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眼千里:感受新中国手持式军用望远镜(上)

2017-12-12窦超

轻兵器 2017年21期
关键词:蔡司字样镀膜

窦超

望远镜,观察远方物体的光学仪器。望远镜可看清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用以观察战场以及对方位角、高低角的概略测量,是军队中的一种基本观察器材。建国以来,我军先后装备了数款望远镜,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使用感受作一呈现。文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八一蔡司望远镜、62式望远镜及63式望远镜——

八一蔡司望远镜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项建设也开始走向正规化。而武器装备的制式统一则是军队建设正规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的装备素以“万国牌”著称,望远镜也不例外。当时,解放军装备的望远镜不仅有美式、德式、日式,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苏式望远镜。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局面下,国内的光学工业又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望远镜装备部队,因此利用当时中苏同盟、社会主义国家同盟的有利条件进行引进也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苏联、民主德国(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进口了大量军用望远镜。这些望远镜中以民主德国耶拿·蔡司公司生产的产品性能最好。这种望远镜特意在镜身刻上了解放军军徽,以示此产品是专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的,因此这种望远镜又被称为“八一蔡司”。

八一蔡司望远镜有6×30mm、7×50mm、8×30mm、10×50mm、15×50mm等几种型号,其中6×30mm型号的数量最多,而15×50mm型号的数量最少。

八一蔡司6×30mm望远镜根据目镜外形的差别又分为两种:一种因其目镜外形类似碗状,而被称为“碗6”;另一种则是普通的圆柱状目镜,被称为“直6”。蔡司望远镜无论是东德还是西德生产的,其一般的刻字方式都是沿着左侧镜肩倾斜的方向标识卡尔蔡司·耶拿(CARL ZEISS·JENA)字样,右侧则标识斯洛瓦(SILVAMAR)字样和望远镜技术参数。而八一蔡司望远镜则将八一军徽标识在镜身左侧、公司字样右上位置。与我国自己生产的望远镜通常将产品编号标注在镜肩上不同,蔡司的产品一般将产品编号标注在望远镜中轴的下盖上。

八一蔡司6×30mm望远镜体积非常小巧,质量也很轻。其镜体采用铝制作,质量轻而且不易生锈。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即耐磨性和坚固性较差。本文图中的这具望远镜虽然已经60多岁“高龄”,但使用性能仍然“没得挑”。该望远镜成像非常清晰,色彩还原度也很好。其分划线非常细,对观测的影响很小。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使用,这具望远镜仍没有出现发霉、起雾现象,镜体内也没有出现灰尘。这表明卡尔·蔡司的產品密封性能是非常过关的。这具望远镜目镜调焦也非常顺畅,这充分证明德国光学工业的强大实力。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八一蔡司6×30mm望远镜视力补偿度数非常大,非常适合高度近视的人员使用。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我国最初引进的八一蔡司望远镜中以6×30mm款的数量最多,但后来为什么我国国产的军用望远镜中却没有6×30mm这种规格呢?笔者猜想,这可能与我军的编制装备情况有关系。从一些历史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蔡司6×30mm这种规格的望远镜在二战中已经大量使用,普遍配备于德国军队的基层步兵分队,主要使用者是军士和排级基层军官,而营连级指挥官主要使用的是8×30mm规格的望远镜。这也是因为其观察范围的不同决定的。步兵班或者步兵排的分布范围比较小,使用观察距离较近的6×30mm规格的望远镜就可以满足需要。而营连级单位则在战场上分布范围更大,需要使用8×30mm甚至更大规格的望远镜才能满足观察的需要。我军望远镜主要配备营连级干部,这就造成了这种规格的望远镜从我军装备序列中消失。根据笔者的使用经验,6×30mm规格的望远镜确实存在观察距离有限的缺点,在日常使用中颇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在笔者的心目中,这具望远镜更多地是承载着人民军队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更具有纪念意义。

62式望远镜

如果要让军迷或者望远镜爱好者们评选最成功的国产军用望远镜,那么1962年式望远镜一定会名列前茅。62式望远镜生产数量之大,装备部队时间之长,在国产军用望远镜中首屈一指。这种型号的望远镜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普通测距型与红外观察型两种,一般被称为62普测和62观红。

62式望远镜放大倍率为8倍,物镜直径为30mm,因此也被称为62式8×30mm望远镜。62普测和62观红基本结构一致,只是后者增加了红外线敏感元件,用以探测对方使用的主动红外器材。

