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编辑创新的相关研究

2017-12-12李蓉蓉吕澄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创新

李蓉蓉+吕澄

【摘要】当今社会,高校校报面临着人才短缺、思维方式传统守旧、内容单调乏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正一步一步走向衰亡。如果高校校报想要在现今新媒体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要通过营造创新的环境、改变传统的思维理念、结合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开发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08-01

现今的高校校报无论从形式的创新还是内容的改革都是落后的,为了使高校校报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能保留一席之地,本文会从分析高校校报的弱势原因和如何改变现状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一是详细分析现今高校校报发展弱势的原因,包括外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校报本身的缺陷。二是针对分析出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法,弥补自身的缺点、融合其他新媒体的优势。只有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优势,改变不足,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一、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地位不保

(一)地位弱势,前景堪忧

近些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诞生中,传统的校园板报、广播、电视已经逐渐被广大学生们所淡忘。新体媒以其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被大家所喜爱,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学生和教师需要的是快速、全面、新鲜的内容,而传统媒体的繁琐与不灵活性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师生的需求。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其结果是必然会被淘汰的[1]。传统媒体的主要依托群体是教师和学生,当传统媒体由于版面和文章深度有限、即时性差、信息量不够大等众多问题,没有办法满足师生对信息的需求,自然而然将被便捷的新媒体所取代。高校校报自身的缺点,使其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发展前景堪忧。

(二)不受重视,成本上升

大部分高校的校报编辑只有固定的一两个人,而收集资料和发行工作这些比较繁琐累重的工作都是由学生会和各个社团团体来完成。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来完成编辑写稿、排版、印刷、发行,校报最终才会传到同学们的手中[2]。然而随着社会上利益的驱导和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些学生的积极性会降低、心理会浮躁,在岗的学生工作不认真甚至半途退出的现象比比皆是。总的来说,就是没有专职专业的人员来负责,是影响高校校报变得弱势的原因之一。传统的高校校报不同于新媒体既方便又快捷,其宣传影响力受到了数量上和范围上的限制。一般的校报都是在本校内老师和同学们相互传看,充其量会与一些友好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沟通。而现在的校高校报不再是老师学生人手一本,而是以寝室、办公室为单位分发。原因是时代的发展必定会淘汰一些落后的经济体制,其中一些印刷厂或因经营不善或因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倒闭。社会上的印刷厂数量减少,导致印刷的成本提高。然而作为学校方面,对校报支出的经费必然有限。所以在有限的资金里,使得印刷的数量便大大降低。这就会导致一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无法阅读到校报,没办法了解当下校园和社会的实时动态,校报的宣传目的就没办法达到[3]。教师和学生在无法从校报中得到信息,就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方法了解。这样一来,在新媒体的优势下,校报所体现出的作用微乎其微。长此以往,定会被淘汰。此外,作为联系兄弟院校的纽带,校报数量的减产也是高校间无法相互借鉴提升的原因之一。没办法发挥校报自身的优势,被新媒体占据所有优势,使得高校校报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位置日趋减弱最终走向衰亡。

二、新媒体时代需提升高校校报的自身质量,才能使其重新振兴

(一)创建环境,加快融合

重新振兴高校校报,使其在现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占据一席之地。首先要打开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现今社会宣传范围最广、力度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平台就是网络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指出,2010年5月,网络普及率为35.8%,2017年为99%。从2011年至今,微博用户的数量从5.2万人增加至2亿人。从如此庞大的数据变化来看,网络走进人类社会是必然的[4]。而我们从这些数字当中不难发现高校校报如果借助互联网优势与其融合,就如同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事半功倍。可以在校报纸质版的基础上加开一个网络版,网络版的校报不仅要尽可能全面的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所有良性特点,还要可以和所有的网友进行线上互动。网友可以在线上进行稿件投递,由专业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施行稿酬制度或对进行投稿并审核成功的学生在其期末成绩中施行得分制度。还能在已有的文章下进行评论,各抒己见。这样做不但解决了人员的开支费用问题,还可以即时的和广大网友进行沟通,避免校报内容更新不及时。

(二)改善制度,开发人才

以顺应时代发展的目标为动力,大力培养高水平、高效率的专业高校校报人才。从年龄上要尽可能年轻化,年轻人适应能力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和程度都比较快,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从专业水平上来说,要多发展有经验、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人员。这类人员因为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对工作的理解会更深入透彻。还要着手对一些高学历的人员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形成所有人员知识的整合互补。在对现有的高校校报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要不断地对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政治思想进行提高。作为一个能适应新媒体专业的校报工作者,不仅仅要把策划、编辑、采集、排版、校对等一系列本职工作做到位,还要懂得新媒体时代需要掌握的电脑、摄像机、录音笔等设备。要精通于对文字、图片、声音的编辑,会分析,懂创新、顾大局,能够对校园中和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重点进行专业的研究分析[5]。为了使专业的校报工作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必须在薪酬和等级考核方面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这样不仅能够留住人才,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这对发展高校校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要想使高校校报这种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宣传渠道不被淹没在新媒体泛滥的洪潮中,就要敢于直面并接受自身的不足,掌握自身缺点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信本著发展自我、改善自我的原则,争取与新事物有机融合时摒弃缺点、发扬优点,高校校报的未来定会站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交流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吴钰重.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编辑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6(5):56-57.

[2]郭雅洁.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编辑出版现状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7):98-99..

[3]杨红霞.互联网时代如何推进高校校报创新发展[J].传媒,2016(16):46-47.

[4]金松.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发行工作的思考[J].学理论,2015(20):83-84.

[5]武荣.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编辑创新简论[J].武警学院学报,2013,29(7):90-9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创新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