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危害
2017-12-11任玉敏
任玉敏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因;危害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87—01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1. 家长盲目的超前教育意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具有超凡的气质和卓越的才能,以便于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许多家长迫不及待地让年幼的孩子提前学习各种技能,过早地把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环境中去,要求幼儿园把识字、拼音、计算、外语等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纳入幼儿园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园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来评价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并以此作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条件。
2. 幼儿教育资源欠缺。
(1)幼儿教育的空间资源欠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日渐重视,幼儿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这种矛盾造成幼儿人数过多,空间过小,教师无法真正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变成了奢求。班级人数超过国家标准一倍的幼儿园在县及县以下大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幼儿的安全,端坐静听灌输式成了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2)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欠缺。学前教育需求量的扩大,引发了幼教师资的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地方采取由小学教师转岗进入幼儿教育,这些教师没有进行幼教专业学习,也没有进行转岗培训,缺乏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技能,在短时间内不能掌握幼儿教育特点,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还延续着小学教育特点。
3. 不正确的办园宗旨。社会对学前教育资源的大量需求,吸引了社会资源投入,这些社会办园缺乏有力的监管,其办园目标不是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而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收益,吸引更多生源,幼儿园聘用小学教师和不具备资质的人员,使用小学教材和不规范的教辅用书,以拼音、识字、写字、计算、外语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以课堂灌输为主要教学形式,俨然将幼儿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
4. 片面的幼小衔接认识。很多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定位错误,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呈现严重的片面性。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 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技能训练,加重了幼儿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多。为完成训练者安排的繁多而沉重的学习任务,他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及精力,放弃选择个人兴趣爱好及进行自由游戏权利,因为接受力不能及的学习内容致使训练过程中孩子要承受接踵而来的挫败感,在给他们造成逆反心理、厌学情绪的同时,更在器官神经发育上带来弊端。
2. 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教育者不顾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机械地灌输给孩子一堆又一堆的“知识”,扼杀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孩子长期在紧张而焦虑的情绪中易变得消极自卑、畏缩、感情冷漠,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品质。
3. 不利于幼儿可持续发展。多项调查研究表明,幼儿园阶段花大量时间训练的算术技能在小学一年级的优势显示不到半年,只占一年级上学期的三分之二的时间,以后数学学习就没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见,超前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对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不大,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削弱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4. 不利于幼儿入学后的学习。首先,由于幼儿园教师缺乏小学专业知识的素养,在教授小学课程时难免有失偏颇,如:英语发音不标准、拼音书写不规范、写字姿势不正确等,幼儿在接受到这些错误信息后很难改过来,到小学阶段更容易凭借在幼儿园学到的错误信息先入为主,严重影响了对小学课程的学习。其次,提前在幼儿阶段学习了小学学习内容,让孩子在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認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S[2016]GHB0651)
编辑:王金梅endprint