62式望远镜普测型号和观红型号,是在苏制Б8望远镜和Б8红外线望远镜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而苏制Б8望远镜又与德国的蔡司8×30mm望远镜又有着很深的渊源,因此也可以说我国的62式望远镜与德国蔡司8×30mm也有着一定的渊源。与苏制产品和德制产品不同的是,我国的62式望远镜没有采用全铝结构,而是使用部分铸铁材料替换了原有的铝件,这就提高了镜体的坚固性和耐磨性。62式望远镜与国外同类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干燥仓,以解决我国南方潮湿地区防止霉变的问题。因此,该望远镜具有地域、气候适应广的优点。正因为如此,62式望远镜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投产以来,一直生产到1980年代末期,而且其民用型至今仍在继续生产之中。

62式望远镜的生产厂家非常多,目前已知的就有10家以上。该望远镜上百万的生产量也创造了国产军用望远镜的一个记录。也正是这样的原因,62式望远镜不同厂家的不同时期产品有着不少的区别,也形成了型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局面。与八一蔡司望远镜不同,62式望远镜的标识刻字有着自己的特色,并且一而贯之成为了其后国产军用望远镜的基本模式。62式望远镜的标识刻字全部集中在镜肩上。其中62普测望远镜的标识一般采取左镜肩从上到下标注型号、生产厂家代号、产品编号的形式,右镜肩则标识“8×30”字样;62观红望远镜则将标识集中在右镜肩,一般从上到下标识放大倍率和物镜直径参数、望远镜型号、生产厂家代号和产品编号。当然,62式望远镜的具体标识有不同的变化。以298厂生产的62式普测望远镜为例,其早期型号标识采用汉字“六二式”字样,中期型标识改为“62式”字样,而晚期型则改为“62-8WYJ”字样,而且代表生产厂家代号的外带圆圈的数字98也有字体上的差别。endprint

本文在此展示5具298厂生产的62式望远镜,型号涵盖1具早期型观红(产品编号5开头)、2具中期型普测(产品编号9、14开头)、1具晚期型普测(产品编号17开头)和1具晚期型观红(产品编号21开头)。

这具产品编号5开头的早期型观红望远镜是1967年生产的。据考证,这具望远镜极有可能是使用年限太长需要翻修,送到了3802厂修理。经过重新烤漆和其他维修后,3802厂将原来298厂的刻字磨掉,然后给这具望远镜重新进行刻字。这具观红的刻字上面标识“62-8WYJ”字样,中间是代表3802厂的加圆圈的02工厂代号,下面则是原来的产品编号。标识的位置也由原来右镜肩的下部垂直方位,改为现在的右镜肩上部顺着镜肩倾斜方向的方位,与八一蔡司右镜肩标识的方向和位置很相似。这具观红望远镜的目镜为酒红色镀膜,物镜镀膜则是带有红色的蓝色主色调,其分划为倒“T”形,而且分划线是顺序排列的短线,符合早期型观红的特征。这种镜片成像色彩有点偏绿。而苏制Б8望远镜的成像却恰恰偏黄绿色,据说这种成像色彩是为了适应苏联的冬天气象而特意设计的,因为在积雪严重的高亮度环境下偏黄绿色的成像会使观测更加舒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滤镜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滤掉物体边缘的杂光,提高望远镜辨别目标的能力。故有一说法,早期型62式望远镜曾使用过苏制镜片。

产品编号9开头的中期型62普测望远镜,其目镜、物镜均为带红色的蓝色镀膜。从成像色彩方面来看,这具普测偏黄,但没有偏绿的色彩表现。同时,这具普测在低光照条件下(阴天或夜暗)的成像亮度要比上述观红高一些。这一改变虽然造成成像偏黄的缺点,但却更适应我国的环境特点,且在低光照条件下亮度更高,对于素有夜战传统的我军来说意义更大。与9字头的较早期的中期型62普测相比,14字头的较晚期中期型62普测的目镜区别不大,但是物镜镀膜则更加偏蓝色,已经很难看出红色镀膜的特点了。这两种中期型62普测在成像方面区别并不大。作为最早的后期型普测,17字头的这具望远镜镀膜更多地呈现出蓝色特征。21字头的晚期型观红也是一样,镀膜以蓝色为主。但晚期型62观红则出现了偏红色的镀膜,比如笔者见过的19字头和24字头的观红镀膜就明显比21和17开头的镀膜偏红。从成像色彩来说,后期型普测和观红与中期型普测并没有大的差别,只是偏黄的程度有所减轻。

