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2017-12-11周冬玲

甘肃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氛围小学语文课堂

周冬玲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保持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88—01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一种状态呈现,其直接关系着学科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欲望。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是营造课堂氛围的主导因素。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一、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营造课堂氛围的主导因素,教师的情绪和自身的形象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形象,面带微笑,有亲和力,有助于学生从心里接纳教师,消除课堂的沉闷感和对教师的惧怕感,缓解课堂紧张氛围,调动课堂气氛。

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对教师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和模仿性,所以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对学生都有着很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表现好的学生多鼓励,多赞扬;对表现差的学生多引导,多关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说“你很棒”“说得好”“继续加油”等语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于课堂讲授,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身心压抑,课堂氛围沉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的学习成长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想要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1. 动手实践教学法。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智力开发的关键阶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剪窗花,画简笔画,做风筝等。

2.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了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大的意义。例如:在学习《观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寻找关于钱塘江的图片和视频,然后配上激昂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随着视频和图片走进它、触摸它、观赏它。

3. 游戏教学法。小学生天性好玩,所以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成语接龙比赛、情景剧模拟大赛、看图说话、看动作猜词等游戏,将学习内容和游戏有机地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高效提升。

4. 情景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导入创设悬念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情景中来,鼓励学生多表达,多说话,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三、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师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对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首先,在上课之初不要直奔主题,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故事引入、串烧游戏等方式导入新课,放松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课堂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再进行新课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其次,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出现,给予学生更多说话和表达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可以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促进师生交流互动,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总之,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符合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形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编辑:张慧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氛围小学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