88)。第二组4支试管检测阳性率:不抗凝管为2.86%(2/70), 枸橼酸钠管为0(0/70)、肝素钠抗凝管为7.14%(5/70)、EDTA-K2管为0(0/70)。第三组样本检测阳性率与血细胞水平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9.59%(7/73)、54.79%(40/73)、100.00%(73/73)。
3 讨论
乙肝为临床较为常见病症类型, 主要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导致, 存在较高的传染性及危害性。临床多采用ELISA法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基于该检测方式具备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方面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临床对乙肝的检出效率。而结合实际可知, 该检测方式在运用中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3. 1 不抗凝血液样本 结合本次观察可知, 在不同自凝时间进行检测, 在检测结果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检测工作中, 出于多方面原因, 血液尚未开始凝固时便开始进行检测, 很容易导致假阳性结果。主要因血清中存在有少量纤维蛋白原, 易在反应孔壁中黏附, 甚至在孔中出现凝集, 使得酶结合物在孔中被吸附所致。同时, 纤维蛋白原的反应微环境发生改变同样会使得检验的灵敏度降低, 造成假阴性[2, 3]。
3. 2 加抗凝剂标本 主要因在使用抗凝剂的过程中, 其在发挥抗凝作用的同时, 会与血液中有关物质形成结合物, 起到对检测系统中过氧化物酶显色反应抑制或者促进的效果, 影响到检测结果。
3. 3 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有关对策 结合上述因素分析, 为有效保障该检测系统在运用中的准确性, 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加以重视:①做好检测前质量控制工作。在检测前需考虑采集者是否存在黄疸、高脂血症等, 同时更需要考虑到采集方式是否会导致溶血情况发生等。②检测中质量控制。在正式对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过程中, 检验医师需要做好检测前样本检测工作, 确保样本质量符合检测要求。同时, 各方面检测操作均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同时, 为避免不同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针对疑似样本, 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一步进行检测。必要时对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进行测定[4-7]。
结合本次分析可知, 在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过程中, 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将直接影响到检测准确性, 很容易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发生[8-10]。在使得被采集者形成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 更容易诱发医疗纠纷, 不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 为使得该检测方式的临床综合价值进一步得到彰显, 实现对乙肝的有效筛查, 还需要对检测过程中各方面细节问题加以重视,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实施检测, 以保障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何瑞平. 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A3):141, 156.
[2] 龚静. 溶血标本对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检测准确性的影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 34(14):2943-2944.
[3] 姜志康. 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产生假阳性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5(16):394-395.
[4] 庄岳鹏, 庄惠萍, 吴双, 等. 影响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因素及对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4(6):380-382.
[5] 王碧玉. 溶血对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阴性结果的影响及抗溶血因素干扰的研究.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5):673-674.
[6] 谢艳玲, 甘绍军. 临床标本溶血对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影响的探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32):150.
[7] 陈宝辉. 标本溶血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分析.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7):404.
[8] 周晔, 张莉. 分析及处理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产生“假阳性”. 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28):3866-3867.
[9] 吴丽娟. 溶血标本对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響.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 2012(6):62.
[10] 王叶芳, 密辉, 王霞. 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影响因素的探讨. 淮海医药, 2000, 18(4):79.
[收稿日期:2017-07-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