前面已经提到,62式望远镜采用铸铁件部分代替了苏制望远镜的铝件,使得坚固性和耐磨性大大提高。笔者手中的62式望远镜看样子也经过了长期使用,镜体边缘和物镜护圈边缘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白现象。但这种磨白却只是磨掉了外面的油漆,其镜体本身并没有磨损。由此可见,这一材料的改变相对于八一蔡司和苏制望远镜是有一定的成功之处的。然而,铸铁件虽然坚固,但却有易生锈的缺陷。笔者收集的62式望远镜都有少许的生锈现象。生锈的位置集中在因磕碰或磨损产生的油漆脱落之处。

总体来看,62式望远镜体积小,质量轻,加上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确实称得上是一种经典的军用望远镜,至今仍有部分部队在使用。

63式望远镜

63式望远镜规格为15×50mm,是继62式望远镜之后第二种大规模装备我军的国产手持式望远镜,其主要装备团以上指挥员,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将军望远镜”。这种望远镜是在我国进口的东德八一蔡司15×50mm军用望远镜基础上研制的。

当然,当时我国的光学工业水平相对于东德来说还是差距很大的,尽管制造的63式望远镜外观上与蔡司的产品没有大的什么差别,但光学性能则有相当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63式望远镜成像色彩偏黄程度更为严重。此外,63式望远镜相对于原型来说最大的改进是设置了干燥仓,其中的原因自然也与62式望远镜相同,便于在潮湿地区使用。63式望远镜的生产厂家也比较多,粗略统计就在5家以上。其中以3304厂和5318厂生产的63式望远镜最为常见。3304厂生产的63式望远镜分为早期型、中期型和晚期型,其外在区别主要表现在刻字标识的不同和某些生产工艺改进导致的外观差异上。从刻字方面看,该厂早期型63式望远镜左镜肩上标有汉字“六三式”,中间标有代表当时该厂代号的加圆圈的“74”字样,下面则是产品编号,右镜肩则标有代表放大倍率和物镜口径参数的“15×50”字样;中期型刻字中汉字“六三式”字样改为数字“63式”字样,工厂代号标识则分为两种,前期仍使用和早期型相同的刻字,后来改为加圆圈的“04”字样,产品编号仍标注在下方,右镜肩标识不变;后期型产品则将“63式”字样改为“63-15WYJ”字样。5318厂的63式望远镜标识与3304厂的不同,一直使用后者晚期型的标识方式,只不过工厂代号为带椭圆形外框的“5318”字样。该厂的63式望远镜与3304厂的产品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差别是,望远镜的饰皮纹路很浅,不如后者的明显。这两个厂的63式望远镜镀膜都是蓝色镀膜。此外,还有4824厂、338厂等单位生产过63式望远镜(338厂的63式望远镜上的工厂代号,不知為何反标为“833”),但数量较少,不如上述两个工厂的产品常见。

笔者曾接触过3具63式望远镜,其中包括3304厂4字头的中期型、21字头的后期型和5318厂16字头的望远镜。由于这种望远镜放大倍率较大,手持使用时的确存在“抖”的问题。不过,随着身体的逐渐稳定,这种情况也就随之减弱甚至消失。此时,63式望远镜还是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成像画面,也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从部队使用的情况来看,63式望远镜配备给团以上指挥员,这些人员基本上都有比较固定、隐蔽和坚固的指挥场所,能够不受严重干扰地实施观察,画面的少许“抖动”并不会对其产生严重影响。

再来看看63式望远镜的“黄”,这与当时我国光学工业的水平较低有关系,63式望远镜的中早期产品普遍存在很严重的成像偏黄的问题。笔者使用过的中早期63式望远镜,在观测时会发现本来是白色的楼房墙壁,成像时变成了偏粉红的淡黄色,而浅黄色的墙壁却呈现出深黄色。63式望远镜这种偏黄的程度,要比同样偏黄的62式望远镜严重得多。不过,到晚期型63式望远镜,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笔者使用过的3304厂的21字头的望远镜,虽然仍有少许偏黄变色,但已没有那么明显,甚至比62式望远镜的偏黄程度都要轻一些。从笔者见过的样品来说,5318厂的63式望远镜至少在19字头以后的产品就不再有严重的偏黄问题,成像色彩与3304厂的晚期产品差别不大。应该说,这与我国光学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endprint

总体而言,63式望远镜虽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受到不少人的诟病,但其使用性能还是能够满足部队要求的,同时也是一种值得收藏的军用望远镜。(待续)

78式望远镜

78式望远镜全称为1978年式7×50军用望远镜,是一种主要装备海军的望远镜,是在74式7×50军用望远镜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78式望远镜研制成功后,替换了原来进口的东德蔡司7×50军用望远镜,批量装备了我国海军部队。值得指出的是,78式望远镜的外形与八一蔡司7×50军用望远镜基本相同,说两者有一定的渊源也是不为过的。

78式望远镜外形上和63式望远镜很相似,体积也差不多大。但78式望远镜的高度要比63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前者的目镜高度要比后者高。78式望远镜的最大特点是不仅能在白天使用,而且在较低光照条件下仍可以较好地使用,而且特别适于在颠簸的舰船上进行观察。该镜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是与其独特的结构分不开的。其出射瞳孔直径高达7.14mm(相比之下,62式望远镜的出射瞳孔直径只有3.7mm),保证了低光照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加上其适应在颠簸的舰船上使用的特点,因此这一种类的望远镜得到了世界范围内海军的青睐,大量装备于各国海军部队。我国的78式望远镜都是由海军的4824厂生产的,与八一蔡司7×50军用望远镜相比,最大的不同仍然是加装了用以提高防潮性能的干燥仓。该镜左镜肩从上到下标识为望远镜型号(“78—7WYJ”字样)、工厂代号(加带曲线的方框的“4824”字样)和产品编号,右镜肩则标识“7×50”字样,说明其放大倍率和物镜直径。78式望远镜物镜镀膜与63式望远镜基本相同,都是蓝色镀膜,但其目镜却并非如此,采用的是看起来没有镀膜的纯透明镜片。

笔者接触过的78式望远镜在国产军用望远镜中,色彩还原度属于比较优秀的。使用这种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基本上察觉不到成像色彩的偏差。有关其低光照条件下性能出色的说法也是名不虚传,在国产军用望远镜(包括八一蔡六在内)同等光照条件下成像亮度的对比中,78式望远镜取得完胜(惟一没有比较过的是国产HJG型7×50望远镜,作为替换78式望远镜的下一代产品,其性能应该要高过78式)。但是,该镜在日常使用中也有一些缺点。如其放大倍率较小,只有7倍,加上其物镜口径大,观测时常常有“拉近感”不够的感觉,甚至不如体积比它小得多的62式望远镜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一些。另外,78式望远镜的分划线较粗,颜色显得也更深,使用时有影响观察的感觉。63式望远镜的分划线与其差不多,但由于其放大倍率大,并不会对观察目标的细节产生较大影响。而78式望远镜放大倍率小得多,因此分划线有时会影响观察目标的细节。这不能不说是该镜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缺陷。

88式望远镜

88式望远镜是1988年式12×42军用望远镜的简称,是作为63式望远镜的替代产品研制的。该望远镜光学性能优异,整体性能突出,已经成为我军高倍率手持式望远镜的主力装备。

88式望远镜最早于1986年10月,由总参炮兵部根据部队使用63式望远镜提出的意见而开始招标研制的。经过几轮竞争和部队对比使用试验,最终确定了3304厂研制的样镜胜出,并被命名为1988年式12×42军用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12倍,目镜口径为42mm,并在我国军用望远镜中首次采用美式棱镜结构,重量上大大降低,望远镜本身只有0.84公斤。88式望远镜还在我国军用望远镜中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充氮防水技术,不再使用几乎已经成为国产军用望远镜外在标志之一的干燥仓,因此在中轴支耳上有2个充氮孔,使用带密封橡胶圈的螺丝密封,这一措施保证实现了更好的密封性能。88式望远镜还在国内军用望远镜中首次采用了测距分划,实现了在测定目标方向角和高低角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已知目标的高或宽时,使用测距分化概略测出其距离的性能。88式望远镜的标识方式与63式望远镜基本相同,其左镜肩上面标注“GG88—212”字样,代表88式双筒12倍望远镜,中间标注带圆圈的“04”字样的工厂代号,下面则是产品编号,其右镜肩上面标注“12×42”字样,下面则标注“FIELD6°”字样,表示视场为6度。88式望远镜有军用和民用型号之分,不像以前加装干燥仓的国产军用望远镜,该镜军民用型号之间在外观上很难看出来。因此,网上也有了所谓的“开口4”和“闭口4”的说法(即以左镜肩上工厂代号中数字4是否封口为标准区分军用和民用型,“开口4”即为军用型),但在笔者看来这似乎并不能完全作为区分军用和民用型号的依据。88式望远镜也采用了单层镀膜,呈现与63式望远镜差不多的蓝色。

笔者在使用88式望远镜时,确实能够感觉到该镜光学性能的优异。在观察各种目标时,基本上感觉不到成像色差的存在,这几乎是国产军用望远镜中在这一方面能和八一蔡司有上一拼的唯一一种型号。由于放大倍率由63式望远镜的15倍降低到12倍,63式望远镜使用时“抖”的问题在88式望远镜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因此,88式望远镜在观测时第一时间就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成像质量,提高了观测的反应速度。由于采用美式棱鏡结构,加上物镜口径较小,88式望远镜用于手持的位置直径大为缩小,观测时双手更易持握。也是由于这一原因,88式望远镜的体积特别是高度要比63式小得多,重量也轻得多,更容易携带。88式望远镜另一个特点是该镜所配用的镜盒非常独特。这种镜盒一改原来国产军用望远镜的外形,由原来的带有弧度的扁盒改为更为丰满的外形。其内部增加了很厚的防震衬层,要比原来的一层绒布防震性能好得多。由于取消了干燥仓,该镜的附件数量大为减少,全部附件除了滤镜被放置在镜盒底部的凹槽内,其余都集中放置在固定于镜盒顶盖内部的小袋子内,改变了原来国产军用望远镜附件杂乱的状态。但88式望远镜的镜盒设计也有不足之处。该镜盒顶盖与盒体的结合方式是使用一块翻折的厚皮子连接起来,而不是像以前的镜盒那样使用金属搭扣连接,结果打开顶盖取望远镜时,会造成顶盖会反弹回来影响取望远镜的动作。虽说这不是什么大缺陷,但确实有一点小影响,有时需要一只手按住顶盖,另一只手才能取出望远镜。与以往的国产军用望远镜不同的还有一点,88式望远镜的目镜筒采用的是金属材料。这一点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使用时影响不大,尤其是夏季还能让眼睛有一丝冰凉的感觉,很是惬意。但到了严寒的冬季就不行了,部队如果在野外呆上一晚再使用88式望远镜时,冰凉的目镜筒是有可能把眼眶的皮肤都给沾下一块来。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88式望远镜配备了橡胶眼罩,也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外,88望远镜的分划线较粗,甚至可以说是国产军用望远镜中最粗的,对观测有一定的负面影响。endprint

95式望远镜

1995年式7×40军用望远镜是我军装备序列中的新成员,目前正全面配备于我军陆军部队,逐步替代原配备的62式望远镜。95式望远镜在研制时曾有7×40和7×50两种规格,后来军方出于便携性的考虑选择了前者,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95式7×40望远镜。

随着世界军事形势的发展,各国军队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乘车机动和作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现实,对于望远镜的便携性要求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因此,大口径物镜和7倍放大倍率逐渐成为军用望远镜的主流发展趋势。95式望远镜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趋势而研制的。该镜采用的是德式棱镜结构,与88式望远镜一样使用了全封闭充氮技术和同样的测距分化。不过,比88式望远镜更先进的是,95式望远镜采用了多层镀膜技术,其物镜和目镜因此呈现出蓝绿两种颜色,进一步提高了光學性能。95式望远镜投产后,分别由3304厂和5318厂生产,同时也有民用型号供应市场。按照望远镜爱好者们的说法,3304厂和5318厂的95式望远镜标识存在着较大差异。3304厂的95式望远镜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是采用同样的标识,即左镜肩上面是代表望远镜型号的“Y/GG95—7”字样,下面标注由编号、年份和生产厂家代号组成的产品编号,右镜肩则是“7×40”字样;而5318厂的产品按标识则分为三种,即高密封型、军转民型和军用型,前者是专门为民用市场生产的,军转民型据说是没有通过军方检测的产品转为民品投放民用市场的,后者则是真正的军用型号。前两者在左镜肩上分别标有“GMF”和“JZM”字样,而后者则与3304厂的标识相同,只是工厂代号不同而已。后来,我国又在95式望远镜基础上研制了新型的HJG7×50望远镜,采用防腐蚀性能更好的具有激光防护能力的新型镀膜,装备于海军部队用于替换78式望远镜。

笔者接触过5318厂生产的据说是军用型的95式望远镜。这是一种迷彩包胶版的望远镜,与早期型黑色饰皮版的95式望远镜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镜体用迷彩色包胶包裹,提高了抗冲击能力。镜肩和目镜筒、物镜筒的外漆也改为深绿色,但这些部位并没有包胶,更容易因磕碰出现损伤。95式望远镜相对于以前的国产军用望远镜,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加装了目镜翻折式橡胶眼罩。这是为了适应戴眼镜和戴防毒面具使用而设计的,在使用时将眼罩向外翻折,可以大大减少因此而产生的视场缩小。笔者在使用95式望远镜时发现,该镜的视力补偿度数较小,即使将目镜旋到底也有点模糊。但在翻折眼罩后,再戴眼镜使用,清晰度就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然而视场也随之受到一定的损失。但这种损失是可以接受的,并不像其它望远镜那样戴眼镜使用会损失很大一部分视场。95式望远镜的成像偏色程度较小,基本上能够反映目标真实的色彩,但整体成像有点偏粉,只是程度很轻微,不太容易察觉。由于采用了新型镀膜技术,95式望远镜在低光照条件下的表现也不错,要比63式和62式好得多,但不如出射瞳孔距离高达7.14mm的78式望远镜(95式望远镜的出射瞳孔距离为5.71mm)。95式望远镜的皮盒是国产军用望远镜中属质量上乘,结合紧密牢固,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该镜因为没有独立结构的橡胶眼罩,因此把滤镜也放到顶盖内的小袋子里,使得全部附件都集中在这里,镜盒内更为整洁,但镜盒底部仍设计了放置滤镜的凹槽,以备必要时使用。如果说日常使用的话,95式望远镜的缺点是比较重,镜体就达到1公斤,甚至比88式都重0.16公斤,全套下来有1.8公斤,背负行动时负担较重。而且体积要比62式大上一圈,便携性有所下降。

两个具体问题

通过对以上国产军用望远镜使用感受的探讨,笔者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顺带谈一下。第一个问题是采用干燥仓与采用全封闭充氮技术的优劣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军用望远镜的光学成像质量问题。

我们首先来谈一下第一个问题。我国之所以在62式、63式和78式望远镜上加装干燥仓,其实也是因为我国特殊的地形气候的原因。实际上,上述3种国产军用望远镜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东德蔡司产品或苏制产品。而东德蔡司产品和苏制产品都没有采用干燥仓,也是与其地形气候和工业工艺水平有关。德国和苏联都位于中高纬度地区,没有像我国南方这样炎热潮湿的低纬度地区,因此其气候条件对于望远镜的防潮是有利的。而且德国众所周知的高超工艺水平也可以保证望远镜保持很好的密封性能。苏联工艺水平较差,但其气候条件也比较有利,采用一定的密封措施就可以保证望远镜的密封防潮性能。实际上,苏联的这种情况是有先例的。苏联在二战前仿制了德国的蔡司瞄准镜,其产品就是PE型光学瞄准镜。但PE型光学瞄准镜的原型是以德国优良的工业加工能力为基础的,其密封性能非常好,而苏联当时的工业水平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导致PE型光学瞄准镜密封性能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采取了取消原来PE型光学瞄准镜的调焦环的措施,这就研制出了PEM型光学瞄准镜。使用PE型光学瞄准镜或PEM型光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M1891/30狙击步枪一直生产到1942年,产量极大,甚至有一部分服役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也就是说,苏联的气候条件和工艺水平是可以满足稍加改进的望远镜的密封性能要求的。而我国就不行,南方水网地带和海南那样的亚热带气候对望远镜的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当时的工艺水平不要说德国,就连苏联都差一大截,迫不得已才想出了这么个措施。加装干燥仓后,通过更换干燥剂可以保证望远镜即使在南方也不会出现发霉现象。应该说,这是一个在当时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措施。但随着我国全封闭充氮技术的成熟,这种方式也就走到了尽头。这是因为,即使采用了干燥仓,大量库存的望远镜存放一定时间后仍需要进行防潮检查,并更换干燥剂。而采用全封闭充氮技术的望远镜在其有效使用期内是不需要进行这样的检查的,这就减少了大量的检查工作。而且更换干燥剂时需要将干燥仓打开,这同时也破坏了望远镜的密封性,容易造成灰尘等异物进入镜腔。我国的这几种使用干燥仓的望远镜,为了提高密封效果还使用了大量油灰作为密封材料封堵各部件之间的空隙。但油灰经过长时间存放后变硬脱落,就会停留在镜腔内,如果正好在光路上就会影响观测效果。还有一点大家很可能忽略掉了,那就是干燥仓使得附件数量增加,并且让镜盒内拥挤不堪。加装干燥仓的望远镜一般都在镜盒内备有备用干燥仓,以备更换使用。除此之外,还要配备拆卸和装配干燥仓的扳手。这一方面造成附件数量增加,另一方面也使镜盒需要设计存放备用干燥仓或干燥仓盖的位置,还有的望远镜还要配上一小袋备用干燥剂。这就使得镜盒的结构进一步复杂,且增加了日常使用时维护的复杂性。而采用全封闭充氮技术的望远镜,平时不需要在防潮方面做大量工作,一旦出了问题直接返厂维修就可以,大大减轻了部队的负担。这样一来,与我国当年较差的工艺水平紧密相连的干燥仓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放弃了。不过,干燥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为我国军用望远镜的发展做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endprint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议论军用望远镜相对于民用望远镜,光学性能如何如何好,而且经常能够看到市场上有人利用一些质量非常差的望远镜冒充所谓的军用望远镜,卖高价坑害消费者。那么军用望远镜的光学性能是否就一定比民用望远镜好呢?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军用望远镜和民用望远镜的用途,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讨论。军用望远镜顾名思义是为军用用途而研制的望远镜,而民用望远镜则是为民用市场研制的。前者主要满足军队作战训练时观察战场的需要,而后者则是人们在旅游观光时使用的产品。军用望远镜更重视其对于环境严酷的战场的适应能力,而民用望远镜则更重视光学性能而成像更好。你不能想象军队使用不结实的望远镜,而在战场上稍加磕碰就损坏的场面;你也不能想象老百姓在旅游时使用望远镜观看美景,硬是把白花给看成黄色的场面。可以这样说,军用望远镜更重视环境适应能力,光学成像质量特别是色彩方面则放在第二位,只需要看清楚目标性质及其动作就可以了,至于存在一定的偏色问题则是可以接受的(先进的具备激光防护能力的军用望远镜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偏色问题);民用望远镜则将光学成像质量特别是色彩放在第一位,而对恶劣环境考虑较少。从另一方面说,军队采购望远镜通常要以万为单位,甚至要采购几十万上百万的数量,单价也就成为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限制成本军用望远镜也通常不会过分强调光学性能,以至于研制出一种军方采购不起的望远镜。而民用市场则不同,民用望远镜面对着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需要研制出针对其各自需求的不同产品,高端产品必然要在光学性能上更出类拔萃(你让一个开着几百万豪车的消费者买两三千元的民用望远镜是不可能的,他可能需要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产品)。当然,民用市场也需要较低价位的产品来针对消费能力有限的消费者,这样的望远镜必然在光学性能方面有所降低,甚至有很多成本可能也就几十元甚至十几元的产品出现。你不可能指望这样的望远镜,在光学性能方面有什么过人之处。综上所述,军用望远镜一定是一种在光学性能方面相对来说中规中矩的产品,不会是最好的当然也不会是最差的(不同国家的军用望远镜因为军队具体要求的不同,以及工业水平特别是光学工业水平的差距也会有一定的不同),而民用望远镜则必然是两极分化的,既有价格非常昂贵的光学性能出众的产品,也会有价格低廉光学性能赶不上军用望远镜的产品。当然,和军用望远镜差不多的中间型产品也是存在的。至于读者你怎么选择,那就要看你的兴趣和用途了。如果像笔者这样的軍迷,相信大家一定会选择军用望远镜的!

编辑/魏开功endprint

猜你喜欢

蔡司字样镀膜
“合格”
尼康与ASML、蔡司达成12亿元赔偿协议 以解决专利诉讼
光催化自洁净镀膜玻璃的机理解析
“从来不知道哪天会有投资”
封面故事
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
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带有“一带一路”字样的社会组织
安全驾驶进行到底 蔡司×奔驰大事件
化解视觉挑战 提升驾驶体验 蔡司驾驶型镜片
——划时而至的驾车新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